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战壕是士兵挖吗?士兵那么疲惫还有体力挖吗?

小强124134416


战壕是近代阵地战必要工事,由散兵坑升级而来。在和敌人活力对攻时,战壕可以用来当做掩体,躲避炮弹、子弹,一定程度减少军队伤亡。

战壕作为一种作战辅助工事,大规模使用是在一战,一战后更是成为两军交战必不可少的工具。战壕一般挖的深,越有利。《亮剑》中李云龙打仗深挖战壕是他的必备。

所以不管咋说挖战壕都是必不可少的。那到底是谁挖呢?


这得分情况了,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像抗战剧那样,士兵挖的,一般要打仗了,都会提前知道,士兵们都会做好战斗准备,因此也会提前一段时间挖好战壕,挖好了战壕依然有时间能够得到充足休息的,并不会很疲惫。

军队也有专门的后勤军队,他们不仅是粮食供应,闲暇时也会帮忙做工事,挖挖战壕什么的。

当然有些时候时间紧迫,也会请一些老百姓、劳工来帮忙一起挖战壕。抗战时期,老百姓们就曾多次帮中国军队挖战壕,为抗战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四万华工远赴欧洲战场,也有是用来挖战壕的。


而且挖战壕也不是一直用手,其实也是会用机器的。为了适应战争,专家们老早就发明了战壕挖掘机,施行机械化挖掘战壕,节省了大量体力、物力,在条件允许下挖战壕大多会采用这种方式吧!


夏目历史君


奉献精品内容,欢迎订阅本号!

我是科罗廖夫,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挖战壕目前也是步兵最重要的工作。很多网友以为现代化战争就是敲敲键盘,铺天盖地的无人机,以及不要钱一样射导弹,然后千里之外取敌首级,躺床上就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这是拿电脑游戏的心得去理解战争,就是在信息化、机械化的战场上,也离不开比较原始的土工作业。

各国军队的地面部队,在战场上经常构筑工事,开挖战壕。单兵的掩体由士兵自己动手挖掘,坦克、火炮等主战武器的掩体,由武器乘员自己开挖。

步兵还好,挖掩体最累是炮兵和坦克兵,尤其是某些没有推土铲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这可是标准的体力苦活。例如上图这个火炮牵引车的掩体,需要一个炮兵排的十几个人轮着挖,手工作业需要4个小时。演习或作战任务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回填。

大型指挥所掩体或反坦克沟壕等土构工程,由工程兵施工。我们军队的工程兵专门有一个野战筑城专业,步兵师下属的工兵营里面就有一个筑城连,或者道筑连(道路和筑城),主要任务就是开挖掩体、构筑工事。

团以上工程兵部队都有挖掘机械,利用快速战壕挖掘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挖掘出一条工整的战壕,降低了人工消耗。例如苏联/俄罗斯的BTM/BTM-3战壕挖掘机,甚至能在冻土地带挖掘战壕。

各国军队还使用爆破方式开掘掩体工事,常规的方法是埋设炸药包的爆破方式,需要提前挖掘用于埋设炸药的洞穴。遇到坚硬土地,还可以使用聚能装药,这是一种专用的工兵武器——聚能射孔挖壕弹药。

聚能射孔挖壕弹药由射孔聚能炸药和一个随进松土战斗部组成。当装药被引爆后,聚能爆炸的射流会在土地上炸出一个垂直的洞穴,随进松土战斗部会被爆炸动能射入洞穴底部,爆炸以后炸松坚硬泥土,形成一个漏斗状的深坑,随后稍加清理爆坑内的土块,就可以快速形成一个大掩体。


科罗廖夫


首先回答:战壕必须是士兵挖啊!挖个坑,铲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当然军官也可能会起个表率作用。



很多电视剧、电影里都都会看到,士兵一铲一铲拿的铁锹挖战壕为打仗做防御准备。战壕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防御工事,到现代战争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躲避炮弹弹片的溅射,敌我互相射击时作为躲避子弹的掩体,建立防线,如果挖大了,还可以防止坦克的前进!也能起到隔离防火的作用。在机械不发达的时候,都是人手一把铁锹实打实的干!为了保命累不累,也就无所谓!!!
随着机械的发展和创新,人们也脑洞大开,挖战壕这么苦13的事情逐步不需要人力了。一战的时候就发明了快速战壕挖掘机,这样子挖战壕的效率大大提高。到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发明了很多先进的战壕挖掘机,例如:苏式挖掘坦克BTM,GC的GJW320的战壕挖掘机等。这些挖掘机约60分钟,就可以搞定1公里长,深度1.5米,宽1米左右的战壕。先进的战壕挖掘机可以克制复杂地形环境,地质特点,什么石头,冻土的,高低不平丘陵都不在话下。


但是在实际的作战环境中,士兵很难一直依赖机械。战壕挖掘机的出现只能是合理使用减少消耗,减少战争成本。挖个单兵掩体,散兵坑什么还得自己动手。战争最后都是人与人的战争,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高机动,高机械让人一直把玩,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数个一二三四五!士兵还是得挖土!


