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說起日本飲食,大家容易想到的也許有大阪燒、天婦羅或者大福餅,但最具島國特色的想來還是生魚片。

殊不知生魚片並非只是日本的特色符號,更是唐朝的祖先們的日常飲食之一。事實上,生魚片的製作與食用,恰恰是唐朝時從中國傳到東洋去的。那麼,舌尖上的大唐還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味珍饈呢?

在談及美食之前,首先不妨看看唐朝人們飲食的坐姿變化。幾千年來,隨著華夏飲食的不斷演變和豐富,人們就餐時的坐姿也有了很大變化。

在唐朝以前,席地跪坐是最普遍流行的坐姿。無論是項王與劉邦的鴻門博弈,還是魏太祖曹操大宴銅雀臺,大家都是跪坐於坐席上,而且方位要合乎一定的禮儀。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魏晉南北朝以來,居住在中國西北地區的匈奴、鮮卑、羌等遊牧民族先後進入中原地區。胡漢的融合使中原傳統的低矮傢俱開始被胡床、椅子、凳子、墩杌等坐具所取代,坐姿也隨之變化。

盤腿坐是遊牧民族的傳統坐姿,它符合遊牧民族圍坐,割肉而食的飲食方式。這種風氣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了胡風頗重的大唐。

由於唐代多數坐具還不甚高,人們在坐具上的重心較低,膝蓋較高,便於就餐,盤腿而食為唐朝人所慣用,莫高窟中諸多的酒肆圖、宴飲圖中人們的坐姿都能夠佐證這一點。

此外,唐朝開始較多出現垂腿坐,亦即將臀部坐在坐具上,兩腿垂下,雙腳踏地——基本與今人的坐姿一致了。

唐代傳世名畫周昉的《宮樂圖》中,圖中十幾個作樂的宮女,在一張壺門大案前,均垂腿坐於精緻的單人方凳之上,一面作樂,一面宴飲。周昉生活的年代大約為安史之亂後的中唐,可見此時垂腿坐已經十分普遍了。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回到開頭提起的生魚片,其實說到魚,許多人都傳說李唐王朝有一個奇怪的規定:不準吃鯉魚!因為“鯉”同“李”,所以捕到了鯉魚必須立刻放生,倘若捉到了販賣鯉魚的,則要處以杖六十的刑罰。

為了表達對鯉魚的尊敬,唐朝的統治者還給它封了一個“赤鯶公”的稱號,給人一種大魚成了精的感覺。

實際上,這個古怪的律法只是《酉陽雜俎》中的小說家言,唐朝避諱名但不避諱姓。例如為了避諱李世民曾祖李虎的“虎”字,將老虎叫作大蟲,在唐代的確是有的,但避諱李姓一事卻有些無稽之談。

唐詩中有王維的“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鱠鯉魚”,白樂天也寫下了“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可見唐朝人不僅吃鯉魚,還吃得歡著呢。

據歷史記載,唐人吃魚常見的吃法叫作“膾”,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生魚片。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唐宋時期,食膾之風很盛,食膾飲酒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時尚。在唐朝,人們除普遍食用鮮膾外,還發明瞭一種製作幹膾的方法。製作幹膾要用鮮魚,邊切邊曬,曬乾後密封貯存。需要時開封取出,用清水浸泡後就可以食用了。

在《古劍奇譚2》中,主人公之一的夏夷則曾製作過一道金齏玉膾,實際上是隋唐時期最負盛名的魚膾。金齏玉膾用松江鱸魚乾膾製成,在唐代宮廷宴席上經常出現。

幹膾製作與保鮮技術的發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人們食用魚膾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從此江南沿海地區製作的幹膾大量運往北方中原地區,這對於魚類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原地區人們的飲食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唐代的長安曾經流行過一種宴會形式,新官上任或是官員升遷的時候設宴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這種宴席稱作“燒尾宴”。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關於“燒尾”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說猛虎變人的時候要燒掉尾巴,一說新羊入群的時候要燒尾方能被接納,一說鯉魚躍龍門之時要燒尾才可以變成真龍,總之無論哪種說法,都是對主人官運亨通的一種祝福。

燒尾宴據說始於唐中宗時期,當時朝中一個叫韋巨源的世家子弟,不僅家中豪富,本人也聰明機靈,因此恩蔭入仕,歷任高官,四次拜相。

為了巴結皇帝,這位韋相爺硬是跟當朝韋皇后認了乾親,並盛情邀請皇上和皇后到自家赴宴。

此燒尾宴包括了單籠金乳酥、曼陀様夾餅、貴妃紅、金銀夾花、水晶龍鳳糕等百十道菜餚,可說是奢靡到了極點。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中宗晏駕後,李隆基除掉韋后登基,有位俊才蘇瑰做了宰相,照之前的舊例要為皇帝奉上“燒尾宴”。

但蘇瑰頗為正直,勸誡玄宗說:“臣聽說宰相應該調和陰陽,代天子理順萬物。如今糧價暴漲,百姓窮困,宮中禁軍還有三天沒吃到飯的,這都是臣不稱職所造成的,因此不敢舉行燒尾宴。”玄宗聞言默然不語,隨後便廢除了燒尾宴制度。

受胡風影響,唐代最流行的烹飪方法當屬烤制食物。相對於上文所介紹的燒尾宴這樣的貴族御膳,畢羅、胡餅這樣的大眾主食在市井之間更為常見。

畢羅源自波斯語,是一種以麵粉作皮、包有餡心、經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在長安的大街小巷中有經營畢羅的店鋪,蟹黃畢羅、豬肝畢羅等等不一而足。

胡餅實際上就是芝麻燒餅,長安餅肆製作的胡餅非常有名,不僅居住在京師的人們喜歡吃,許多外地人也喜歡吃,甚至在外地開設餅肆,也模仿長安胡餅的製作方法。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與前代相比,唐代的胡餅還增加了不少新品種,據王讜《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

除了胡餅以外,唐朝的麵條也是一絕,只不過此時的麵條叫做“冷淘”,類似於今天的涼拌麵,適宜在炎炎盛夏食用,實際上屬於湯餅的一種。

湯餅用水煮成,同粥一樣,可多加水,在食物短缺之時,湯餅可以用來臨時充飢。唐德宗在涇原兵變中倉皇跑出長安,到奉天避難,曾言:“在內諸王及公主、妃嬪,一日食粥,一日食湯餅,今亦竭矣”。德宗皇帝到了連湯餅都沒得吃的地步,也確實慘得可以。

唐朝人飲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筆者只是列舉了中的數例,諸如加入蔥末和蘇椒蒸煮的茶湯,又如捻頭、油䭔等油炸麵食,其品種之繁多,花樣之豐富遠超前代。

日本生魚片其實源於唐朝,但有一種魚,唐朝人不許吃?

空前開放的李唐王朝,敞開懷抱接納萬國來朝,也造就了餐桌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此後雖朝代更迭、盛唐不再,但華夏的飲食文化並未因此斷絕,而是更加發揚光大。所謂民以食為天,有一代代國人在飲食上的不懈努力和巧思妙想,方有今日舌尖上之中國。

參考資料:劉樸兵 《唐宋飲食文化比較研究》、 《略論唐宋副食烹飪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