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马云在公开信中高度评价张勇: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最正确的决定。

“他和他的团队已经赢得了客户、员工和股东们的信任和支持。我对阿里巴巴的年轻一代充满信心!”马云说。

马云对张勇和他的团队“充满信心”,源于张勇自加入阿里巴巴以来所一直展现的创业者和创造者格局,与他给阿里巴巴所带来的关键性变革。

天猫是张勇首次创业的成果。2009年3月,张勇接手了处于困境中的淘宝商城,以内部创业的姿态主导了天猫的崛起,在阿里巴巴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创造了赋能全球品牌的新模式。张勇更是一个创造者。他创意与主导的天猫“双11”,一经推出即成为现象级商业盛事,这一凝聚和调动全球商业力量的标杆迄今难有后来者超越。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天猫是张勇首次创业的成果,“双11”是他的创造。

张勇更在诸多方面改变了阿里巴巴。他重新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随后力主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使手机淘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可以说,正是张勇奠定了阿里巴巴从PC端向移动互联变迁的最重要基础。

张勇主导投资了苏宁、银泰,打造新零售标杆盒马,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2017年以来的全球商业关键词和重要趋势。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在张勇的主导下,阿里巴巴打造了新零售标杆盒马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从商业公司到科技公司、从平台到经济体,在进入智能时代的前夜,张勇正在主导阿里巴巴更多更深层面的变革。

按照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的说法,张勇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他所带领的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了电子商务公司,彻底蜕变为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的数字经济体,服务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千万的中小企业,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未来商业。

正因如此,马云在今日的公开信中把张勇评价为“合伙人制度”下人材梯队中的“杰出商业领袖”。马云以一个老师的骄傲写到:“作为教师出身的我,看到我们今天的团队、领导群体、以使命价值观驱动的独特文化,以及不断涌现出的一大批以张勇为代表的杰出商业领袖和专业人才,我深感自豪!”

和很多上市公司反复在内外物色继任者不同,阿里巴巴通过开创性的“合伙人制度”,来确保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发展。教师出身的马云则在阿里巴巴内部通过基于“合伙人制度”的分享和传承,培养出一批理想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

如马云在公开信中说:“1999年创始之日起,我们就提出未来的阿里巴巴必须要有‘良将如潮’的人才团队和迭代发展的接班人体系。经过19年的努力,今天的阿里巴巴无论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堪称世界一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勇的脱颖而出,也是阿里巴巴独特组织文化传承与人材培育体系的必然成果。

马云曾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 CFO 做 CEO。在2007年来到阿里巴巴之前,张勇也曾长期担任CFO。如今张勇不仅深刻融入了这家拥有强烈文化和价值观的公司,更强烈影响了阿里巴巴的风格和未来走向,让阿里变得丰富而多元。他曾说,“本质上我是个不太安分的人,阿里让我找到了‘真我’。”

阿里巴巴经济体依然在高歌猛进。作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建设者和驱动者,张勇对阿里巴巴使命的定义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勇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GMV达1万亿美元,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盈利小企业、创造1亿就业机会。

对阿里巴巴有何影响?

马云退休算是个怎样的消息呢?

对于阿里巴巴公司本身来说,影响不会太大。

最近几年,马云已经与阿里巴巴日常管理脱开。转而积极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和公益活动中,或者写股东信说阿里巴巴要打造一个“互联网的经济体”,要解决全球 1 亿个工作机会,服务 20 亿的消费者、为 1000 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盈利。

“到2009年觉得可能差不多了,但又发现自己的决定有点盲目,那时候阿里的业务很多,有B2B、淘宝、天猫等,整个阿里没有接班体系,任何人来担当这个公司都有点难。”马云说:“2009年开始CEO接班人的梯队训练,到2012年差不多了,我辞去了阿里巴巴集团CEO,到现在为止,今天两个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CEO基本上(都能担当)。”

2013年,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将接力棒传给了当时已共事13年的陆兆禧。5月10日,在淘宝十周年庆典上,他说“从今天晚上12点以后,我将不是CEO”,并单膝下跪,一度失声哽咽。

2013年5月,陆兆禧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集团CEO。2015年5月,张勇接任阿里集团首席执行官。

2013年3月,彭蕾担任蚂蚁金服集团CEO。2016年10月,井贤栋接任蚂蚁金服集团CEO。

“今天我可以这样讲,我离开公司问题不是太大,但要讲到底什么时候,涉及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去年我在空中飞了820小时,意味着我在杭州公司呆得越来越少,但两个体系发展得越来越快。”马云说。

最近一个公开财务数据的季度,阿里巴巴获得 620 亿元收入,创下了三年来增速的新纪录。最近两年,阿里巴巴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营收增长在 50% 以上。在新的财年,阿里巴巴的增长目标已经进一步调高至 60%。

从既有的内部过渡来看,阿里巴巴从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权力过渡相对平稳。光这一点在中国大企业里就相当罕见。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马云的下一步重做老师?

