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kuaineinv


说妃子们如何上厕所就得明白一个词,起夜。这是晚上起来尿尿的意思。在当时,每个大户人家是有左右厢房的,分别住了两个丫鬟,她们晚上是要值班的,而职责就是等着主人想尿尿的时候,端上夜壶。让主人尿,尿完就得端走。尿尿的地方则有一个专门的隔间,这个隔间在屋子的后堂,主人可以选择直接在自己屋子里尿也可以去后堂方便,这也是最早的套房!主人方便完就叫通房丫鬟给端走,这样不会臭。所以古代刺客都是从后堂进入的。

在古代,皇帝的女人是分等级给配丫鬟的。比如美人是有四名丫鬟的,妃子则有十六名丫鬟。她们就是两人倒班,负责侍候妃子的起居,每班各有八个人。其中两名是需要负责起夜的,也就是守着王妃房屋,这两名专门守着王妃尿尿用的。因此,正常来说,王妃扣除两个端尿壶的人以外还可以有六名随从的。这六个人就有负责更衣的,负责倒茶水的,负责吃饭端盘子的,每样两人。


优己


夏朝时期的厕所称为圂,就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这是最早的如厕方式;春秋战国以后有了宫殿后蹲猪圈就不合适了,于是变成了一口大缸,如厕时直接坐在大缸边,但蹲在缸边是个技术活,比如晋景公姬獳就是在如厕时掉粪缸里淹死了。

图为西汉梁孝王后陵墓出土的厕所,为蹲便入厕,为石质,右手边还有扶手。

传说汉高祖刘邦虽贵为汉朝开国君主,但做事还带着痞气,一次和大臣开会时内急,抓起头上的帽子就地解决了,受刘邦启发,汉朝的厕所越修越小;到了唐朝厕所修成了用墙隔开的方形,槽子里还有瓦片用来阻隔尿水四溅。

古代女子用的夜壶。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964年灭后蜀,缴获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盆子,上面镶满珍珠、玛瑙等宝石,一向节俭的赵匡胤对盆子爱不释手,后来手下说这个盆子是当年后蜀孟知祥的便盆,赵匡胤大怒,但由此宋朝出现了便盆,陶的、铜的、瓷的、木的都有。

图为清朝的便盆和便凳。

明清时期已开始使用马桶了,皇帝妃子使用的马桶称为“官房”,每个主子的宫殿存放官房的地方叫“净房”。需要方便时叫下人传来“官房”,妃子们根据身份地位不同,如厕舒适度不同,但方法都一样。马桶里垫着香料或者稻草,马桶上放一个中间挖空的坐凳,妃子们就坐在凳子上方便。

图为重庆万州保存至今的清代公厕,由条石砌成,只能男性使用。

方便完后马桶被下人取出,倒入粪车,统一由专人运出紫禁城。清初小说《照世杯》记载清朝民间如厕已普及草纸了,而宫内的皇帝妃子们也是用纸,但用的是更加细腻光滑的厕纸,晚清宫女回忆录《宫女谈往录》描述慈禧如厕用的纸叫白绵纸,又柔软又干净。


图文绘历史


上厕所是人们生存的头等大事,毕竟“吃喝拉撒”中的“拉撒”就占据了人们每天生活的一半时间。按照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五谷轮回之所”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地位很高。

其实历朝各代的妃子们采取上厕所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华夏文明发展史的缩影。

在远古时代,人们不会专门建一座厕所,而是直接找个无人的地方解决掉。记住,是找个无人的地方去方便,这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

到了夏朝时开始出现了最早的厕所,但此时的人们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就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叫做“圂”,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西周末年,所以夏、商、周的妃子们是要蹲猪圈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社会,“人肥”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周平王动东迁洛阳后,此时的“周礼”早已经深入天下诸侯的骨髓,懂得羞愧就成了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再去蹲猪圈就太说不过去了,这个时候出现了专门伦蹲的地方,只是大号成了一门技术活。因为厕所虽然是单独设置一处,但盛放“五谷轮回之物”的是一口大缸,里面放满了水。

如厕时要蹲在缸边,不仅要控制排泄物掉下大缸时,里面的水不溅到屁股上;还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低血糖,否则蹲久了起身时头发晕后会掉进缸中淹死。

