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全稱為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紀念館,是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項目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位於青海省海晏縣西海鎮。

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

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佔地9615平方米,為乳白色半掩體結構,整個建築莊嚴肅穆,置身其中,使人不由得想起了那段崢嶸歲月。原子城紀念館紀念館入口的門楣上,鑲嵌著三塊巨大的青黑色石雕。石雕的中間是一個核裂變的圖案,周圍裝飾著八卦、太極圖等中國傳統圖案。這樣的設計體現了中國人民謀求和諧,嚮往和平的美好意願。

石雕的兩側還鑲嵌著兩塊刻有和平鴿和金銀灘草原風光的小型石雕。兩幅石雕作品,與主題石雕交相輝映,突出表現了中國人們“謀求和諧,嚮往和平”這一永恆的主題。

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

紀念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是東風導彈。

如果把原子彈比作是車裡的乘客,那麼導彈就是那輛車。人們知道,1945年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那兩枚原子彈,全部是依靠飛機運輸的。這種傳統的運輸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戰爭的需要了,導彈成為了現代部隊最常見的裝備武器。

共和國的導彈研製事業,同樣也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

1967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自行設計製造的中程地地導彈;

1970年1月31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自行設計的遠程地地導彈;

而入駐原子城紀念館的東風二號導彈不僅是這段歷史的見證,更因為這枚導彈曾經在1966年10月27日在我國本土完成了帶核空中爆炸試驗而成為了共和國核工業發展史的見證。李成君說,東風二號導彈的入駐,為紀念館增色不少。

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

紀念館有五大展廳,這五大展廳圍繞著圓形大廳呈圓形依次排開,五大展廳記錄了221廠的滄桑歷程。

第一展廳叫“歷史抉擇”。這個展廳主要以圖片的形式再現核工業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上世紀50年代,在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的領導下,科技人員打破西方世界核威脅,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創辦我國自己的核工業的偉大壯舉。為了徵集這些圖片,有關部門從2008年4月1日起,先後與新華社、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繫,並得到了大力支持。新華社一次性向紀念館捐贈了64張珍貴的圖片,其中有些照片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第二展廳叫“激情歲月”。這個展廳主要通過圖片、實物和模擬場景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221廠建設者的艱辛付出。

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

風雪蒼茫,遠山肅穆,三頂墨綠色的帳篷紮在蒼茫的草原深處。白雪壓塌了篷布,帳篷門前的兩把鐵鍬立在寒風中,彷彿是在等待著主人歸來。這是第二展廳裡的一幕模擬場景。這幕場景真實地再現了1958年11月,221廠第一批建設者挺進海拔三千多米的金銀灘草原開始基礎建設的情景。

第三展廳是“勇攀高峰”,這個展廳復原了221廠一車間102號工位和二號車間的生產場景。陳列了一個反映221廠全貌的巨型號沙盤和諸多製作原子彈所必需的儀器和器械,這些必將引起參觀者的濃厚興趣。

第四展廳是“東方巨響”,這個展廳利用科技含量很高的幻影成像技術,向參觀者立體展示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時震撼人心的場面。

歷史的見證,國人的楷模—原子城紀念館

原子城紀念館

為了增添紀念館的科技含量,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先後赴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科技博物館等全國設備最先進的博物館參觀學習,並選擇了利用多個攝像頭成像的技術,完美還原兩彈試驗成功的不朽畫面,令觀眾身臨其境。

第五展廳是“共和國的記憶”,這個展廳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反映王淦昌、鄧稼先、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和曾經為共和國核物理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無名英雄在221廠的奮鬥歷程。

筆者:子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