马云还有时间筹划他的退休计划,而方向似乎早已确定。

马云并不是退休,他仍然是阿里巴巴000001号员工与合伙人。正如信中所表示将“继续为阿里巴巴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毫无疑问,马云始终是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凝聚者,始终是阿里巴巴使命、愿景、价值观最忠实的守护者和宣导者。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在过去的很多场合,马云都曾提到“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也是做得最好的工作,这一辈子拿不掉的烙印就是老师。

马云的微博名为“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个人签名为“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马云”,这两个标签,代表着马云最认可的身份和角色定位。

今年以来,他通过该账号共发布了5条动态,其中就有2条是关于乡村教师。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与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互联网大佬的少年时代完全不同的是,少年马云并不是什么学霸。他参加了两次中考才考上了一所非常普通的高中,数学只考了31分。1982年,马云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毫无悬念地落了榜。

那年夏天他和表弟一起去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他又被老板拒了,原因是他长得又瘦又矮,和“帅”字实在是沾不上边。之后马云做过搬运工,每天蹬着三轮车给杂志社去送书。

1983年高考,马云数学考了19分;1984年高考,他数学终于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最后因为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马云因为英语成绩优异,被破格录取,从这里开始,马云才终于洗掉了身上多年的“学渣”气质,在外语系连续四年稳坐前五名。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从此后,对于马云来说,每年9月10日的意义又多了一层:这一天不仅是他的生日,还是他作为教师的节日。

1994年,马云当选学校首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在校报上发表了一段这样的感言: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我做老师能得心应手,而且也是性格决定的,我对很多东西充满好奇和想象。”马云9月5日说,“我进入商界完全是误打误撞,本来就想玩两年,没想到一搞搞了20年。”马云表示,那段教师经历,让他在整个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受益匪浅。

2017年3月的时候,马云在湖畔大学表示,自己已经安排好了公司接班制度,如果现在自己离开阿里巴巴,公司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现在还没有退休的具体时间表。

马云说,自己在1995年定下自己2005年会回去做老师,但没想到,“2005年和eBay的竞争在火热的状态,那时候回去是不负责任的,于是想想再过几年吧。”

马云可能会是全世界身价最高的老师。在福布斯全球实时富豪榜上,马云以366亿美元的身家排在第21位,前一名和后一名分别是许家印和马化腾。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人民网

补充阅读:

《就任CEO两年,阿里市值超3000亿美元......逍遥子的下一步工作怎么走?》

十年大考已过,市值3000亿美元的“阿里经济体”将如何成长,这是逍遥子面临的新考题。

马云“最正确的决定”为什么是他?

十年前,张勇刚从盛大跳槽到阿里,有次开会,时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的马云问一众高管,谁是MBA,他举手;又问,谁是职业经理人,他又举手。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马云最讨厌的两类人。

在那个网游爆发的年代,盛大网络意气风发,一季度反超网易,成了名副其实的网游霸主。而张勇却选择在那年8月辞去盛大CFO,加入淘宝网。

马云问他为什么会来阿里,张勇答得直接,“我已经干过一个30亿美金企业的CFO了,我想干个300亿美金的。”

他的理想早已超额达成。2017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成为BAT中第二家3000亿俱乐部公司。

熟悉张勇的人说,张勇做的很多决定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加入阿里只是其中一个。他的个性正如其在阿里的花名,是个名副其实的“逍遥子”。

这个花名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神秘人”逍遥子在书中虽高徒无数,却从不现身,武功轻灵飘逸、深不可测,得一则能所向披靡,这有点像张勇,对私事向来避而不谈,却善于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带出高徒无数。

