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願回鄉,田地嚴重拋荒,農民豐收節能否成爲一劑良方

明天就是我國首個農民豐收節,各地各種特色的活動都在火熱進行中,可這些當中有多少是從農村、農業、農民的本位出發的?有多少是本著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農民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的初衷出發的?

我相信國家設立農民豐收節,一定也是洞察到了三農領域存在的重大問題和隱患,也是為了激活農民迴歸農村土地的熱情,重新煥發農業文明,讓三農不至於在快速發展的今天病入膏肓。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沉靜下來,深入調查,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狀,去發現根上的問題,找到病灶,開出一劑良方呢?

農民不願回鄉,田地嚴重拋荒,農民豐收節能否成為一劑良方

我是個農村出來的孩子,而且經常回農村,和外出的、留在家裡的農民常有溝通,也目睹了農村的現實狀況。現在的農村,至少我們那裡的農村是這樣:農民不願意回鄉,村落逐漸消亡,田地大片大片地拋荒,我真的不知道這樣沒有農民的農村,哪裡還能有豐收?這樣沒有村落的農村,是不是真的還存在著有數千年曆史的華夏農業文明?

在我們老家,你可以四處走走看,只要是靠山的村落基本都空無一人,森林、樹林和一些荒廢的老宅主宰了一切,而正是這些村落曾經承載著多少故事、傳說和鄉俗民風,如今都已經蕩然無存了。如果消失的只是那些落後的房舍和耕種難度大的田地,我們倒大可不必驚慌,可生長在這些土地上的文明也一起不見了,這就很可悲、可怕了。

農民不願回鄉,田地嚴重拋荒,農民豐收節能否成為一劑良方

現在農村,存在很流行的玩龍燈、採蓮船、說書、唱戲,以及一些農村婚喪等紅白喜事及過時過節保留多少年的習俗,還有那些傳承多少輩的偏方、手藝等也瀕臨絕跡。知道和懂得這些的老農民越來越少,新生代的農民基本都已經離開農村,他們從出生開始只是一個農民身份而已,基本都不幹農活,不懂鄉情鄉俗,離開農村後就不願意再回到這個對他們而言熟悉而陌生的地方。

現在農村田地大片大片地拋荒,除了離家近一點的,成型成塊的有人種外,其他很少有人稀罕,地基本都成了山林,田變成了荒灘。你說,這樣的農村能有豐收嗎?

農民不願回鄉,田地嚴重拋荒,農民豐收節能否成為一劑良方

如今國家推出農民豐收節,真的希望農民、農業、農村能夠引起國家深度關注,拯救三農,能夠讓農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儘量傳承和保留農業文明,讓廣大農村能夠有一個美麗而不荒蕪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