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水」起治黑臭 標本兼治強監管

“風”生“水”起治黑臭 標本兼治強監管

水務市場依舊是“風”生“水”起,趁著環保政策東風,無論是工業廢水處理、生活汙水處理、農村汙水處理,還是畜禽養殖汙水處理,都呈現出一片火熱態勢。

黑臭水體治理作為城市水生態修復和水汙染治理的重點,一直都備受關注。早前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聯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高德地圖曾推出過環境地圖,能夠顯示黑臭水的分佈數量信息。

數據顯示,黑臭水體佔比在很多城市已經看到明顯改觀,但是部分地區仍存在這個問題,尤以經濟發達城市以及工業密集型城市為主。也就是說,我國制定黑臭水體治理目標,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都開始逐漸看到成效,不過仍要針對重點區域加大治理力度,並且防止反彈。

目前,2018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涵蓋了上海、廣州、桂林、深圳、海口、東莞、南寧、長沙、合肥、無錫、武漢等數十個城市。督察組堅持“拉條掛賬,一盯到底”的原則,督促各地落實問題整改。

到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其不僅僅是要看到短期成效,更要著眼長遠防治。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決反對“一陣風”式的黑臭水體治理,要嚴密監控修復的黑臭水體,防止水汙染反彈。

同時,相關部門也支持公眾監督和民間舉報,一經查實將立即納入國家黑臭水體治理清單中。此外,還要藉助於社會媒體的輿論作用,多角度監督黑臭水體治理進度和後續情況,向社會公開督查和整改結果,既要“治標”也要“治本”。

為了更好地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很多地方的管理工作已經被納入了考核列表中,務求細化、實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當然,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不變,激發市場主體的能動性,才是從根本上保障黑臭水體治理長效作用的基石。

隨著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縱深挺進,該領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混戰。靠硬實力致勝,講求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都在無形中強化黑臭水體治理的市場支撐力。

政府側加強監管,激發黑臭水體治理供給側活力,為整個市場的規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成就市場側的智慧擔當,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看,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

“海綿化”改造對城市水系的影響是可觀的,對地下管廊系統的改造也是有目共睹的。以海綿城市建設為契機,攔截雨汙入河,淨化河道也間接成為黑臭水體治理的巨大助益。或者更簡單來說,就是管網和排口的問題。

將水體汙染點源、面源,內源、外源納入監管和控制下,水體治理和水汙染防治雙向發力,則能夠形成精準踩點、系統攻堅的黑臭水體治理章法。這也符合黑臭水體治理的基本條理,即科學施策、因地施策、因時施策、統籌推進。

那麼如何才能調動各方力量,確保黑臭水體的長效治理呢?專家表示,應該緊抓岸上的根源治理,控源截汙,並且找準病因再下手。治標和治本也要同步推進,建立黑臭水體防治長效機制,爭朝夕實踐,也重持久長效,以生態保護和功能恢復為主,凝心聚力打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