《左传》中就记载,晋景公就是在上大号时掉进粪缸淹死的。


当然我们的先人总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走出一条文明大道。

正是有了晋景公这个倒霉蛋的先例,汉朝时的厕所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时出现了石质蹲厕,右手边设有扶手,非常的人性化,这简直是低血糖的人的福音。

当然,皇宫中的后妃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在宫斗中死去,反而上厕所时被淹死了。

到了唐朝时,文明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此时的厕所已经完全出现了专门的房间,修成了槽子,里面还用瓦片用来阻隔排泄物溅到白花花的屁股上。

这比起汉朝的妃子来说,唐朝的妃子幸福的不知道有多少,最起码不用上完厕所就要洗澡换衣服了。

宋朝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又一高峰,厕所也上起了多式多样,尿壶就是在宋朝开始出现的。

当时的尿壶有陶的、铜的、瓷的、木的,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找到。

宋朝后妃们的幸福指数比起唐朝又进步了一大截。

当然,马桶这样的高级如厕方式,出现在了明清两朝。

紫禁城的妃子们使用的马桶称为“官房”,她们存放马桶的地方叫“净房”,需要方便时叫宫女或太监传来“官房”,放肆的排放出体内的排泄物。

这些深宫的女人,使用的马桶圈上垫着香料或者布锦,马桶上再放一个没有坐板的凳子,如厕时坐在凳子上就可以了。

妃子们方便完后,马桶会被宫女或太监取出来,倒入粪车,由专人统一运出紫禁城。

据史书记载:这些妃子们的排泄物,能被运出宫外的太监卖出大价钱,因为这是吃香的喝辣的贵人们的“人肥”。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比起老百姓的排泄物不知道要肥出多少倍。

明清时期后妃娘娘们的幸福指数,是之前任何王朝都无法相比的。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古代皇宫里是没有厕所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质疑故宫了看不见厕所的原因。

是人就要吃喝拉撒睡,这是自然规律,那么作为古代后宫里的妃子们,又是怎样入厕的呢?

据史料记载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有了上厕所的习俗,在夏朝最早出现的厕所事建在猪圈上面的,当时人们是这样想的,人便完的粪便不仅不会浪费,而且还可以直接进入猪圈喂猪,真是一举两得。



这种古老的“连圈式”厕所,现在依然延续至今,在偏远的贫困农村还依稀可见。

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演变,到了唐朝以后厕所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就是在专门的一块地方,贫困人家用稻草秸秆,树棍等围成的一个简易棚子,也有用石头,和青砖垒成的,有的露天,有的则上面盖顶。然后在里面挖一个坑,上面铺上两块板,能容纳一个人的地方就行,俗称“茅房”也叫“茅坑”,“毛楼”。



当然了这些茅房,跟皇宫里的皇帝,妃子们们根本不搭边。大家可想而知,皇帝和妃子是什么人,岂能在厕所里大小便,绝对不可能。他们一般都是寝室里直接搞定,根本不需要到所谓的什么“行房”里面去解决。


他们主要是使用便器,主要有便盆,恭桶等。便盆主要是供妃子们大小便之用。通常大便的时候要在里面装满炭灰,解完手后用炭灰盖上就行了。然后在倒入恭桶中。小便的时候就不用装炭灰啦,妃子们便完后直接有专人倒入恭桶里就行了。这些便器都是由专门的太监负责管理。平时都放在一个叫“净房”的地方,需要时有专人直接拿出来供妃子使用。

妃子们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解决排泄问题的,所以皇宫里面是看不到厕所的。


任驰赢天下


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毕竟印象中的妃子们都那么金尊玉贵,百媚千娇,史上对古代妃子们的记载要么似杨贵妃般国色天香,要么似冯小怜般妩媚多姿。想到女神们也要撩起石榴裙蹲厕所,这感觉真不美妙。

但是女神毕竟不是神,她们不仅会争风吃醋,也要食人间烟火,食了人间烟火就要进五谷轮回之所,那么,在古代,皇宫里没有抽水马桶,没有高级定制抛光便池,她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都听说过晋景公蹲茅坑失足掉落粪坑溺死的故事,君王如此草率对待个人问题,更别提百姓了,可见在当时厕所还不是很被人重视。莫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便是近在两百年前的清朝还到处走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发生。据说紫禁城没有厕所,难道妃子们也如此简单粗暴?非也!