二战对讲机


当然是士兵挖的,就算现在有专用机械设备,手动挖战壕也是士兵的基本功。谁知道挖机什么时候没油了。至于体力么,压根不是事。

现代人电影电视剧看多了,总是以为战场上都是特别紧张,赶到战场就得马上投入战斗,一打就是十几天不停,每天就是反反复复冲过来杀过去,一个人一天不打出去十几箱子弹似乎就不算打仗。这么紧张外加累的半死的情况下挖战壕想来当然很累。

但是,实际上,如果不是遭遇战,真正的战场节奏没有那么快,双方到达战场正式开战前排兵布阵都得好几天,真正作战,一天打上两个小时都算激战了,一个士兵带上150发子弹都能打上三天,碰上激战也能管一天。像一战西线那种堑壕战,一个士兵一两个月打不出一颗子弹都是正常现象,只要一方不发动进攻,军官士兵在阵地上就和平时上班差不多,隔三差五出去观望一下,到点吃饭睡觉,隔一段时间大家还要到后方去休个假找个女人睡睡。

所以战场上士兵虽然疲惫,但挖战壕的时间和体力绝对是有的,基本不会影响做战。

比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堪称解放战争史上最紧张惨烈的激战之一,国军紧急增援锦州,解放军紧急抢占塔山阻击,看电影电视剧还以为双方都是甩开两脚奔过去然后撞在一块呢。实际上解放军的阻击部队是8号抵达塔山的,10号国军发起进攻,解放军差不多有整整两天的时间挖战壕,12万兵力,就算每人每天挖上10米,也能挖出2400公里的战壕出来,这还没算民工的工作量呢。所以两天时间足够解放军构筑完整的战壕防御体系了。但如果你只是看电影或者看战史,就会让人感觉紧张的要死。

还有淮海战役里的碾庄之战,黄百韬兵团11月11日被围,华野也是16号才发起总攻,中间隔了5天时间,也足够国军挖战壕了。

而且挖战壕也不光是解决作战的问题,有时候也是解决心理问题。战场上打仗的时候就那么点,不打仗就没事干,战场上又不能听音乐看电影,也没女人,精神又紧张,一帮拿着枪的壮劳力闲着无聊精力又无处发泄会出事的,只能挖战壕打发时间。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战壕在中国当然是士兵挖。从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如此。从战争角度来讲:共产党的部队除了需要挖战壕外,因当时的装备差,最应该挖的应该是'猫耳洞'与防空洞,但是,因为当时的指挥员多数都是'土老帽'出身,自己都不懂,就都不要求士兵挖掘,导致战斗时增加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到了朝鲜战争时,有的指挥员要求士兵挖掘,有的指挥员还是没有做。到了中越反击战时,指挥员就要求士兵每班必须有防空洞,单兵必须挖猫耳洞,因此士兵受伤和死亡的数量明显减少了,所以说: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老杨52723


战壕是战争中经验出的作品,目的是隐蔽自己,减少伤亡,同时又便于人员进入流动,物资弹药的补充,伤员的撤出,由散兵坑(单兵掩体)发展而来,解决了单兵掩体流动危险性大的缺点,因此也使得其防御特点由分散的火力支撑点变成了火力支撑面。战壕就是阵地,是士兵战斗生活的场所,因此根据作战时间长短,分为简易战壕,这类战壕是临时性的,用的时间短。加固战壕,这个时间长些,通常是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对战壕用木,沙袋进行加固修整,排水,避弹坑,指挥所,医疗,伙房等等齐全,以利于较长时间支撑下去。还有就是永久性的,利用的钢筋水泥等物质修造,利于长期住防,作战,在对越防御作战中(两山作战)就有部分阵地是永久性的战壕。现在成旅游景点了,可以去看看!因此战壕是根据需要来建的,并且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Z”字形,如果是平原地区也是这样,就像“锯齿”一样,目的就是防止被击中的概率。那么,有谁付责挖呢?临时性的,都是战士自己动手,如果有老百姓在的话,也帮忙挖,如抗战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现代战争中,预设阵地,有专门的挖掘机,工程兵,但临时性的,或战斗中的战壕构成主要靠士兵,累,肯定累,要命还是要战壕?没办法。


