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女大使为北京引进啤酒

首位女大使为北京引进啤酒

首位女大使为北京引进啤酒

丁雪松和郑律成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1979年2月6日,新华社发出一则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丁雪松于昨日乘机离京赴任。丁雪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大使。”

今年是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1918—2011)诞辰100周年。

换上旗袍当大使

丁雪松出身寒门,抗日救亡时期,给报纸写火力凶猛的时评;1937年入党,被派往延安读抗大,任女生队队长,和朝鲜人、著名音乐家郑律成结为夫妇,1945年随夫赴朝任朝鲜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长。1950年经周恩来批准,经金日成同意,夫妇回国。

丁雪松1938年穿着丝棉旗袍从重庆出发,到延安抗大脱下旗袍穿上军装后,直到1979年重披旗袍。丁雪松女儿郑小提说:“我妈妈派驻荷兰任大使,在大使馆举行上任招待会那天,她穿着一袭银灰色锦缎旗袍。西方敏感的新闻记者马上就注意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外交人员服饰上的变化,在报道中特别注明一笔:老派的青蓝二色的毛式服装,被精细的中国丝绸代替了。”

丁雪松在荷兰大使任上,促成荷兰首相范阿赫特访华,这是近代史上荷兰在任首相第一次访问中国,访问很成功。

1982年5月,丁雪松换任丹麦大使,“玛格丽特二世在宫中举行隆重的宴会招待各国使节及配偶。各国男女使节携着他们盛装的夫人或大礼服的丈夫赴宴,我妈那天也是一身旗袍,是一袭银灰色织锦旗袍,上面用金丝蓝线织成龙凤图案,还配着白色高跟鞋,挎着缀有白珠的小提包。宴会结束的时候,侍从长在宫门送客的时候见到我妈就说:中国的服饰,雍容大方,今晚大使阁下的服装最为华贵。”

丁雪松是怎样出任大使的呢?“1978年夏天,她正要去青岛度假,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约她谈话。他对我妈说:你的工作将有变动,组织上可能派你出国当大使,先和你打个招呼。消息来得很突然,我妈妈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没向他表态。她有点为难,跟很多科班出身的职业外交官比起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外语也不行。可是1979年2月5日,妈妈还是欣然飞往海牙赴任。”

被称为“啤酒大使”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东北部的长堤海岸,有一尊以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美人鱼为原型的青铜雕塑。1982年5月,丁雪松被任命为驻丹麦大使,飞赴哥本哈根,发现了这尊美人鱼的一个“秘密”。

郑小提说:“这事还得从北京当时的啤酒说起。原来当时国内啤酒产能不行,而且只有鲜啤,不便保存。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北京人抱着热水瓶、端着锅盆,顶着烈日在饭馆门前排长龙买鲜啤的场面。我妈就想,丹麦盛产啤酒,何不从中穿针引线,引进过来?终于促成中国和丹麦之间的啤酒合作项目,中国建成第一座年产10万吨的现代化啤酒厂——华都啤酒厂。北京市啤酒奇缺的问题终于解决,为此,丹麦啤酒厂老总诙谐地称我妈妈为‘啤酒大使’”。

为引进丹麦啤酒的先进技术,丁雪松几度进出嘉士伯啤酒公司。“我妈妈才得知这座雕像的创意出自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雅可布森在皇家剧院观看《海的女儿》芭蕾舞,突发奇想,请雕塑家塑成美人鱼雕像,原件存放在嘉士伯啤酒公司,按原件放大一倍的复制品,赠给哥本哈根市,1913年正式安放在长堤的海边,成了丹麦的象征,全世界一个著名景点。”

(据《重庆晨报》 马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