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三伏天正式到來(2018年7月17日)

今日入伏,三伏天正式到來(2018年7月17日)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今年(2018年)夏至後第一個庚日是6月27日(庚辰),第二個庚日是7月7日(庚寅),第三個庚日是7月17日(庚子),所以2018年從7月17日開始入伏,初伏從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中伏為7月27日~8月15日共20天,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今年三伏歷時40天。當然,古人的這種推算方法與現在多少有些出入,並不一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最高氣溫也不一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說,“三伏天”確實是盛夏酷暑的時候,要注意防暑降溫。

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三伏。

“低調”運動。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鍊。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鍊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鍊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三伏天把汗出透”,聽起來痛快淋漓,但是炎熱的伏天要想鍛鍊身體,一定要控制好強度,以免在運動過程中,由於身體產生熱量過多,在短時間內無法發散出去,加之出汗過多,容易出現乏力、頭暈等不適症狀。

可以進行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游泳、羽毛球、慢跑、快走等,既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又可避免出現中暑症狀。中老年人可選擇散步、輕體操、太極拳等。

三伏天需注意的事情:

1、好吃冷飲

喝常溫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好一大半。

2、溼發入睡

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髮溼漉漉的就睡覺,空調再一開,很容易導致“溼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一定要把頭髮擦乾再入睡。

3、空調對著吹

一身汗時或者上班時,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溼氣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身體,最好把空調空調扇片搬一下,不要讓空調直接對著吹。

4、少熬夜

很多人喜歡熬夜,最好少熬夜,最好補一個午覺,二三十分鐘都可以。

5、久坐不動

有些人不愛動,但是,久坐會導致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痠痛,影響溼氣的排除。建議大家每隔半小時,就起身活動活動。

6、盲目進補

天氣炎熱並不適合進食滋補之品,這一時期稍稍不注意,進食不適當的食物就很容易上火。

7、日光暴曬

三伏天烈日高照,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引起皮膚脫皮、紅斑,嚴重的甚至會起水皰。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這個時段要特別注意防曬。如果在外工作要做好防曬準備,多喝水,帶遮陽帽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