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亚马逊的股价在昨天突破了2000美元,朝着第二个“苹果”的目标奔袭而去,

创始人贝佐斯以超过1500亿美元的财富力压比尔·盖茨,牢牢坐稳全球首富的宝座,两者之间差出了“一个马云”。不知作为同样电商起家的黄峥此时作何感想,市场在拼多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Q2财报后给了它一个“收跌15%的微笑”。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月初的时候,黄峥在“恶意的舆论攻击”下“回应一切”后,拼多多平台展开了一项“双打行动”并在上周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强制关闭1128家店铺,下架430万件商品,批量拦截超45万条疑似假冒商品链接」。我们再来看一下拼多多公布的Q2财报数据:「营收27.09亿,同比增长2489%;月活用户数1.95亿,同比增长495%;市场推广支出成本29.71亿」。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通过简单的联系和对比不难发现拼多多快速崛起的一些因素,它几乎免费的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在审核上奉行简化和宽松的策略,让原本无法在京东、淘宝等平台开店的商家得以进入电商。在营销推广上拼多多毫不吝啬,重金投放的广告和补贴在早期用户的积累上效果卓著。而支撑起拼多多“月活1.95亿用户数”的则是中国在智能手机普及下庞大的移动端潜在用户群体——“消失在消费升级”中的低收入人群。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正如黄峥在与巴菲特的那顿午餐中所明白的那样,多数事情是显而易见的,与其说广大人群所需要的是足够便宜且能用的商品,不如说是互联网视线外的这群人所需的“廉价必需品与满足感”,在一单单“拼的多省的多”中被填充了起来。很多人或许会疑虑:拼多多背后的“3亿人”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下。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上周与拼多多“双打行动”成果一起“圆满完成”的,还有广州召开的第九届中国(花都)视听讯博览会。这个一年举办两次的展会仿佛就像是“拼多多下凡”一般,人还未到,山寨的气息已经迎面扑来。展会中的主角们都是我们“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大品牌,「“TGL”与“康佳KONKA”强强联手,“新松Panasonic”与“中松Pansamio”让人有种“山寨起来连自己都怕”的感觉,“长虹”和“康佳云视KONGWA”似乎和拼多多上的常客并无二致,“夏普”、“三星”、“海信”等人气品牌自然也是不会缺席的」。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这就是现实的真相,知识产权和贫穷仿佛形成了一种悖论的困局,一面是蔓延到国外的“侵权、山寨、误导性宣传”的争议,一面是“第一次”走进互联网视线中的低收入群体,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落在了黄峥口中仅有“3岁”的拼多多身上。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数将在今年达到13亿,有着超过11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那些被挡在互联网所筑起的高墙外的人们,就是博览会中的大牌们的坚实消费者,拼多多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拼多多又赢了,这场博览会和首份财报可以告诉你为什么

我们所面对的究竟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恐怕无法简单的得到结论。“有钱”与“贫穷”一样限制着人们的想象力,只不过它们的方向有所不同,于是当“3亿”群体艰难的越过壁垒爬到互联网的台阶上时,站在上方的人们产生了认知的幻觉。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双方暂时都不会消失。拼多多的首页推荐中,「“9块9的尿不湿”、“8块8的洗发水”、“只要72元的五粮液”、“19.9元的GUCCI”」等等依旧满目琳琅的等着人们来“拼一把”,

而那些鼠标和键盘所触及不到的地方,人们也还在等着“42寸的国产大牌电视”去摆在客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