还记得《康熙王朝》里刷马桶的容妃吗?容妃原是康熙的解语花,后来因废太子一事触怒康熙,被打入冷宫命其刷马桶——一件低贱卑微又肮脏的粗活。

这马桶就是后宫各处收来的恭桶。后宫每处寝宫都备有恭桶,这种恭桶是经过水桶改良而成,即在一水桶上设置桶盖,盖中留有一个大孔,出恭的坐上面便溺。



为了不被桶里的污物回溅上来,人们还在里面置放沙子,当然还有更奢侈的,比如慈禧的恭桶里置放的是烘干的红枣,一来可以盖住滚落进入的污物,二来红枣的香味可以遮住异味。

而这些恭桶使用后都会放在规定的地方,每天固定时间留有专人来收走,一般这些粪便都会运往宫外给农民当做肥料,脏桶由宫里最低级的太监宫女清洗。

以,皇帝的女人不仅热了没空调吹,晚上没电视看,无聊没手机玩,连厕所都蹲不起,这么一想,心里是不是舒服多了?


微影悼红


我们现在对于上厕所的称谓已经很开放了,直接就是撒尿或者拉翔。但是在中国古代,一般在说这些有点“污秽”的词的时候,总是会避讳一下。比如说“净手”,又比如“出恭”,就连排放尾气也被称作“虚恭”。那么,最讲究礼仪的宫廷里面,又是如何处理这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呢??

先秦时期,有关厕所最著名的轶事就是晋景公了。有人说他吃不到新麦子,他偏不信这个邪,结果在新麦子做好了端上来的时候,他满心欢喜的觉得自己躲过一劫,便屁颠屁颠地去解手,结果在上厕所的时候他跌进了粪坑,被活活呛死在里面。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作为晋国国君的晋景公,厕所条件也不怎么样,可能就像如今一样蹲在化粪池那儿就解决了。

到了汉朝,一开始也是和晋景公差不多,直到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内急,直接在别人递给他的一顶帽子里解了手,遭到群臣的反对后从此下令,将严禁随地大小便作为帝国法令之一。但是,受到用容器接纳排泄物的启发,便盆、便桶应运而生。

一开始的便桶被称为“虎子”,据说是由于飞将军李广射死过老虎,为了表示他对老虎以及其背后的匈奴人的蔑视,李将军便做了一个老虎式样的容器,用它来排泄。

到了西晋,作为晋武帝驸马的王敦曾亲眼见识过皇家厕所的神奇:他在公主府的厕所里,见到了便桶旁边的箱子里装有干枣,水盆旁还有豆子。不知道规矩的王敦以为是拿来当上厕所的吃食的,结果给吃得干干净净。后来他才知道,干枣是塞鼻子的,豆子和水则是用来洗手的。

唐朝皇帝的祖先叫李虎,为了避讳,便将“虎子”改名为“马子”,后来演变成了马桶。到了五代十国,便桶的规格已经非常高。赵匡胤在灭后蜀以后,拿到了一只镶满宝石和翡翠的宝器,一开始以为是酒樽,后来才得知是溺器。他感叹,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亡国啊!

清代的厕所,被称为“官房”(日本的官房长官大概就是这个来历)。官房一般为长方形,上有椭圆开口,可以用抽屉抽拉,基本除了冲水以外,和如今的抽水马桶已经非常接近了。

而慈禧的官房,在孟森的笔下是这样的:“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入水银中,没入无迹。外饰官锦绒缎为套,成一绣墩。”

作为中国古代可能是最著名的妃子,慈禧的溺器,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青言论史


终于看到这个“恶心”人的问题了,本来还在想有古代宫女太监“对食”、有宫女如何洗澡、有宫女陪皇帝睡觉等都有了,是不是得出个宫女“上厕所”的恶心问题,来为宫女问题画上个句号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以紫禁城为例,整个皇宫没有一个厕所是无疑的,于是好事者自然有一个疑问:吃好拉撒人之常情,不能说入了皇宫就改变了人的新陈代谢这种基本的生理需求不是!

