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明朝是科举取士的鼎盛期,从洪武十八年到崇祯十六年,共开科89榜,取进士 24595人。

其实,早在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开科取士了,但结果他很不满意,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

这次参加赴殿试者共472人。

按照明朝制度,会试中式人赴殿试不黜落。即除了会试中式后因病等突发原因“殿举”外,一般皆成进士。

洪武十八年的殿试,“廷对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显为第一人”。

即此472名廷对进士经殿试全部录取,一甲第一名为丁显、第二名为练子宁、第三名为黄子澄,史称“丁显榜”。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皆期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处”,从唐中宗神龙年间起,新科进士有于慈恩寺塔下题名的习俗出现。到了宋代,由政府牵头、由财政斥资,立碑于贡院。元代效仿,立进士题名碑立于北京孔庙。明代亦沿元代之制,立进士题名碑于南京、北京国子监。

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即立有《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

但是,“靖难之役”结束,朱棣登上帝位后,便予以毁坏,致使该榜进士名录至今残缺不全。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下令毁坏《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呢?

明人俞宪在嘉靖二十七年刊刻《皇明进士登科考》中猜测说:“上(指皇上,即明太祖朱元璋)命立题名碑于国子监。革除间,子宁、子澄皆柄用,侵削藩王,靖难师起,以奸党戮之,仆碑削籍,故部本不传。”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这一猜测靠谱,但不全面。

没有错,练子宁、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榜的榜眼和探花郎,他们为建文帝削藩出谋划策,朱棣上位后,把练子宁、黄子澄等乙丑科进士视为奸党戮之,并恨屋及乌,命毁坏该榜进士题名碑,予以“仆碑削籍”惩处。

但是,提倡削藩、并且主张先拿燕王朱棣开刀的是“顾命大臣”、兵部尚书齐泰。

朱棣成功登顶后,对齐泰的处罚相当严酷,“籍九族”,诛灭了其九族。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问题是,齐泰是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您说朱棣恨练子宁、黄子澄,因此毁坏了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那他更恨齐泰,为什么不同时毁坏明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碑呢?

还有两个原因,俞宪没有考虑到。

一、与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比较起来,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名声比较“臭”。

大家不要忘了,洪武十八年明政府发生了一件大事:郭桓案的查处。

该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实际上,折算赃粮两千四百万担,“恐民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此后,明太祖朱元璋借此案为契机,连续数年扫荡全国贪污官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洪武十八年榜472名进士中,居然有149名被查出有贪污问题,其中的王本道、罗师贡被处决。

所以,朱棣以此为由,挟私报复,把洪武十八年榜视为“藏污纳垢榜”,把472名进士的人品全部给否了。

二、大家也不要忘了,明初第一名将徐达就病故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底。徐达是朱棣的岳父,协助朱棣镇守北平。徐达一死,对朱棣而言,仿似遮天大树倾倒。偏偏,震惊史册的“郭桓案”就是从北平掀起的。当时,纪检干部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省左布政使李彧、提刑按察使赵全德,与中央的户部侍郎郭桓、户部干部胡益、王道亨等相互勾结,吞盗官粮,数目巨大。可想而知,徐徐展开的反贪风暴对年轻的朱棣是如何的惊心动魄。而国子监的学生又在风暴到来之际举行示威游行,高举反贪旗帜,大呼要严查北平。

即朱棣与当时国子监的学生算是结下了梁子。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参加殿试中举,朱棣上台却把这些人全给否了

事实上,洪武十八年榜472名进士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国子监!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以上便是朱棣必欲毁坏《洪武十八年榜进士题名碑》而后快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