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年的《超人总动员2》,为何还能热度不减?

2004年,一部“反超级英雄”的3D动画《超人总动员》一经上映便口碑爆棚,之后不仅在全球收获了6.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还获得了当年

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大奖,而时隔14年,该作的续集《超人总动员2》再度掀起观影热潮,两周前在北美一上映就拿到了超过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片类型的世界纪录,之后更是获得了豆瓣8.5分,烂番茄新鲜度94%IMDb8.4,MTC80分等等众多超高评分。

该动画主要讲述了,面临中年危机的超能先生和弹力女超人在经过了第一部所发生的“海岛事件”之后,决定抛却疑虑重出江湖,可是第二部故事一开头,阻止“钻地狂人”任务的失败又使得超人们的境地变得雪上加霜更加困难,在大型集团援助超人计划的帮助下,弹力女超人首次代替丈夫超能先生开始在外界频繁活动。仅仅从故事上来看,情节还是同第一部的大致相同,即在反超英的大环境下,超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被引诱,后醒悟过来打败反派的大致情节,这种线性简单的情节很适合小朋友们观看,而故事中涉及的超级英雄走下神坛、男女社会职能变化以及现代媒介对社会的把控等等却都更适合成年人思考。

时隔14年的《超人总动员2》,为何还能热度不减?

精彩!主打粉丝情怀的趣味宣发

从宣传上来看,除了电影本身的情怀吸引观众以外,不得不提创作团队独出心裁的宣发策略。在超级英雄电影还没彻底大热的2004年,皮克斯就拍出了反超英的《超人总动员》,精细的人物建模、讽刺画的人物画风、能力性格双重吻合的角色设定、超级英雄“被禁”的全新看点加上双线并行的严密剧本结构等等多重优点,让该作一举成功,也让观众对其留下了完美深刻的印象。这种前作留下来的观众影响和14年的大跨度时间间隔,使得第二部作品刚一上映就吸引了无数眼球,这种噱头不同于其他电影那标新立异的世界观建立,而是系列电影秉承的情怀至上。

除此之外,和其他合家欢电影有着明显差异的动作预告片,使得该作在温暖动人的情感抚慰上给足了观众全新的感官刺激,绚烂的打斗场面、奇巧的镜头方位和对人物调度的高超掌控都持续惊艳着观众;前一部最小的宝宝也成了这一部的亮点和搞笑担当,利用这个角色和全新6个新超人所进行的宣发自然也很吸引人;皮克斯一贯的配音演员与角色的相似度对比更是吸引了不少新的受众群体。最后一提,《寻梦环游记》里也出现了《超人总动员2》的海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哦。

时隔14年的《超人总动员2》,为何还能热度不减?

精巧!与前作剧情相连的剧本内容

从该作本身来看,情节的衔接和热点问题的探讨则加深了电影的可看性。《超人总动员2》故事延续第一部结尾,利用前作留下的悬念作为本作的开篇矛盾线索,第一部体现超人转变的新危机成了第二部引导故事走向的引火索,情节的无缝衔接很容易就勾起观众对原有故事的记忆,之后的原来人物和固有设定则进一步加深了观众的熟悉感,力大无穷的超能先生、弹力极佳的弹力女超人、善用隐形和力场的大女儿、快如闪电的二儿子以及拥有超多能力的萌宝宝等等。导演在前20分钟利用前作主要人物的情感联系做足了情感铺垫,从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等众多方面着手,加深情感导向的同时,也将全新的故事以及反超英大主题下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从第一部“男主外女主内”到续作的“女主外男主内”的性别职能关系的反思,有对以超人为例的边缘人现状的问题探讨,也有通过屏霸这一反派提出的对现代科技现代媒介的思考。尽管故事的结局还是走的全家欢电影的老路子,

“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就能克服一切问题”这种温馨简单的解决方法,但这部作品从整体上来看依然优秀,也依然能让观影后的人深深赞叹一句: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

时隔14年的《超人总动员2》,为何还能热度不减?

