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這首詞化江爲淚以淚寫愁,不亞於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秦觀是北宋時期一位著名的詞人,他雖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但他和蘇軾的關係與其說是師徒,不如說是摯友,他拜入蘇軾門下的主要原因也不過是已經在朝為官的蘇軾為了提拔他而做的門面活罷了,否則他也不會被稱為北宋後期婉約派的一代詞宗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秦觀早期所寫的一首詞。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秦觀這首詞化江為淚以淚寫愁,不亞於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這首詞是一首懷人傷別之作,其上片主要通過暮春之景勾出過往回憶,再引出傷感之情用以抒發傷別之意。下片則是感嘆時光易逝再通過融情於景的方法來抒發詞人心中的愁情別恨。這首詞雖然是秦觀早期的作品,但也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整首詞的詞風在清麗淡雅之中又蘊含著悽婉哀傷,確實令人為之著迷。

秦觀這首詞化江為淚以淚寫愁,不亞於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上片起句便通過寫景來引出下文,婉約詞起句多是這種寫法,而這樣寫的好處也很明顯,通過描寫與詞所想表達的情感相關的景物,這樣能更好的讓讀者融入到詞人所營造的意境中,情感表達也就不顯得突兀而做作了。這句"西城楊柳弄春柔"就是如此,一個"弄"字和一個"柔"字,讓無情景物似有情勾起了詞人的心緒,便有了其後的"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中的"多情"在詞中指的是其戀人,而"猶記""曾"與下句的"當日"都意在突出往事的美好,這樣就更能表達最後的"人不見,水空流"時詞人心中的傷感落寞之情了,並且最後的一個"空"字也特別傳神。

秦觀這首詞化江為淚以淚寫愁,不亞於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有了上片作出的鋪墊,下片就可以更好的抒情了,而起句的"恨悠悠,幾時休"就強化了詞人所想表達的離別苦恨之情,而"飛絮落花時候"則通過"飛絮"與"落花"來強調暮春時候所帶給詞人的落寞感,並且與"韶華不為少年留"相呼應,暗喻了青春流逝,通過傷春來表達傷別之情。最後一句則與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化江為淚,以淚寫愁,一個則直接以水喻愁,不過李後主詞是意在表達亡國之痛,而此詞則是表達離別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