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吃什麼藥?

純爺們48649268


一、脾胃不和有這五大信號

1、黑眼圈:脾胃血氣渾濁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澱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

中醫方法:儘可能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電影、電視;調節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少食辛辣食物。

2、嘴唇無光澤:脾氣虧虛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

中醫方法: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以幫助健脾。

3、鼻翼發紅:脾胃有熱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常說明脾胃有熱。

中醫方法: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4、肌肉鬆弛:脾胃虛弱

如果一個人肌肉鬆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虛弱所致。

中醫方法: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5、便秘:因胃熱腹瀉多虛寒

胃熱者,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乾,從而導致便秘,而與此相對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中醫方法:便秘者可嘗試推腹法,即一隻手放在左側肺部下緣,另一隻手壓在上面,用力均勻地按摩,此法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而腹瀉者可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蓋,中指末端向外一橫指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等穴位,同時每天飲用1杯生薑大棗紅糖水來改善症狀。

二、養脾胃吃什麼食物好

1、高粱

高粱性溫,能夠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溫中消積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較多的尼克酸,這種物質處於遊離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2、鯽魚

鯽魚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蓮藕

中醫認為,蓮藕味甘性涼,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補益十二經脈血氣,平體內陽熱過盛、火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4、紅棗

紅棗之中含有大量的糖類、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夠起到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紅棗之中含有環磷酸腺苷活性,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起到強身健體以及保護肝臟的作用。

5、羊肉

煮羊肉湯加大麥。大麥既可健脾益氣,又有助消化,加入羊肉湯則可以健脾開胃,故對脾胃虛弱者頗為有益。先用羊肉熬湯,大火燒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後將羊肉撈起,用湯煮大麥,文火燉熬,等大麥熟透即可。

6、猴頭菇

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對食慾不振、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眩暈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老年人、體質虛弱的病人食用猴頭菇,還有滋補強身作用。

三、脾胃不和怎樣選中成藥

積食選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現為胃痛、總有飽脹感、食慾減退,甚至出現呃逆、燒心等症狀,老百姓多稱之為“脾胃不和”。節日之後的脾胃不適多為食滯胃脘證,發病前患者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史,表現為飲食停滯、打嗝出酸腐之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治療可用消食導滯的法則,用(加味)保和丸、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檳榔四消丸等中成藥較為合適。其中保和丸側重於消食化熱;加味保和丸側重於平素脾虛溼阻合併食滯;枳實導滯丸則側重食滯兼有溼熱中阻。

腹脹選用香砂和胃丸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節。季節交替之際,脾胃病更易多發。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振、腹部脹痛、大便不調等可用香砂和胃丸來調治。該方以香砂六君子湯為基礎,加理氣、消食、祛溼中藥組合而成,功效健脾開胃,行氣化滯,適用範圍較廣。但是,同時伴有口臭、噁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明顯實熱證患者及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乾等陰虛患者不適用該藥。

如果患者胃部不適、經揉按或保暖後減輕、乏力、手足不溫,可選用溫胃舒,顧名思義,其有溫胃暖中作用,適於胃脘寒涼,飲食生冷、受寒更痛。虛寒胃痛沖劑、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屬此類藥品。但如查看舌象發現有舌紅、苔黃或膩等溼熱症狀及急性胃痛就不適用。

萎縮性胃炎選用摩羅丹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愛喝冷飲、大便幹、小便黃等熱象的胃熱症狀,治療可瀉火清胃,可使用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片、一清膠囊、新清寧片等。但此類藥不可多用或長期應用,大量使用易傷脾胃陽氣,使人體虛。如服用後未見明顯好轉,應去醫院專科診治。

病史較長、上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乾、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舌紅少苔等胃陰不足型脾胃病,適用養胃舒治療,此類藥還有陰虛胃痛顆粒等。

如見胃脹作痛、噁心、口中黏膩、口苦、口乾、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屬於溼熱所致,可選用腸胃康。若同時還出現腹瀉,可服用葛根芩連微丸。

萎縮性胃炎患者適用摩羅丹,它藥物組成較多,只要對證,其他胃病同樣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止痛作用,凡有陰虛、溼阻、氣滯、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氣虛無力、面色無華、手足不溫等表現的陽虛患者不宜服用。

中國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備些中成藥,但要對症用藥,如自己無法分辨,應去正規醫院診治。

四、脾胃不和 中藥方劑“平胃散”

平胃散加減可治多種病

潰瘍病腹痛較急、且甚,喜按者加黨參;口淡流清水者加法夏、高良薑;吐酸水者加黃芩;大便秘者加大黃;便溏者加藿香、茯苓。急性胃炎小兒因脾胃功能不足,易引起腹脹痛、食慾差,或哭叫不安,或吐乳等症,可用平胃散加山楂、麥芽、茯苓、竹茹,每每奏效。腸炎胃腸溼熱者,合用葛根芩連湯;脾陽虛者,加茯苓、扁豆、藿香;腹痛者,加木香;裡急後重或不爽者,加枳實;帶膿血者,加山楂、玫瑰花;帶黏液者,加麥芽。慢性腎炎尿少者,加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口渴者,加沙參、淮山藥、黃芩;嘔吐、胸悶者,加竹茹、代赭石、藿香、枳殼;抽搐者,加殭蠶、全蠍、鉤藤、白芍。冠心病胸悶、痰多者,加瓜蔞皮、薤白;心絞痛者,加田七末;頭暈者,加鉤藤、白芍;血壓高者,加牛膝、丹參。婦科疾病白帶清稀者,加黃芪、五味子、山萸肉;白帶稠黃,並伴有臭味者,加黃柏、金銀花;月經不調者,加益母草、香附;崩漏有血塊者,加沒藥、田七末。

香砂胃苓丸:祛溼運脾 利水消腫

【成 份】

採用張仲景《傷寒論》 利水滲溼劑的代表方——五苓散(豬苓、 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利水滲溼;

宋代的國家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療溼症祖方、基本方——平胃散(蒼朮、厚朴、陳橘皮、甘草)益氣健脾和中

木香溫中和胃,行氣止痛;

砂仁行氣調中,和胃,醒脾。


誠順和中醫館


我睡眠質量不好,胃痛腹瀉。醫生斷證肝鬱脾虛,吃了很多中藥吃的時候好些,不吃有又不好。後來在網上根據症狀搜到兩味中成藥,吃了後好了很多,胃痛胃脹腹瀉睡眠都有所好轉。香砂和胃丸和參苓白朮散。中藥不是適合所有人,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