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大流行骗局,已有多人上当!

近年来,骗局层出不穷,而老百姓对骗局套路的认知速度却赶不上骗局的“创新”速度。这些套路无孔不入,花样百出,这里给大家讲解时下最流行的几大骗局,带您看穿骗子的层层套路,让骗子的套路无的放矢!

2018年3大流行骗局,已有多人上当!

骗局一:对手机做动作,你被贷款了!

2018年3月,大学生林某通过大学同学介绍,进入了一个专门招兼职学生的微信群。随着暑假的来临,林某想兼职赚点零花钱,便在兼职微信群里看到了宋某发送的兼职信息并联系了宋某,宋某通过微信发了一份表格让林某填了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几天后,林某便接到了宋某的电话,称有份很好的兼职介绍给林某,并要求与林某见面详聊。

林某如约去了指定地点,听完宋某的介绍,觉得这份兼职的待遇非常不错,便和宋某商议了兼职的细节。之后,宋某拿过林某的手机,称如果需要入职,先要上学信网查看林某的相关学历信息。林某对于这一块并不了解,便让宋某操作。很快,宋某将手机摄像头对着林某,称网站需要认证,让林某对着手机的摄像头做摇头、眨眼的动作,林某照做了。

过了一会儿,林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转入了5000元现金,对此他有点莫名其妙。宋某却告诉林某,这是这份兼职的预付款,但打多了,应该是500元,估计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在转账时多打了一个“0”。林某一看还没工作就有钱拿很是高兴,就没去核实钱的来源。之后,宋某让林某通过微信将多打的4500元还给公司,林某便将钱转给了宋某。

之后,宋某让林某回去等他通知开工,结果林某刚回到学校便收到了自己“成功贷款”并已分24期偿还的短信。这时,林某才发现,原来那5000元是宋某用他的手机从网贷平台上贷的,自己被贷款了。不仅仅被骗走4500元,还要偿还5000元借款本金以及高额的利息!

2018年3大流行骗局,已有多人上当!

骗局二:街上捡到了巨额储蓄卡!

李某走在街上,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银行信封。打开信封一看,有银行卡、交易密码以及一封信,这是一封某公司对某处长的行贿信,是要感谢某处长对某公司招标成功的大力帮助。

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某处长:

感谢您在招标过程中对本公司的大力帮助,因不方便登门致谢,特附上银行卡一张,里面是我公司的一点心意,密码是工程开工日期(20180101)。如果在取款中遇到问题,请咨询开户银行(0516-8701XXXX)。

李某看到后又好奇又心动,想知道银行卡里到底有没有钱。于是,在附近找了个自动取款机看看。结果,插卡、输入密码后,发现卡内余额竟然有30万!这时,李某贪念一生,心想:反正卡是我捡到的,属于我的了,先取两万吧……

正当李某按下“取款”键后,自动提款机会显示“不予承兑”,于是赶紧打信上说的那个开户行电话。电话那边的“银行客服”回复:“先生,查到这张卡有5000元滞纳金,您只要往该卡号转5000元,就可以自由存取了。”李某马上用自己的支付宝往卡里转了5000元。

随后,李某再次尝试取款,仍然是“不予承兑”!李某“完美”被骗5000元,转进去的钱取不出来!

2018年3大流行骗局,已有多人上当!

骗局三:山寨版“违法停车告知单”

爱车停放在靠近景区的街道上,但等您游玩回来时发现车窗前挡风玻璃上被贴了一张罚单,罚单上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可以缴纳罚款;当您在缴纳罚款后查询自己爱车的处罚记录时才发现,您所交的罚款转给了不知名的个人账户!警方表示,该案的诈骗手法较为罕见,利用扫码付款这一互联网支付手段结合伪造交警文书这一方式,比起传统诈骗有较强的迷惑性,群众容易上当受骗,社会危害相当大。如果二维码植入了木马程序,导致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密码泄露,受害者也许会损失百万!

揭开骗局的“面纱”

一、为什么会被骗?

每一个骗局的综合特点:利用了公民的贪欲、不懂法的缺点。

骗局一当中的林某,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极其弱。首先,让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轻易操作自己的手机;其次,在收到一笔“不义之财”后,没有了解清楚来源;最后,随意给陌生人转款。

骗局二当中的李某,在街上随意拾得的一笔巨额“存款”,因为自己的贪欲,最终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骗局三的车主防护意识积弱,在没有辨别罚单真伪的情况下,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

二、法律小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般情况下,涉案金额为3000元以上即达到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可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2018年3大流行骗局,已有多人上当!

温馨提示

一、必须要有防止被骗的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听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

二、不感情用事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若对您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

三、忌贪小便宜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博得信任;二是骗取对方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