精深!家庭至上的情感内核

当然该作最吸引观众的一点还是其温馨动人的情感主题,《超人总动员2》的故事主线是打倒“屏霸”这个反派,但情感内核却是始终围绕着超人一家展开的。从弹力女超人在外打击罪恶,超能先生在家照顾孩子两条剧本线索中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之间甘于为爱互相妥协的情感,同时这种情感内核还夹杂着对两性家庭分工乃至社会分工的思考。反传统的女主外情节既有为女性发声的意味,飞车途中女超人接孩子电话的情节,又能体现导演对于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的赞美意味;男主内的情节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得心应手的这种转变,一方面传达出丈夫甘于为妻子照顾家庭的爱情,另一方面又旨在扭转故事中超能先生固有的“主内轻松”的简单思维,以及突出男性也有能力调节自身在家庭分工中地位的闪光点。

除了主要的两个成人角色以外,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仅从能力设定上就能很好地体现编剧对剧本的严密要求,这种对人物深层次内核的钻研使得整个电影的主题变得更加深刻且意蕴深长。

首先是青春期的大女儿,性格内敛敏感,在学校生活中隐藏自己,更缺乏直面感情的勇气,与其性格相配的能力设定,就是有弱化人物存在感特点的隐身和能够保护自己的力场控制。在第一部中大女儿的转变促使这两种能力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隐身不再是不敢面对的代表而是代表了克服困难规避危险的能力,力场也从保护自己扩大到了保护家人,能力的增强也提升了人物和故事主题的贴合,大女儿从和弟弟针锋相对、与父母无法沟通的叛逆少女变成了一个愿意为家人深入危险境地的家庭一份子。人物的转变是故事主题显现的第一步,这种叛逆到互爱的改变就突出了“家庭”这个主题在该作中的重要地位。

时隔14年的《超人总动员2》,为何还能热度不减?

其次是不安分年纪的“飞毛腿”弟弟,少年的年纪使他不能全面具体的认识世界,所以这个人物的行为方式在前期就是对什么都表示不解,认识问题片面还老爱惹麻烦,于是他的能力就是能够和闪电速度媲美的急速狂奔,这个能力代表了少年的体能过剩以及寻求方便快捷的思维方式。他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第一部中,从开头想利用这种能力参加比赛获取荣誉,到后期为家人深入险地利用速度优势扰乱敌人营救家人,对能力的不同使用方式是这个人物的戏剧转变,这种转变的诱因是家人,因此他的能力和性格也能突出人物对“家庭”的看重

最后是拥有无限未知各种可能的婴儿宝宝,他的能力多种多样但不受控制,能力随心情变化,不开心会变成小火人和小恶魔、双眼能发射激光、一个喷嚏就可以飞升、能随意变幻相貌和分身、能穿墙甚至穿越到其他维度等等,这种可贵的随意性正是成人世界所没有的,因为孩童还没有受到社会规则的束缚,所以未来更广阔,行事也更自由。第一部结尾为了和家人在一起启发了他的能力,这个情节体现了“家庭”这一主题;第二部他随性使用能力的桥段使得整个电影的娱乐趣味大大增强,因而这个角色能力上的设定在符合人物特点的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了故事主题的挖掘。

人物和情节紧密联系,情节埋藏着情感,情感突出了主题,因而几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在吸引观众眼球之余,还利用各自之间的经历将家庭与爱这一情感内核传达给了观众。

时隔14年的《超人总动员2》,为何还能热度不减?

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现当然离不开皮克斯工作室自身的精神文化,也就是所谓纯粹自由的工作氛围。《海底总动员》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曾经说过:“什么中层、部门、领导,这些词我们统统没有,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他们在工作时可以随意提出各自的创意,无论身份地位,也正是这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皮克斯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佳作,从1996年取得奥斯卡特殊成就奖的《玩具总动员》一直到今年六月的《超人总动员2》,无一不在印证着这种企业文化留下的精彩传奇。

《超人总动员2》的热度靠的不仅仅是前作留下的情怀,更多的是靠着创作团队本身对热点问题敏锐的捕捉力和能充分将其化为己用的故事创新能力。所有优秀的电影说到底,还是逃不过对故事本身的塑造和打磨。

娱乐锋

娱乐锋:做有态度的文娱评论平台

文娱评说 | 收视舆情 | 影视圈论 | 艺考编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