兔哥42928


挖掘堑壕是步兵训练的科目之一,土工作业。通常的土工作业挖掘壕沟都是预有准备的防御作战。现代战争的土工作业基本都是机械挖掘,根据防御阵地的规模和样式把大致的堑壕挖掘出来,通常由专业的工兵分队负责。每个分队或单兵在根据防御位置和任务进行具体挖掘,比如,单兵掩体,和防炮掩体。机枪还要构筑机枪掩体和预备掩体等等。如果是仓促防御,地形不便于机械挖掘,只能是步兵进行挖掘,或后勤部门组织民兵或地方支钱部门帮助挖掘。总之,堑壕的挖掘是保存自己杀伤敌人的必要手段,不能走半分的懈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包括抗美援朝。我军在土工作业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主要是由于我方火力不足,防御期间还要躲避敌方的炮火打击所以每个士兵把挖掘堑壕工程看得手中武器一样重要。特别是战斗间隙,不管多么疲劳,也要把战斗中损坏的堑壕和交通壕以及个人掩体修复好,甚至还要根据作战需要挖掘一些简易堑壕和掩体。有个战例,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某分队在构筑堑壕时把第一道堑壕挖掘比人还高,2米左右。防御作战时蹬着马扎向敌人射击,当敌人冲击到我方前沿时,我方主动撤离第一道防御阵地,待敌人占领第一道堑壕时无法漏出头来,我军快速发起反冲锋将敌人消灭。

挖掘堑壕等土工作业是防御作战的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现代战争很多机械化挖掘手段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在预设战场内完成。如果是仓促防御或地形不允许机械挖掘主要还是靠士兵挖掘,无论多么疲劳也要一丝不苟的挖掘和修复,因为,只有学会保存自己,才能有效的杀伤敌人。


ZHAOFEi1965


在战争状态下,战壕基本都是士兵自己挖的,至于累,想要自己小命有个保障就得挖,还得挖深一点。

至于一些机械设备,有充足的时间优哉游哉的时候适合用,但是要是真的打仗,恐怕那些玩意也不一定用得上,运输还占地方。

以上是我的回答


我是卢成彬


战壕就是一个坑,士兵跳进去把自己埋起来,躲避横飞的弹片和子弹,有一句话叫做,工事深一寸,性命长一尺。

自从战争使用的武器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挖掘工事就成为了士兵的必修课,小锹也就成为了士兵必备单品,和步枪手榴弹一样。

不过要说构筑工事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设阵地,这种阵地是预先准备的阵地,准备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一般来说距离前线还有一些距离,施工的干扰比较少,用的机械也会比较多,这时候什么挖掘机,推土机都能派上用场,而且这种预设阵地现在大量使用预制装配式掩体,基本上就是挖大坑,然后把预制件埋进去,在用土盖上。

如果没有预制件,那么边上如果有森林,那么光头强们就要开始乱砍乱伐了,构筑工事需要大量的木材,原来苏军都有规定,建筑一个多大掩体要用多少木头,多少铁丝什么的,美军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过没有苏军那么细,但是工事的盖顶一般都是木头,上边覆盖多厚的土层都是有规定的。

这种预设阵地一般是由工兵部队施工,如果附近有友好的居民也可以叫过来帮忙,尤其是本土作战时,对于周边居民的态度有把握时,包括苏军中国军队都干过这种事情,让附近居民帮助构筑工事。不过这要求对于周边的居民要了解,否则混入一些破坏分子也是很容易的。当然,作战部队也会派过来帮助施工,毕竟对于自己驻守的工事还是要熟悉的,自己修的自己肯定熟悉。

而对于野战工事来说,特别是临时构筑的工事,肯定就是要自己动手了,一般来说这种工事都是距离前线很近,不可能找到居民帮忙,这时候作战部队和工兵部队就要自己动手了,这时候还是尽量使用机械,比如苏式坦克一般有一个折叠的推土铲,在给自己挖坑的时候,就排上大用场了,对于步兵来说本身土工作业就是基本功,首先给自己挖坑,然后再挖沟把坑连起来。

不只是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步兵要学习在敌火射击的情况下挖一个坑把自己埋起来,就是侧躺着挖,挖一个卧姿的掩体。

挖坑是一项很费体力的工作,不过为了保命,肯定是要尽可能挖深一点,至于体力,士兵平时练得最多的就是体能,有了充沛的体力,什么射击投弹拼刺爆破之类的技能才有用,这个是我等键盘侠所不会意识到的。士兵首先就要有一个好身体才行,这个都是练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