其实不管宫女还是皇后娘娘等嫔妃啥的,上厕所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主要的差别在于器物的以及上厕所过程,说着说着好像泄密了――对,紫禁城的男人和女人以及不知男女得中性人,都是有特定的器物上厕所的,那就是“恭桶”,出恭的“恭”!

恭桶与一般的木桶有什么区别呢?主要就在于盖子上的差别,恭桶的盖子使得人们能够坐在上面,类似于马桶🚽。


但这个却不是“抽水恭桶”,需要专门的宫女和太监每天把这些分置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房屋内的“恭桶”回收,集中处理。

初时没有防臭措施,就是直接在上面上厕所,完了由太监宫女负责清洗处理,后来有人别出心裁,在里面铺细沙,这样就不会出现“ⅩⅩ四溅”的情况,清洗也方便快捷了许多。

这是宫女们用的,在皇帝皇后娘娘用的“恭桶”里面,甚至铺设有香料,完全盖住了上厕所该有的“味”。

因此,不是说宫女进了皇宫就矜持到不用上厕所了,即使紫禁城没有厕所,不还有“恭桶”了嘛!现在很多地方回收上厕所后的东西,不也是用桶吗,估计就是从古人的“恭桶”中得到了启示!


历史三日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擦屁股的,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人大便完后用小木片、竹片来“刮擦”屁股,小便完基本上抖几下就完事了。即便是纸张发明出来了,人们也不用纸张来擦屁股。

因为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而且纸张较为昂贵,用纸来擦屁股,不但是对文化的不敬,而且是非常奢侈行为,直到元代的时候,蒙古人不管什么礼法,并且大大的减少的纸价,人们这才开始逐渐用纸来擦拭。


但实际上,直到上世纪末,卫生纸尚未普及之前,在广大的农村仍旧有很多揪几片树叶来擦屁股的,由此可见古代即便是有人开始用纸来擦屁股了,也不是很普及。

知道了如何擦屁股之后,我们再来看古代的妃子们怎么上厕所?众所周知,古代一旦成为了妃子,都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上厕所肯定得与众不同。

首先来说说先秦时期的厕所,先秦时期的厕所很奇葩,说是厕所实际上是在房子里放着一口口大缸,缸里放满了水,等到水被屎尿侵蚀,最后全变成了屎尿才会换。

人们上厕所的时候是蹲在边缘处,不仅要忍受缸里的屎尿溅到屁股上的痛苦,而且还会有掉到屎缸里的危险,根据《左传》记载,晋景公就是在上厕所的时候,掉进屎缸里淹死的。

自汉朝开始,人们为了避免晋景公那样的悲剧,于是将茅坑改良得很小,让人们想掉都掉不下去,这种上厕所的方式运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

其实这种小茅坑就是所谓的便盆,到了明清时期,宫里的妃子们又称之为官房,这个官房里面装上碳灰,妃子们出恭后的污秽物就直接埋在里面,由太监运送出去。



比较出名的是慈禧太后的官房,相比于其他贵人用陶瓷为原料做的官房,慈禧的官房是以上等檀木为原料做的,并且官房里面放的也不是碳灰,而是香木的锯末,根据文献,我们来看一下慈禧的官房是什么样子。

慈禧的官房被雕刻成一条大壁虎的形象,其动作像是要捕捉猎物。壁虎的四只爪子狠狠地抓地,它们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肚子鼓鼓的像憋足了气似的,这样壁虎的肚子就成了官房的盆屉;壁虎的尾巴紧紧地卷了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个8字,这就成了官房的后把手;



壁虎的头高高地翘了起来,向后微仰着,紧贴在了官房肚子上,壁虎的下颌稍稍凸出,和后边的尾巴平行而立,正好适合用手托住,于是壁虎的下颌就成了官房前把手;壁虎的头往后扭着,两只镶着红的宝石的眼向上注视着骑在自己背上的人;

壁虎的嘴微微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所以壁虎的嘴就成了盛纸器;壁虎的脊背上正中间的位置以一个盖子,在盖子上卧着一条螭虎,作为提手,只要打开这个盖子,慈禧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


