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A股为什么这么难预测?

A股是全球最有趣的一个市场,跟全球其它市场的走势差别非常大,体现在大幅波动性,个股无序性和不可预测性。

今天我们这里主要说说不可预测性,我们在沙滩上,如果用塑料桶缓慢地往下倒沙子,沙堆变得越来越大,直到最终沙堆崩塌。

中国的A股为什么这么难预测?

想象沙子是逐粒落下的,很快就会堆成一座小山。到最后,只需一粒沙子就会引起沙堆坍塌。大多时候只是局部滑落;但有时候影响扩大,沙堆的一整边几乎完全坍塌。

1987年,,普巴克(Per Bak)、唐超(Chao Tang)和科特·威森费尔(Kurt Weisenfeld)三位物理学家开始在纽约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玩沙堆游戏。由于逐粒堆起沙堆过于缓慢,他们编写了一个电脑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玩沙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所谓的非均衡系统。

一次坍塌的典型规模是多大?在用数百万颗沙粒做了无数次试验之后,他们发现崩塌是没有一个具体规模的。有些只是一粒沙子滑落;有些可能是10粒、100粒或1000粒;还可能是数百万粒,整座沙堆几乎完全坍塌。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好像都有可能一触即发。

沙堆的不可预测性确实是完全混乱的。为找出这种不可预测性之所以会出现在沙堆游戏中的原因,巴克与他的同事接着在电脑上变了个戏法。想象从顶部往下凝视沙堆,然后根据沙堆的险峻度着色。在相对平滑与稳定处着绿色;在险峻处(即将塌落处)着红色。

他们发现沙堆的开端部分大多是绿色,随着沙堆不断增高,绿色部分逐渐被红色渗透。沙粒堆得越多,红色危险点的分布就越广,直到出现一个密集的不稳定架构贯穿整个沙堆。

到此,沙堆的特殊崩塌行为就有了一个线索:一粒掉落到红色危险点的沙子可以引发附近其他红色危险点的沙粒塌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红色网络稀疏,各问题点被完好地隔离开,那么一粒沙子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

若红色点布满整个沙堆,下一颗滴落的沙粒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将变得像恶魔般难以预测。它可能只引起几处塌落,也可能会触发数百万颗沙粒的巨大连锁反应。沙堆好像将自身置入一种非常敏感、极度不稳定的条件中,在这种条件下,下一颗掉落的沙粒有可能会触发任何规模的反应。科学家们将这种条件称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可以是水的冰点或沸点,或者是核燃料的临界质量引发核反应的时刻等。这是某事物触发某个物体或群体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临界状态一直都被视为一种理论反常和穿插事件,一种只在最异常环境下才会发生的极不稳定与极不寻常的条件。然而,在沙堆游戏中,临界状态似乎是在随意撒落沙粒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言归正传,明斯基认为,稳定会导致不稳定。某种环境或趋势持续的时间越长,越是让我们感觉安逸,这种环境或趋势到头时,修正幅度就会越大,这是其代表作《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的核心要义,虽然书要比这段话难得多。

就现实经济运行而言,长期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在于,它往往会制造出极为不稳定的金融安排。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总而言之,明斯基表示,稳定持续的时间越长,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时,产生更大不稳定性的潜在风险就越大。而那个从稳定到不稳定的临界点就是“"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与沙堆游戏联系起来,经济中临界状态的确立时间越长,或换言之,越多的“不稳定魔指与其他的不稳定魔指连接在一起,发生严重“崩塌”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如果说明斯基的理论比较难懂,那我们来看法国地理物理学家迪德(Dider)在其《(股市为何崩盘》)(Why Stock Markets Crash)中对金融崩溃的描绘案例。

迪德写道:价格暴跌的具体方式并非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崩盘的原因是市场进入了一个不稳定的阶段,而且任何微小的波动或过程都有可能引发不稳定。想象一下你的手指垂直夹着的一把尺子,这种非常不稳定的姿态最终会因为手部出现(或没有出现足够)的微小动作,或者因为空气的微弱流动而滑落。从根本上说,之所以垮掉是因为姿势不稳定;垮掉那一瞬间的原因倒在其次。

当事物不稳定的时候,并非最后一粒沙子才导致沙堆垮掉,也不是因为微风才导致你手指间的尺子滑落。这些都属于直接原因,是手头能找到的最接近的原因,当然,真正的原因很远,是最遥远的原因,这就是系统具有不稳定性。

最后我们可以明白,A股大涨大跌,不可预测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是这个系统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譬如大家都知道的,原来的熔断机制,现在还一直保留着的当天买进无法卖出,无法做空获利,对冲机制限制太多,以至多头和空头经常找不到对手盘等等,所以经常会涨过头或者跌过头,而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明显是崩盘后跌过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