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18年秋季種麥技術建議

衡水市2018年秋季種麥技術建議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衡水綜合試驗站)

為種好今秋小麥,針對今年夏秋季氣候特點,以“綠色、節水、穩產、高效、優質”為技術主線,以實現節本增效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衡水綜合試驗站研究提出了今年秋季小麥播種技術建議。

一、今秋小麥播種形勢分析

1、夏季降水少,底墒不足。7月份全市降水平均102毫米,較常年偏少32%。8月份降水過程較多,但降水空間分佈不均,全市平均130毫米,接近常年。總體看,夏季降水較去年同期少,目前土壤表墒較好,但底墒略有不足。

2、夏玉米中後期生育推遲,預計收穫期較晚。由於前期較旱,今年夏玉米進入抽雄吐絲期較常年晚5-7天左右,後期部分時段溫度低光照不足,預計會影響玉米灌漿進程,造成收穫期推遲,進而影響種麥進度。

二、種麥技術建議

1、優化品種佈局,發揮良種增產潛力。品種是小麥增產的內因,選好品種非常重要。近幾年我市小麥根莖部病害、白粉病、鏽病、赤黴病等發生較重,在選擇抗旱、抗寒、抗逆性廣的節水穩產品種基礎上,要注意篩選抗病性較好的品種,積極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品種,推行規模化、標準化訂單生產。主推的節水抗逆品種有衡4399、衡S29、衡觀35、邢麥13號、石麥22、濟麥22、魯原502、邯麥15、中麥155等;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為:藁優2018、師欒02-1、石優20等。

2、科學施用肥料,培肥地力。秸稈還田是當前條件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主要途徑,要努力提高玉米秸稈還田質量,秸稈粉碎長度最好在5釐米以下。在推行玉米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廣闢肥源、增施農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一般畝底施純氮6-8kg,五氧化二磷7-9kg,缺鉀麥田施氧化鉀4-6kg,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肥、硼肥等。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

3、深耕與旋耕相結合,提高整地質量。生產麥田連年旋耕,導致土壤耕作層較淺,嚴重影響了小麥產量潛力的發揮。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確定深耕、深松或旋耕作業。土層深厚的高產田,耕深要達到25釐米左右,中產田23釐米左右,對於耕作層較淺的地塊,耕深要逐年增加。大犁深耕和深松工序複雜,耗能較大,在乾旱年份還會因土壤失墒而影響小麥產量。因此,不必年年深耕或深松,可深耕(松)1年,旋耕2-3年。

4、足墒下種,確保一播全苗。今年我市夏季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塊土壤蓄水少,小麥播種時土壤偏旱的可能性較大,各地要做好抗旱播種的準備,達不到要求的地塊一定要造墒播種,確保小麥出苗適宜土壤相對溼度為70%-80%。在適期內,應掌握“寧可適當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則,做到足墒下種,確保一播全苗。對於玉米秸稈還田地塊,在一般墒情條件下,最好在還田後灌水造墒;也可採取“一水兩用”,即在玉米收穫前10-15天澆水,既可解決玉米後期乾旱促粒重提高,又可為小麥早播創造條件,確保小麥苗全、苗齊、苗壯。

5、加強小麥種子包衣和拌種,實現病蟲害源頭防控。

藥劑處理種子是最簡便易行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預防和防治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以及秋苗期病蟲害的主要措施,還可兼治農田害鼠,應大力推廣。提倡選用高含量吡蟲啉等殺蟲劑搭配長效殺菌劑拌種,實現長效防控。

6、農機農藝結合,切實提高播種質量。一般情況下,小麥從播種至越冬開始,有0℃以上積溫550-650℃為宜。我市小麥的適宜播期為10月5日-10月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8日-10月12日。今年玉米騰茬時間可能偏晚,各地一定要儘早備好玉米收穫和小麥播種機械,加快機收、機播進度,確保小麥在適期內播種。對於不能在適期內播種的小麥,要注意適當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結合。小麥的適宜播種量因品種、播期、地力水平等條件而定。在適期播種情況下,一般畝播量控制在12.5~15公斤,每晚播一天增加0.5公斤播量,最高不超過20公斤。播種深度3-5cm。播種速度以每小時5公里為宜。

7、強化播後鎮壓,提高出苗質量。小麥播後鎮壓是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小麥越冬前後抗凍能力、提高出苗和越冬苗情質量的有效措施。播種時沒有鎮壓或鎮壓質量不好的麥田,播種後一定要鎮壓,通常用鎮壓器鎮壓1-2遍,保證小麥出苗後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抗寒能力。

8、立足小麥節水生產,實行小麥畦田化栽培。實行小麥畦田化栽培,有利於灌溉節省用水。播後苗前及時打埂築畦,按省水節水規格做畦,畦的大小要以有利於生育期間灌溉和管理為標準,因地制宜地充分考慮農機農藝結合的要求,一般掌握畦寬4-5m,長7-10m,面積30-50m2為宜,可杜絕大水漫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