马云的“做CEO就要做好下地狱的打算”并没有吓退逍遥子,他始终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今年5月初的一天,上午10点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前,他一共干了五件事——锻炼、洗澡、吃早餐、回邮件,还看了会儿NBA。

逍遥子喜欢NBA,是火箭队的球迷,也敬佩雷吉·米勒这种“一剑封喉”的球员。他还热衷足球,是阿森纳的铁杆粉丝,“不管怎么样都力挺温格”。技术流派的阿森纳以攻势足球哲学出名,教练温格不仅善于战术、敢于挑战规则,还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年轻球员的体系,这与逍遥子任职CEO后的阿里有几分相似。

球场和战场,战场和商场道理是通的。怎么保持大盘平稳又能够有创新,张勇说,这是他接任阿里CEO后每天都面临的挑战。

排兵布阵

2017年5月10日,阿里巴巴18周岁,也是第十三个“阿里日”,马云身在国外,逍遥子成了当天阿里102对新人的证婚人。此前,逍遥子刚刚主导完成整个阿里业务模块和组织架构的调整。

两年前的5月7日,阿里日前夕,马云宣布任命张勇为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同时,马云写了一封公开信,宣布了一大批“老阿里”集体退出一线,号称阿里史上最大的管理层更替,60后全面将“兵权”移交给70后。

随后,阿里巴巴进行了意义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已经拥有3万名员工的阿里巴巴从此前的“树状”管理模式改为“网状”。

今年1月13日,张勇发布全员公开信,表示此次管理体系的再升级,是为了以不断升级的高效组织带来强大的执行力,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战略服务。

调整后的数据显示,在公司管理岗位上,60、70、80后的管理人员占比分别为3%、45%、52%。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管理人员的主力军已经由70后和80后组成。

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调整,正是十年前张勇刚加入阿里不久,2007年12月24日,阿里宣布八大高管集体换班。

最近的这次和十年前不同,当年的老人几乎全部退居二线,就连马云自己也退居幕后,只负责未来战略规划。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马云为什么会选择信任张勇?

逍遥子戏称:“因为我们的星座比较互补。”1月11日出生的逍遥子是摩羯座,9月10日出生的马云是天秤座。

星座虽为戏言,但无论是从性格还是做事的方式上,张勇和马云都是极为互补的一对。

花名“风清扬”的马云天马行空,而“逍遥子”张勇是个重逻辑重执行的人。

马云可以从日常的事物中跳出去,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和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变化,用逍遥子的话讲,“有点像外星人在俯视地球”。

今年“光飞行时间就800多个小时”的马云,每次回到杭州,很少跟逍遥子捋业务细节,更多的时候,他们喜欢坐下来单独聊天。一盏茶,一包烟,一说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是三、四个小时,马云负责讲述世界的变化,张勇负责在业务上落实。

当马云的设想与公司业务产生脱节,逍遥子会提醒马云慢下来,并很诚恳地告诉他,“我们的业务暂时还跟不上”。

如果说过去阿里只是一个电商平台,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与扩张,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对于这样一个跨边界、跨时空、跨国界的生态系统来说,除了战略布局,怎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让每一块儿业务在竞争合作中比肩发展,也很重要。

而人才的排兵布阵,正是逍遥子的擅长之处。

他在用人上很大胆。以淘宝的无线化转型为例,逍遥子所任用的一代产品经理,多半是“没有电商基因的同事”,“他们和PC时代没有关系,就是生于长于无线时代的一批85后”,却成功带动了阿里的无线化转型。

如今,围绕在他周围的,是B2B吴敏芝、淘系张建锋、阿里云胡晓明、菜鸟童文红、移动互联网俞永福等一票70后猛将。

至此,阿里的组织架构已最终敲定,而逍遥子也通过了接任CEO两周年大考。

拔出柴刀跟野猪拼命的人

马云曾说,阿里不需要职业经理人,谁要把自己当职业经理人,“我一定会干掉他。”

怎么区分一个人是不是职业经理人?马云讲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有个人上山打野猪,一枪打出去,野猪没死,反倒向那人冲了过来,那人把枪一扔就往山上跑,这个人一定是职业经理人;同样情况,那个人看到猪向自己冲过来,把枪一扔,从腰里拔出柴刀就准备和猪拚命,这个人一定是老板。

