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的農村一天吃幾頓飯?

大志958


你家鄉的農村一天吃幾頓飯?

如果不是看到題主的描述,有的地方一天才吃兩頓飯的話,可能會對這個問題忽略的!

在大傢伙的心目中,一日三餐是常識。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嘛!一天三頓飯,一頓都少不得!為此,人們還總結出了“早餐要好,午飯要飽,晚上少吃才好”的三餐俗語。

但是,姐姐的鄰縣介休人卻是一日兩餐制的,無論在介休農村還是市內,不少介休人都堅持一日兩餐。早飯時間一般在上午的九點至十點,下午飯時間在下午的三點半至五點。一些鄉鎮機關也是以兩餐作息為工作參考時間,村裡人到政府辦事大部分也都集中在早十點至下午三點這個時間段裡。

記得小學時候為了節約糧食,我們學習鄰縣介休的作法,曾經也實行過一日兩餐制的作息時間,但因為學生和家長都覺得太餓了!又改回三餐制了。

而介休人一直這麼堅持!有人說是介休人節儉的性格決定的。介休農村有句俗話,叫“三早得一工,懶睡害死人”,意思是說,如果能堅持三天都早點兒起床幹活的話,那相當於多做了一天的工。介休人不但重視早上起床到早飯期間的這段時間,下午飯後到天黑還有一段時間,也是適合農民勞作的時間。這樣他們整天的勞動時間就有了十幾個小時!

介休人勞動時間長,吃飯卻比別地少,這就不單單是一個勤勞的原因就能解釋的。它一定有一個習慣在裡面!介休人的基因裡就應該帶有了這種習慣。

據歷史考證,在我國的商代,實行的就是兩餐制。由於照明困難,古人們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兩頓飯正是同這種生活習慣適應的。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依然是兩餐制,但有些統治階級開始一日三餐了。

介休民間的兩餐制,與史書上記載的兩餐時間基本相同。而且都是早餐主要以饅頭,小米稀飯為主,下午飯以麵食為主。這樣看來,介休人的兩餐制由來已久。

無獨有偶,在我國有很多的少數民族也是採用兩餐制,比如在中南,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區域,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衣族在農閒時多是一日兩餐。而據記載,介休所隸屬的晉中,在唐代前就是少數民族雜居地,而介休的口音也是鮮卑語的延續,所以從這個一日兩餐制推測,介休人有可能與少數民族有關係!

看來,題主所提的問題,還真的不是簡單的吃飯問題,卻有許多值得考證的歷史現象呢!

您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村姑說村事,除了農村事,閒暇時喜歡學習歷史,有一樣愛好的您可以關注我,咱們一起學習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