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泳忠:科學有路「情」爲徑 探究無涯「樂」作舟

聶泳忠:科學有路“情”為徑 探究無涯“樂”作舟

西人馬創始人聶泳忠

(文/本刊記者 謝玉燕)為什麼掃地機器人遇到障礙物時會自動拐彎?智能手機的人臉識別是怎樣實現的?無人超市對商品的監測、識別與跟蹤又是如何進行的?

答案很簡單:得有感知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讓產品自身具備感知能力。如果說芯片是國家的“工業糧食”,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那麼傳感器就是機器設備的五官,就像人需要五官去感知外界,才能做出相應反應。上至國防安全的軍事裝備、衛星、雷達,下至普通百姓生活的醫療器械、汽車、電視、手機、攝像機,甚至智能兒童玩具,傳感器都起著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如此高精尖的行業,正是“萬人計劃”專家、科技部領軍人才、西人馬創始人聶泳忠所探索的領域。

他聚焦於為人類智能化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致力於研究微機電系統(MEMS)芯片、高端傳感器的創新與突破,助力實體經濟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他胸懷打造“中國高端傳感器”的使命感,多年來在傳感器製造領域不懈努力。對於“科技創新可以創造奇蹟”,他深信不疑,總有一種想去探索的熱情。

帶著“敬畏生命,感動自己,感動客戶”的信條,聶泳忠撐著“樂舟”,破風斬浪,在深耕科研領域獲得無數讚譽的同時,也在創新的快車道上享受著科研的樂趣。

科學有路“情”為徑:

為智能傳感器裝上“中國芯”

在西人馬,人人稱呼聶泳忠為“聶博士”,而不是“聶總”,這源於他的科學家情結。從小,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不只是會發明創造的“小科學家”,更是能將研究轉化為成果的“大科學家”。

為此,聶泳忠博士踏上創業之路,也就不足為奇。但在傳感器領域,從幕後走向臺前,更為關鍵的因素是,血液裡流淌著濃濃的科學家夢想的聶泳忠,還蘊藏著濃烈得化不開的家國情懷。

長期以來,由於傳感器及芯片的設計、生產被國外大公司所壟斷,國內市場所需的傳感器及芯片90%以上依賴進口,而高智能傳感器核心技術更是被西方國家封鎖。每年,中國傳感器及芯片進口金額高達數千億美元。

面對如此光景,供職於某全球最大的傳感器製造企業的聶泳忠心裡很不是滋味。即便是高額的薪資、優厚的待遇、且能與世界頂尖技術人才合作,不能為祖國傳感器製造事業作出貢獻的遺憾和愧疚感,在他心裡始終揮之不去。這種情感,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越發強烈。

2011年,他毅然離職創立了彼時國內唯一一家能夠自主研製高端傳感器的公司。依靠自主的核心技術,研製了多款可對標國際的高端傳感器產品,一度打破了國外大公司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

雖然後來由於某些因素,聶泳忠最終離開這家公司。即便如此,情繫“中國高科技品牌”的初心,他不曾改變過。

2015年,聶泳忠帶領著一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高超專業技術的傳感器及芯片設計、製造團隊強勢迴歸傳感器領域,創立了西人馬(廈門)科技有限公司(FATRI)。這一次創業,他希望可以將高端傳感器應用於更多智能領域,研發和製造用於改善人類環境、健康、安全的先進技術和產品,讓世界更加智能。

打造機器神經系統,由此成為西人馬戰略目標。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是能夠讓機器產生“感知”的應用技術,西人馬都在研究,用聶泳忠的話來形容就是,“凡是能運用到傳感器的操作系統的,基本上西人馬都在佈局。”

專注於MEMS芯片與高端傳感器研究與製造,使得西人馬快速在技術密集型的高新密集型企業中脫穎而出,並佔據一席之地。隨著公司幾何式的增長,不久,聶泳忠在泉州建立起傳感器及芯片製造基地,並創立控股公司西人馬聯合測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西人馬在泉州順利完成全新8英寸並向下兼容6英寸的MEMS生產線和高端傳感器封測線的建設,超過6000平方米的高等級潔淨車間,採用全新的廠房設計和先進的MEMS生產設備,成為國內先進的MEMS器件加工平臺。