其实古代妃子也跟普通人一样,上厕所没有什么不同,最多是工具比普通人好一些,但用再好的官房,拉出来的东西一样臭,也没什么特别的。


魏青衣


敲黑板,划重点啦!题目是妃子们如何上厕所,不是普通百姓。俗话说,再美丽的女人也要排泄,再性感的屁股也要拉臭臭,只是妃子们更高大上而已。

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早期,厕所很简单,就是挖坑之后,用石头垒成一个蹲便位,人蹲在上面排泄,便池又和粪坑相连,构造跟以前农村常见的厕所差不多。

这时候蹲坑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可能掉进粪坑淹死,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就是这么悲催。诸侯国君的厕所如此,当时的王室也差不多,妃子们则是大小便都要蹲着,危险性更大。

当然,只要不是排泄时突然发病抽风,或者喝酒喝醉了,这种风险还是极小的。

随着文明程度提高,妃子们上厕所越来越讲究

封建社会的妃子们一个个养尊处优,排泄肯定不能像以前,大小便都要往室外厕所跑。

一开始,人类发明了溺器,主要用于晚上小便,但溺器普遍长着一张小嘴,只适合男性用,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她们必须使用敞口的容器。

这个时候,马桶应运而生。

最初的马桶就是木桶,既然可以盛水,自然可以用来尿尿,于是皇宫里的妃子们,晚上就不用爬起来,光着屁股跑到室外上厕所了,在室内就可以嘘嘘,早上起来有仆人负责倒掉清洗。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一个叫王敦的大将军,和晋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结婚。婚后第一次上公主的厕所,就看见漆箱里装着一盒干枣,王敦闲着无聊,就趁拉臭臭时把干枣吃了个精光;完事出来时洗手,看到脸盆旁的盘里放着澡豆,又把澡豆泡水吃了。


婢女知道这件事都笑的不可开交,因为干枣是公主为防止臭气入鼻,用来塞鼻孔的;澡豆则是类似香皂的洗化用品,用来洗手、洗澡的,这个大老粗不知就里,可真是出了丑。

明清时期,妃子生活最讲究,上厕所统一使用马桶,雅号“官房”

据记载,为了防止把自己搞臭,惹得皇帝不喜欢,妃子们在上大号时,事前要熏香,事中要用干枣塞鼻孔,事后要沐浴更衣,时刻保持I自己香喷喷,实在太讲究了


古代最豪华的厕所,应该是慈禧太后的“官房”了,老佛爷的厕所造型是一只镶嵌宝石的大壁虎,马桶底层铺着厚厚一层香木末,使用时不留异味,就连擦屁股都有专人伺候。

相比来看,还是现代人上厕所最方便。西方发达国家的马桶更先进,一般都配有自动冲洗设备,女性上完厕所,可以直接用水冲洗臀部和私处,甚至还可以调节水温和水流大小,实现冲洗、吹风、烘干一体化,方便又卫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古代的妃子是如何上厕所的?你看宫中那么多宫女、太监,他们是做啥的?他们就是伺候皇宫里的皇亲国戚吃喝拉散的。因此妃子们如何上厕所呢,自然是宫女们将精美的马桶拿上来,垫上柔软的丝稠,然后妃子们坐上去解决问题;完事后宫女或者太监再用上等纸或者丝绸给妃子们将屁股擦干净,或者用清水洗干净。妃子们就是这样上厕所的,一人要三四人人伺候呢。

一般的宫女上厕所则是上的公共厕所,那时的公共厕所通常是旱厕,也有水冲厕所。这些公共厕所定期有外面的百姓进来清理,也就是人们说的粪帮,他们就是专门处理城市里的粪便的。《新白娘子传奇》里戚宝山的父亲做的就是清理粪便的工作,《三少爷的剑》里也有专门做粪便清除工作的人。当然宫女上厕所是没有人伺候的,除非她升级成了皇帝的女人,否则她还得伺候别人嫔妃上厕所。

据说慈禧太后上厕所就有很多人伺候她:有搬梨花木马桶的,有专门点香料的,有专门檫屁股的,还有专门端水净手的,还有专门清理马桶的人。因此光伺候慈禧太后衣食起居、吃喝拉散的人就有百人之多,每年耗费在这上面的银两数以百万计。

有钱人的生活不是我等能想象的,从史书上的记载可以看出皇家贵人的生活真是穷奢极欲。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是史书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