逍遥子算不算职业经理人?单看来阿里之前的简历,毫无疑问,是的。

199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此后的十年间,张勇先后在安达信、普华永道两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05年加盟网游公司盛大,历任财务总监、副总裁兼CFO;2007年8月辞去盛大CFO一职,出任淘宝网副总裁兼CFO。

转折点发生在来到阿里之后。这个“根正苗红”的CFO干了不到一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改变了他的命运。

彼时,B2B业务的Alibaba.com刚刚赴香港上市,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出口业务遭受重创,也影响到阿里未来。

另一方面,传统出口市场的萎缩迫使中国厂商不得不将重心转向国内消费者,越来越多用于出口的“中国制造”商品成了“中国销售”。在网上寻找便宜商品的消费者,以及将网店作为第二职业的人数攀升,却彻底激活了淘宝网。

此时,一直在烧钱的淘宝网,还没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紧急之下,逍遥子被委以重任,出任淘宝COO兼任淘宝商城总经理。

他参与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比如有限度地推出各类品牌广告以及按照点击或成交付费的效果广告,同时推出各类增值服务、店铺管理工具或店铺装饰工具。

其中,始于2009年的“双十一”,成了张勇营销上的神来之笔。尽管最初淘宝商城中只有李宁、联想、飞利浦等27个商户参加,但是超乎所有人预想,整个平台交易额是5200万元,达到当时日常交易的10倍左右。

同年年底,淘宝实现盈利。

这一年,阿里实现了从不盈利到盈利的突破,逍遥子也实现了从专业人员到一个业务人员的蜕变。

然而,顺利没有持续多久,2011年,阿里陷入了本命年危机。

年初时,B2B业务的“中国供应商”欺诈客户,导致100多位涉事主管和销售人员被辞退;诚信危机刚过,5月支付宝的股权风波,又让阿里在投资人中陷入声誉危机。

阿里巴巴集团决定将淘宝网分拆为三个独立公司——沿袭原C2C、团购等业务的淘宝网(taobao.com)、平台型B2C电子商务服务商淘宝商城(Tmall.com ),以及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etao.com )。

其中,淘宝商城就是今天的天猫,负责人是逍遥子。只是在当时,淘宝商城可以理解为天猫和菜鸟的合体,它不仅承担电商功能,同时还承担着培育整个阿里巴巴物流体系的功能。

用逍遥子的话说,“淘宝商城对商家负责,物流公司对淘宝商城负责,由淘宝商城跟物流公司结算。”

这带动了阿里电商业务实现了从B2B到C2C,再到B2C的拓展,逍遥子也逐级递升,先后出任天猫总裁、B2C事业群总裁。2013年9月,他出任集团COO,同时主导推进了阿里健康、银泰商业、新加坡邮政等一系列业务的转型。

2014年春节刚过,3月份,公司决定让时任集团COO的张勇执掌无线事业部。

“我们今天讨论不清楚就都别回家了。”张勇在随后的一次闭门会议中态度强硬。

张勇预判到移动电商的爆发,决定先把其他无线计划暂时搁置,由手淘把即将从PC端导入的巨大流量承接住,成为一个超级App。为此,张勇抽调了手淘、PC淘宝、搜索三个部门的精兵强将,统一KPI和架构,无条件为手淘App的崛起让路。

最终,All in手机淘宝帮助阿里最终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也奠定了逍遥子的地位。

于是,逍遥子不仅没有成为马云口中遇到危险就会“逃跑”的职业经理人,反而在不止一次的困难中成为“拔出柴刀跟野猪拼命的人”,成了员工眼里“聪明”和“勤奋”的代名词。

而阿里也于2014年9月19日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144分钟后,开盘价定格在92.7美元,比发行价大涨36.3%,市值超过Facebook和亚马逊。

市值3000亿美元

2014年,阿里巴巴IPO路演的时候,张勇是COO,全程一直在讲一句话,“我们不按股价来运营我们的业务”。

IPO后,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逍遥子做CEO的第一年,阿里股价探了一个双底,一度跌破60美元。

对美国的投资人来说,阿里的业务如同他们所熟悉的亚马逊,但其实阿里要复杂得多。逍遥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使用不到阿里服务的美国投资者看懂和理解阿里。

