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台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臺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明朝是科舉取士的鼎盛期,從洪武十八年到崇禎十六年,共開科89榜,取進士 24595人。

其實,早在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開始開科取士了,但結果他很不滿意,認為“所取多後生少年”,於是“令有司察舉賢才,而罷科舉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三月才舉行了停罷後的首次會試。

這次參加赴殿試者共472人。

按照明朝制度,會試中式人赴殿試不黜落。即除了會試中式後因病等突發原因“殿舉”外,一般皆成進士。

洪武十八年的殿試,“廷對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顯為第一人”。

即此472名廷對進士經殿試全部錄取,一甲第一名為丁顯、第二名為練子寧、第三名為黃子澄,史稱“丁顯榜”。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臺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神龍之後,過關宴後,皆期集於慈恩寺塔下題名處”,從唐中宗神龍年間起,新科進士有於慈恩寺塔下題名的習俗出現。到了宋代,由政府牽頭、由財政斥資,立碑於貢院。元代效仿,立進士題名碑立於北京孔廟。明代亦沿元代之制,立進士題名碑於南京、北京國子監。

洪武十八年乙丑“丁顯榜”即立有《洪武十八年榜進士題名碑》。

但是,“靖難之役”結束,朱棣登上帝位後,便予以毀壞,致使該榜進士名錄至今殘缺不全。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下令毀壞《洪武十八年榜進士題名碑》呢?

明人俞憲在嘉靖二十七年刊刻《皇明進士登科考》中猜測說:“上(指皇上,即明太祖朱元璋)命立題名碑於國子監。革除間,子寧、子澄皆柄用,侵削藩王,靖難師起,以奸黨戮之,僕碑削籍,故部本不傳。”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臺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這一猜測靠譜,但不全面。

沒有錯,練子寧、黃子澄是洪武十八年榜的榜眼和探花郎,他們為建文帝削藩出謀劃策,朱棣上位後,把練子寧、黃子澄等乙丑科進士視為奸黨戮之,並恨屋及烏,命毀壞該榜進士題名碑,予以“僕碑削籍”懲處。

但是,提倡削藩、並且主張先拿燕王朱棣開刀的是“顧命大臣”、兵部尚書齊泰。

朱棣成功登頂後,對齊泰的處罰相當嚴酷,“籍九族”,誅滅了其九族。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臺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問題是,齊泰是洪武二十一年進士,您說朱棣恨練子寧、黃子澄,因此毀壞了洪武十八年榜進士題名碑,那他更恨齊泰,為什麼不同時毀壞明洪武二十一年進士碑呢?

還有兩個原因,俞憲沒有考慮到。

一、與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比較起來,洪武十八年的進士名聲比較“臭”。

大家不要忘了,洪武十八年明政府發生了一件大事:郭桓案的查處。

該案牽連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牽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實際上,折算贓糧兩千四百萬擔,“恐民不信,但略寫七百萬耳”。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臺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此後,明太祖朱元璋藉此案為契機,連續數年掃蕩全國貪汙官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洪武十八年榜472名進士中,居然有149名被查出有貪汙問題,其中的王本道、羅師貢被處決。

所以,朱棣以此為由,挾私報復,把洪武十八年榜視為“藏汙納垢榜”,把472名進士的人品全部給否了。

二、大家也不要忘了,明初第一名將徐達就病故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底。徐達是朱棣的岳父,協助朱棣鎮守北平。徐達一死,對朱棣而言,仿似遮天大樹傾倒。偏偏,震驚史冊的“郭桓案”就是從北平掀起的。當時,紀檢幹部御史餘敏、丁廷舉告發北平省左布政使李彧、提刑按察使趙全德,與中央的戶部侍郎郭桓、戶部幹部胡益、王道亨等相互勾結,吞盜官糧,數目巨大。可想而知,徐徐展開的反貪風暴對年輕的朱棣是如何的驚心動魄。而國子監的學生又在風暴到來之際舉行示威遊行,高舉反貪旗幟,大呼要嚴查北平。

即朱棣與當時國子監的學生算是結下了樑子。

洪武十八年,有472人參加殿試中舉,朱棣上臺卻把這些人全給否了

事實上,洪武十八年榜472名進士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國子監!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以上便是朱棣必欲毀壞《洪武十八年榜進士題名碑》而後快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