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这个周末,除了台风“山竹”屡屡刷屏,“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事也引起各大论坛网友热议。曾先生携父母出游瑞典,因抵达时间远远早于入住时间,在与酒店沟通无果后,曾先生一家遭到瑞典警方强行驱逐,并被扔在墓地附近。

此事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对曾先生一家表示同情。然而随着事实的逐渐披露,舆论风向由“同情曾先生一家”到“曾先生碰瓷撒泼”,发生了180度大反转。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

9月14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布提醒称,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游客在瑞典被盗、被抢呈多发态势,遭受财产损失和安全威胁,近期还有中国游客遭到瑞方公务人员粗暴对待。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随后,微博大V“昵称是马甲家的大学生”以一篇长微博形式,介绍了“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事。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当事人曾先生携父母于9月2日到瑞典旅行,2日凌晨,一行三人抵达斯德哥尔摩市区的一家旅店准备住宿。由于曾先生在预定时失误,少订了一天时间,致使3人无法办理入住。考虑到年过6旬的父母身体状况,以及瑞典入夜后寒冷的气温,曾先生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一段时间。

在沟通的过程中曾先生与酒店方产生矛盾冲突,随后酒店方报警,曾先生父母被警方殴打,3人遭到驱赶,并于凌晨被抛弃在距离斯德哥尔摩市区几公里外的“林地公墓”。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在当地一名好心路人的帮助下,曾家3口乘坐轻轨回到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报警并向中国驻瑞典使馆报告有关情况后,曾先生放弃在瑞典的旅游计划,然后前往了波兰和捷克的朋友处。

曾先生说,他本来就是带父母来欧洲游玩的,不希望这次遭遇坏了父母的心情,所以才会带父母当天离开瑞典继续完成这次旅行。

“碰瓷”还是真委屈?

此事公布后在网络上掀起舆论狂潮,不少国人对瑞典警方的粗暴执法进行抨击。

但俗话说得好,没有反转的新闻不是热点新闻。没过多久,当晚目击者角度的视频曝光,曾先生一家在酒店外撒泼打滚,似乎将国内“恶习”带到国外。令人不由生疑,这究竟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厘清。

1.曾先生一家贪便宜、“蹭”酒店大厅?

曾先生与父母在当地时间9月1日晚间时分抵达“斯德哥尔摩发电机(Generator Stockholm)”旅店。因为曾先生预定失误,少订了一天,导致他们抵达酒店时未到达入住时间。且酒店没有空房,曾先生无法办理入住。

在向前台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曾家一行三人被允许暂时坐在大堂,在此期间曾先生一直在搜索附近酒店。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在出门搜寻酒店的过程中,曾先生带回一名同样没有找到酒店的中国女留学生,工作人员态度随即发生转变,要求他必须离开。

酒店方则表示,3人于当天时间1日晚间到达旅店,经过双方交涉后3人一直没有离开,且“言辞激烈”。旅店员工感到他们会在大厅坐一整天直到天亮,所以决定在午夜过后报警让他们离开。

2.警方是否涉嫌粗暴执法?

据曾先生描述,警方赶到后,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父亲从座位上拉起并抬出酒店,致使他当场发病,意识模糊并开始抽搐。

在被带上警车后,曾先生父母都曾经遭到殴打。曾先生父亲在事发3天后,肋骨附近依然有明显瘀青。不过因为当时他们3人分别在3辆警车上,所以并没有直接的照片或视频可以证明瑞典警方暴力执法。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瑞典《晚报》16日援引一位目击者的表述却称:“瑞典警察没有任何粗鲁行为,他们只是试图平息整个事态,但中国游客却一直大声哭嚎,拒绝配合。”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据外媒9月17日报道,瑞典首席检察官埃里克森回应表示,调查已于9月7日结束,评估结果是瑞典警方没有过错。该检察官称,当出现无序行为时,警察有权将一个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3.涉事酒店是否公布监控?

在法制人权社会,讲究的是证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证据就是大堂监控和警察执法记录。监控或是执法记录一出来,谁对谁错一看便知。

但遗憾的是,据该涉事酒店表示,旅店大厅没有监控。因而我们不能从客观的监控角度得知,当晚在酒店大厅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瑞典事件最大赢家竟然是他们!

早前,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与瑞方交涉,要求彻查此事件。10多天过去了,瑞方一直拒绝正面回应,本以为会因为网络舆论而公开解答,没想到整个事件最终以“无监控、警方无过错”落幕。

不可否认,曾家3口在预定酒店日期、与店方发生口角争执时有过错,不应拿国内倒地撒泼的一套行走国际,但这也不是瑞典警察在凌晨2点将外地游客扔到墓地外的理由。况且这一“惯例”曾经造成一名土耳其人突发心肌梗塞死亡,瑞方坚持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做法,不免欠妥当了些。

据桂从友大使介绍,在2011年11月,瑞典南部城市布罗斯也发生过一起类似事件。当时受害者是一位瑞典公民,肇事警察被认定为渎职。

借用一句话,“中国人不该被偏袒,但也不许被欺负。”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在瑞典事件中,曾先生一家遭到国内某些网友嘲讽、瑞典酒店也遭到抵制,从中看来没有赢家,但实则不然。

在瑞典迟迟没有公布此事的调查进展情况之际,隔壁的芬兰却跑来“抢生意”。9月17日,“芬兰旅游局”官微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则消息,讲述今年2月,芬兰铁路人员为坐过站的亚洲游客更换列车的故事,冷不丁地为芬兰旅游怒刷一波存在感。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9月18日,同样位于北欧的丹麦,也通过“哥本哈根旅游局”官微,趁机打起广告。最后还在末尾加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保电话”,可以说十分调皮了。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一方有难,八方点赞,“北欧塑料兄弟情”诚不欺我。马上就是中秋、国庆小长假,不知道芬兰和丹麦这波操作,会不会让国内游客将它们纳入旅游参考地呢?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粗暴对待,是“碰瓷”还是真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