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陳」氏起源,陳氏6000萬人祖先到底是誰

陳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五大姓氏,在廣東、福建、臺灣地區最有影響。在當代陳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總人口的4.63%,陳姓總人口大約在5800萬。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陳”氏起源,陳氏6000萬人祖先到底是誰

陳的名義和圖騰:

陳,本義陳列,為國名專用,即宛丘,今河南淮陽縣,為西周初封舜後媯滿之地。陳,由阜和東組成。東為日在木中,觀察太陽活動的神木稱扶木或扶桑,阜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稱為陳,是古代帝王諸侯觀察天文的地方。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是先祖觀察天文之中心。所以,專執觀察天文神職的氏族又被封幹宛丘之地則成為陳氏族,進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國名,最終產生了姓氏。

陳姓的來源與演變:

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頊,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顓頊為帝;龍苗之後南移為南蠻之祖。帝嚳娶陳鋒氏之女,生子放勳。放勳繼位後稱堯。舜的部落居於山西永濟蒲州鎮南的媯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媯。公元前2070年,禹繼舜而建立了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古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後稱虞國。現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是商均的墓地。而居於媯水旁虞鄉的舜的後裔虞遂,被夏王遠封於遂,故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後裔於陳,古城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為帝堯的母親氏族陳鋒氏部落的故地,岡而稱為陳.媯姓陳國誕生於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以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後裔的陳國。陳國在西周時期是十二諸侯之一,國勢和地位僅次於“五霸”,東周之後國勢急劇衰落,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楚惠王最終滅了陳國。陳國子孫遂以國為氏,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仍冠有“老陳戶”的別稱。陳姓得姓由商朝的陳國算起,至少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

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以後,陳完後裔世代為齊相重臣。公元前410年,裔孫悼子建立田齊,公元前378年姜姓齊國滅亡。公元前221軍秦始皇滅田姓齊國,統一中國。齊王田建的第三子田軫,在齊國亡國之前投奔了楚國,出任楚相令尹,封為穎川侯,封地在今河南長葛市北,並恢復陳姓,陳軫是潁川陳姓的始祖。這支陳姓成為當代陳姓中最重要、最大的支派。穎川派後裔東漢名臣陳宸的故居在河南長葛東古橋鄉陳故村。2000年來沒改過村名。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陳”氏起源,陳氏6000萬人祖先到底是誰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加入陳姓大族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西漢初期的匈奴,南北朝的鮮卑族的改漢姓,明初的蒙古族的加入,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中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陳姓。華北地區的陳姓含有匈奴族、鮮卑族的基因,東北地區的陳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歷史上陳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陳姓主要活動於河南、安徽、湖北地區,秦漢時期,陳姓的足跡已踏上了湖南、江蘇、山西、山東。

西晉末年,中原動盪,居民紛紛南遷,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已經是陳姓主要的遷回遷移的地區。同時,中原地區大姓林、黃、陳、鄭率先進入了福建,到南朝時,陳姓已經成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潁川派陳宸的後裔。陳宸十世孫陳霸先,到南京建立陳朝,史稱陳武帝,南朝陳國封了許多陳姓王,子孫遍佈長江與珠江之間,為陳姓在東南地區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為主力,陳政陳元光父子率58姓經江西攻入福建,祖孫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區的行政長官,後人尊陳元光為“開漳聖王”,其後裔成為閩、粵、臺地區和南陽諸島陳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審知在福建建立了閩國,大批中原陳姓再一次移民福建,從此,陳姓成了東南地區的第一大姓。

宋朝時期,陳姓大約有300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3.9%,為宋朝第六大姓。陳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佔全國陳姓總人口的20.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約居住了陳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佈於河南、廣東、江蘇、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全國形成了以閩粵贛湘、蘇浙、四川、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陳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陳姓大約有4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5%,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陳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純增長率高達40%。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四省,大約居住了陳姓總人口的55.4%,其次分佈於廣東、安徽、山東、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4.6%。浙江為陳姓第一大省約佔陳姓總人口的20%。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蘇皖魯、贛閩粵湘兩大塊陳姓人口聚集地區,陳姓聚集重心開始裂解,向東、向南分離。

當代陳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陳姓的人口已達到5800萬,為全國第五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4.6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陳姓人口由420萬激增到5800萬,增長了近14倍,增長速度略超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陳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四川、福建、江蘇、浙江五省,大約佔陳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河南、湖南、安徽、湖北、臺灣、山東、廣西、貴州、江西九省,又集中了38%。廣東為當代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陳姓總人口的13%。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北少陳姓、南多陳姓的局面。形成了粵閩浙陳姓高聚集中心,然後向西北方向呈梯度減少。

陳姓在人群中分佈很廣,但不均衡。在閩粵臺瓊浙、蘇皖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廣西大部、川渝貴交界地區,陳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5.2%,最高地區可達11%以上,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2.2%,居住了大約54.7%的陳姓人口。蘇皖贛湘北部、川渝貴大部、雲南、湖北、魯豫大部、陝甘寧南部、青海東部、內蒙古東部、黑吉西部、遼寧北部、新疆西北部,此比例在2.6%—5.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3%,居住了大約34%的陳姓人口。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陳”氏起源,陳氏6000萬人祖先到底是誰

陳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陳姓的郡望多達11個,最重要的是潁川,其次為廣陵、河南、下邳、東海、汝南、武當、新安、廬江、馮翊、京兆。陳姓除了把以上11處的郡望作為堂號外,還自立堂號有:三恪、德星、德聚、繩武、存誠等。

“三恪”堂號:恪,尊敬客人之意。典出西周初,周武王封黃帝之後於薊,帝堯之後於祝,帝舜之後於陳。史稱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受到周王室的敬重。

楹聯 重要的陳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太丘德望;潁水淵流。

元龍豪氣;華嶽希夷。

投轄留客;懸榻待賢。

名高七彥;計出六奇。

堯諮母訓子以仁,聲隨杖下;

安節妻分財不吝,時號堂前。

家訓格言 陳氏的家訓首推元初的陳櫟《與子勳》。陳櫟是安徽休寧人,一生不入元朝官場,而致力於儒學研究。所以陳櫟家教一本儒家傳統,凡是具以禮訓,不以時俗為論。他提出“流俗之所謂不孝,乃我之所謂孝。流俗之所謂孝,乃我之所謂不孝”之觀點。要求子孫“自卓立,自爭氣,自求長進,自做取成人”,做事“能守得‘勤’和‘謹’二字,萬萬無失”。告誡子孫“不守家法,非吾子孫”。陳櫟雖為大儒,然其教誡言語懇切,說理透徹,深為後世所重。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陳姓歷代名人1218名,佔總名人數的2.6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位;陳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3.94%,排在第五位;陳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4.4%,排在第三位;陳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4.52%,排在第四位。

陳姓人才輩出,彪炳於史冊的人物數不勝數。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東漢法學家陳寵,大臣陳藩,文學家陳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南宋思想家陳亮;元末割據江南稱帝的陳友諒;明朝畫家陳洪綬;清朝名將陳化成,數學家陳景潤,歷史學家陳寅恪、陳述、陳垣,昆蟲學家陳世驤,植物學家陳煥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