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小巷记——大石头巷

大石头巷,宋朝名「平权坊巷」,因有陨石降落,明崇祯后称「大石头巷」。

古人总是风雅,对从天而降的陨石取名却很随意,直接就叫大石头。我不是天文爱好者,对陨石兴趣不大,大石头巷简介中吸引我的是另一条——相传沈三白曾居。

看书也是很讲缘分的事,《浮生六记》这本书,早闻大名,一直没有看过,如今,缘分算是到了,读《浮生六记》应时应地,却有点临时抱佛脚。走这巷子时,才刚读了第一记。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诗出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号「谪仙人」的李白,知不知道,乾隆年间,这姑苏城中,有个叫「芸」的娘子,引他为知己,有个叫「三白」的书生,以浮生若梦为题,写下了记录人间事的散文集。


沈复将与妻子「芸」的「闺房记乐」置于首卷,说是效仿诗经将「关雎」冠三百篇之首。于是《浮生六记》一上来,就是各种甜的化不开的桥段:

因为看到芸写的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便觉「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择妇,非淑姊不娶(沈复的妻子姓陈名芸,字淑珍)」

沈复形容妻子容貌「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形容好看的词一个又一个。不过很特别的是,他多写一句「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这唯一的美中不足,在我看来,却是芸的鲜活可爱之处,两齿微露,是虎牙还是小龅牙?

订亲之后,成亲之前,「一碗粥」的小插曲,成了日后夫妇二人常常提起的趣事。


新婚后,桌案之下,偷偷拉拉小手,心就怦怦作跳。

一月小别,虽「正当桃李争妍之候」,心情却是「天地异色」,一得了可以团聚的消息,「喜同戍人得赦」。

本不喜欢臭豆腐、虾卤瓜的沈三白,因为芸,渐渐变得爱吃那些异味。

一起出去玩也是各种名堂:想跟着夫婿出差游太湖,欺瞒公婆说回娘家,于是夫妻俩得前后脚抵达码头再出发;听夫婿讲水仙庙神诞会,好奇想看热闹,就女扮男装,在观者如蚁集的场面里,差点被误会是登徒子。

夫妻俩常常依偎在水窗边,看着月亮,问:天下有情人是否都像我们这样幸福?


婚后二十多年,「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

情深至此生不够,拜月老相约来世,且要加上一条:「必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还有影视剧学不来的雅趣恩爱:

三白刻了二方「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图章,夫留「阳文」,妻存「阴文」,作往来书信用。


「闺房记乐」结尾处写「后,憨为有力者夺去,不果。芸竟以之死。」,早听说《浮生六记》是个始于欢喜,终于哀伤的故事,不曾想,令人不快的字眼竟这么早就出现了,留个悬念,先逛大石头巷吧。


在苏州,恍如隔世之感常常袭来。书中说隔岸的「沧浪亭」游人往来不绝,乾隆年间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文中提到「饮马桥」「仓米巷」如今也都在。我坐公交车去大石头巷,停靠的站牌就叫「饮马桥站」。

大石头巷,东起人民路,西接柳巷;长332米,宽3.5米到6.5米。

从东口入,巷子里有个旅店,门口装饰得好:一面灰砖墙上,镶着瓦,两行或三行叠放,还有凸起的方块灯箱,灯箱上有浮生六记的绣像画。

旅店的门朝东,是退在北墙里面的,形成一个门洞。门前的做旧铁锈灯箱,写着「倷好」,是苏州方言你好的意思。门洞的顶由竹板搭成。

地上,有鹅卵石拼了两个英文单词「water town」。墙角处一大一小两个陶罐,插着绿植。

门洞有面墙上开一个六边形花窗,望进去,透过绿叶看得到店名「浮生四季」。

这个店名取得好:因为《浮生六记》说是六记,其中两记已经佚失,确是「四记」。

大概考虑顾客的安全,旅店的门紧闭,也只能从那扇窗窥个角。


旅店对面是个小型超市,整齐利落。苏式民居改造,黛瓦,飞檐上的雕花清晰可见,雕的叶子可以认得出是芭蕉,花不好判断,是牡丹还是荷花。外置的空调箱上放三四盆花:蟹爪兰、小铁树,其中一盆花还用竹编的筐包着。

有一处宅子,两层高,墙体被绿色藤蔓包的严严实实,几只玫粉色月季花在顶上很显眼。门是新装的防盗门,保护膜还未曾撕去。这宅子是退的,紧邻的宅子是进的,藤蔓沿着人字形房檐生长。一个满满的绿,一个粉墙黛瓦,只有一边的檐染绿,倒是很好的诠释了饱满与留白两种美,但偏偏,留白最显眼的位置上贴着块广告:「专业讨债、不成功、不收费,可找人、可定位,15312185333」。

相传沈复曾居的宅子叫「吴宅」,现在住几户人家不知道,我进了第跨一小院,观察了下,再往里走恐怕打扰到私人住宅,就没再继续了。


快到巷子的西口,有三眼井。井的旁边,就有个卖苏面馄饨的简易早点摊子。这摊子打水做饭洗碗倒是很方便。就在一堵墙根下,蓝色的板子搭成顶棚,分三段,西头是个复古碗橱,碗橱的下面放了蜂窝煤,板上有插电的热水壶,旁边还有煤气罐;抽屉里是调料,碗橱上面三层隔板,放着碗。

中间部分是灶台。

东边长桌、长凳。

隔着烟酒店和图文印社,就是一家叫「和丰坊点心」的饭店。上下两层,因为玻璃上贴了广告:风扇冷面,我就决定午餐在这吃。

苏州的饭店一年四季,广告张贴很忙,因为好些个时令吃食,光是我见过的冬天要贴「紧酵馒头」,春天要贴「青团上市」,夏天又有这个「风扇冷面」。

风扇冷面,就是字面意思,用风扇吹凉的面,这是区别于过凉水让面条冷却、爽滑的做法。所以细看广告有写「传统美食」四个字,我心里暗想,用风扇吹,应该传统不到哪里去吧。


天太热,食欲不振,即便是冷面也拯救不了,一碗面吃得味同嚼蜡。

我去得早,除了吃面还听来几句闲话:老板娘和帮厨边备着午餐食材,边聊起件事:

停车场的看门人丢了电动车。一个人拿着假的警官证,说是要追犯人征用电动车,看门人就给他骑去。结果就不见人啦。电动车没了也罢,车里还放着用来计时收费开票的机器,看来也得赔了。

何苦为难。

饭店对面有三四颗高大的泡桐树,巴掌大的叶子,一动不动。青梅大小、绿色、椭圆的泡桐果,一串串悬着。

树上的蝉突然响起来,突然又安静。


苏州古城小巷记——大石头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