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社會下的日本青年

低欲社會下的日本青年

2015 年,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這本書中把討厭消費的年輕人構成的日本社會稱為“低慾望社會”。

所謂低慾望社會的概念是:

“ 無論物價如何變化,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年輕的購房者人數逐年下降,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買車、買房幾乎沒有興趣,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從簡。 ”

不婚、不生、不買房,是日本年輕人普遍的狀態。

追究原因,其實就是一個字“窮”。

這種狀態在汽車行業尤為明顯,豐田高層嵯峨宏英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年輕人不再把擁有汽車視為夢想的話,這個行業將難以為繼。”

2016 年,日本經濟 GDP 增速僅為 1.3%, 65 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據了 25%,而年輕人則是一副”能省則省“的消費心態。

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甚至是遠離戀愛……日本年輕人在遠離看上去和“消費主義”有關的一切。

收入不穩定導致的結果之一是,年輕人哪怕想結婚也不敢結婚,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去承擔新的住房與子女教育開支,日本終生未婚率逐年上升,分別達到了男性 23.3% 、女性 14.06%。

日本人將父母過世、終身未婚的那群人的生活狀態形容為“天涯孤獨”。

出生於經濟蕭條時代的日本年輕人,其實生活在一個物質遠比父輩豐富的年代,他們從一出生就接觸著豐富的應對通貨緊縮而推出的商品。

反觀日本所存在的問題,在中國同樣存在,但是卻要換一個解讀方式:不買房(買不起)、不生孩子(生不起)、不結婚(結不起)。

中國正在“被進入”低慾望社會。

但是,中國的低慾望和日本的低慾望卻是截然不同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日本是發達國家,而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在中國,“低慾望”心態對經濟的影響是十分劇烈的。

中國青年的低慾望是被動式的,住房、醫療和教育三座大山死死地壓在每一個工薪階層的身上。

對於絕大多數家境一般的年輕人來說,活著,就已經耗盡他們所有的力氣。

孫立平曾說:中國社會是一個斷裂的社會。

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十分繁榮,但是貧窮的地方甚至都吃不飽穿不暖,因此,階層之間的流動彌足重要,但是,由於資本積累的私有化,下層人民的上升通道變得越來越狹窄,甚至連最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漸喪失功能。

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於是,更多的青年看到了“草根逆襲”的不現實性,逐漸接受了現實,走上了“低慾望”的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