随后阿里进行了几个重要的尝试,其中第一步,就是调整阿里正在逐渐放缓的节奏。

IPO后,阿里一度人心躁动,加上IPO前后膨胀太快,业务单元众多,缺乏消化与整合,整个平台流程存在很大效率问题。

逍遥子在上任CEO后做的1.2万字演讲中说,“让我们的组织、让我们的创新变得简单一点,变得敏捷一点,变得动作可以快一点。”

5个月后,阿里巴巴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提出要做苹果树,打造第四种“商业基础设施”,“狭义的电子商务仅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一部分,未来阿里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

与此同时,马云首次以公开信的方式阐述阿里未来战略和平台优势,称在物流、金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广告五大平台业务基础上,围绕“全球化、农村化、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核心战略,推动阿里生态系统建设。

在此基础上,逍遥子开始重新搭建“小前台、大中台”的全新组织架构。“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正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石油和引擎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必须着眼于未来进行全面变革。”

他把合作多年的阿里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花名“行颠”)调任到一个全新的岗位上——阿里中台事业群,掌管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等,让中台为前端的各业务群提供支撑。兼具商业和技术背景、风格犀利的行颠是这个位置上的不二人选。

在各个前台,手淘、淘宝、天猫不再设总负责人,实行班委制,各天猫类目负责人直接向张勇汇报。在张勇眼里,用这样的网状架构取代过去的树状架构,是适应未来方向的。

“这样一变,现在直接向逍遥子汇报的人有将近40位,比之前翻了一倍。”张勇的业务助理说。

在调整人事的同时,逍遥子还在公司内部进行新一轮的价值观输出,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特质的人连接在一起,建立价值的认同感。“这就和我们商业上价值连接一样,人也是一个价值连接,我觉得这可能是阿里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事情。”逍遥子说。

5月10日阿里日上,逍遥子公开了过去一年的成果。

阿里起家的电商业务,仍然在高速发展,过去一年的电商规模超过了3.7万亿元;推动电商持续增长的关键两翼:蚂蚁和菜鸟,也已经蜕变成独立的平台;“阿里云”成为阿里巴巴近年收获的最大惊喜之一,奠定了阿里未来的业务方向;2016年,阿里生态在不断演进发展过程中,又孕育繁衍出一个崭新的生态——文化娱乐生态。

阿里的业务版图开始清晰起来,如同张勇在阿里日所讲的那样,“这两年我们大踏步发展,已经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且用数据来反哺这些大的行业来发展的这么样一个数据公司。”

随着这两年财报一起趋稳的,是持续上升的股价。逍遥子上任一年后,阿里的股价重新回到接近历史高点的一年,随后,市值站上3000亿美元大关。

“阿里经济体”

对于一个3000亿市值的公司来讲,想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有些难。

去年,阿里仅在淘宝、天猫平台上,就实现3.7万亿元的交易额。

3.7万亿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用GDP做类比,这个数字在去年中国各省区市GDP中可以排到第六位。以国家经济体为单位,排在世界第二十一名,超过阿根廷。

无论从体量还是影响力上,阿里正在成为名副其实庞大新经济体。

在阿里巴巴的新实体经济生态圈中,包含了商家、第三方服务商、物流合作伙伴等诸多合作伙伴。这些来自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千万商家创造的巨大经济增量,正在拉动新增内需,极大地拓宽了税基。

2016年,因为平台产生消费增量而带动上游生产制造与批发增量、物流增量等所产生的税收贡献,初步估计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

这还并不包括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所带来的税收增量: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公司、依托平台众多的第三方服务商(如软件服务商、代运营服务商、电信、金融等)、阿里云计算生态中的外部公司等,同样在为社会创下巨额税收。

生态体系正在为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税收增长,这既是马云所说的新实体经济之“新”,更是新实体经济之“实”。

并且,这个“新经济体”正呈现出“国家企业”的责任,带领生态圈内的伙伴“走出去”。

在外界的印象中,以阿里为代表的杭州新经济产业集群,代表了中国经济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阿里巴巴对全球产业、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云曾说,“未来十年海外市场要占到阿里收入的一半。”这也是逍遥子要面对的下一个目标。

“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这是逍遥子的口头禅。

逍遥子和马云配合默契。当马云反复提及新经济、e-WTP、“五新”,逍遥子就从策略与路径层面强调“商业要素的重构”,为马云的商业理论提供落地可行性。

商业潮起潮落,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帝国的阿里将会如何成长,外界都在关注。阿里成就了逍遥子,而逍遥子也在展现自己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