短短几年,聶泳忠帶領團隊基本已經搭建好基於傳感器的通用神經操作平臺,所研製的系統可用於故障診斷、控制、激光雷達、生物芯片等系統的解決方案,並廣泛應用於包括能源、航空、軌道交通、精密儀器、工業自動化、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人馬研製的高端傳感器剛好彌補了市場的空缺。諸如波士頓動力等一些國外企業陸續找到西人馬,表達了合作的意願。這讓聶泳忠備感欣慰,他離夢想又進了一步。[page]

探究無涯“樂”作舟:

用激情與執著詮釋對事業的熱愛

走進西人馬生產車間,很多小得像沙粒一樣傳感器特別引人注目。這些大小不一的傳感器,每年能給西人馬帶來可觀的利潤,未來還將呈現井噴式的增長。

而在聶泳忠的辦公室,簡約辦公的空間,沒有什麼特別的裝飾,只有一套空蕩蕩的茶几和沙發,一張不大的辦公桌後有個書櫥,可主人並不介意裡面空了大半,裡面也沒有可以顯示主人博學或是身份的著作。

似乎,與形象面子和生活品質相比,聶泳忠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把產品或者技術做到行業最頂尖。痴迷技術革新,成為他身上一個明顯的標籤。

聶泳忠所追求的是極致和創新,碌碌無為與盲目跟從在他看來是不可原諒的。為此,他每天都十分忙碌,除了搞科研就是往返各大城市,幾乎很難覓得片刻的清閒。“他以想出一個極致的創意為榮,會以鑽研各種專業知識為樂。”員工如此評價他。

他始終追求完美,這意味著,即使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其工藝也必須盡心盡力。他將這一理論應用到整個生產、研究環節。不久前,他在3次否定產品的打標後,命令在廈門的工程設計師連夜趕到泉州,理由是產品不夠美。

對前瞻性技術,聶泳忠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他幾乎每天都會花時間去看與產業相關的科技雜誌,瀏覽相關網站,瞭解最新的行業信息與技術動態。他常說:“做技術研發一定要及時瞭解掌握行業最新技術,如果沒有及時跟進,有可能跟同行連話都說不上了。”

也許正是基於這份對科研的執著與熱愛,在西人馬所有員工看來,聶泳忠永遠精力充沛、停不下來。“他睿智的眼睛裡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芒。即便連續一週每天工作18小時,依舊神采奕奕。”聶泳忠的助理kara.wang告訴記者,他是個一條路跑到黑的人,只要是他認準的目標就絕不回頭,為研究一個技術參數,他能在電腦前一動不動數小時。在他這股“執拗”勁的帶動下,員工絲毫不敢怠慢。

在大部分員工看來,聶泳忠很有感召力,“一席演講,能讓人立馬熱血沸騰,恨不能豁出去拼了。但當群情激動時,他的冷靜和清醒又能讓人立刻意識到面臨的問題。”很多員工坦言,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談及生活與工作,聶泳忠坦言自己並不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幾乎將全部時間都用在了技術的研發上。但現在,為了能夠將公司產品更好地落地,他也逼迫自己去接觸社會、熱愛生活進而發現生活中消費者各個方面的需求。嘗試社交、攻讀MBA,就是最好的證明。

後記:

當下,伴隨著科技進步、時代更新,不少企業正依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重大或者關鍵技術上,進行顛覆式創新,跨入了依靠知識力優勢快速崛起階段。在由中小企業到龍頭企業共同組成的科技創新鏈條上,一大批充滿活力的企業以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新力優勢,推動著行業的進步。他們不再是賽場上的旁觀者、跟隨者,而是正成為挑戰者、甚至領跑者之一。西人馬的聶泳忠無疑是其中之一。

難能可貴的是,國家利益、民族自強,這些看似與企業經營相距甚遠的詞句,在和聶泳忠短暫的交流中,卻能明顯感受到。而縱觀西人馬,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結清晰地體現在它的每一個目標的制訂和實施的過程中。更為難得的是,他最後拿出實實在在的產品,在殘酷的國際市場上和對手拼殺,讓中國人揚眉吐氣。那份初心與純粹,讓記者為之感動。

他有情懷,試圖為中國傳感器事業裝“芯”鑄“魂”;他愛科研,一切創新的事物都能激起他心中的漣漪;他懂市場,能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將產品的特性應用於各大領域……儘管科研與創業道路崎嶇艱險,但好奇心和熱愛讓他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笑對一切困難與失敗。未來,路仍在腳下,繼續砥礪奮進是聶泳忠不變的選擇。同時,他也歡迎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大家並肩前行,一起迎接遠方那縷最美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