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升職皇后,「情敵」都很有名

這是一個在漢宮裡霸佔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三大名號61年,在世時經歷了七任皇帝,孃家舉族封侯的女子。她曾與王昭君同處一朝後宮,是班婕妤和趙飛燕的婆婆、王莽的姑姑。她的一生見證了西漢由盛轉衰的全過程,經歷了這個過程中無數匪夷所思的歷史真實,即使不說出她的名字,你也一定知道她的故事。

王政君:升職皇后,“情敵”都很有名

王政君升職第三招:靠公公

按理說,劉奭和王政君也算良配。他比她大3歲,一個是當朝太子,一個是名門閨秀,又有了獨生愛子。但感情的事,就是無法用常理來衡量,劉奭這一生都沒有怎麼喜歡過王政君。

漢宣帝這時候身體已經不太好了。他早年流落民間,甚至進過牢獄,嚐盡了人世心酸。他如此的寵愛小孫子,也覺得後繼有人了。但另一方面,他對太子並不怎麼滿意了。

劉奭的性格“柔仁好儒”,而漢宣帝是王道、霸道並用。尤其是在史治上,漢宣帝的主導思想是嚴。大臣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和司馬遷一樣,是敢於進諫的人,也是一個說話不太注意的人,結果被人檢舉“背地裡拿皇帝開玩笑,語氣十分大逆”,漢宣帝便將他罷官。大臣蓋寬饒是一個清廉的人,但一個毛病,老喜歡抓同僚的小辮子,而且說起這些來語氣很刻薄,後來漢宣帝覺得他誹謗朝臣的毛病改不掉了,也罷官吧,誰料他竟然自殺了。

王政君:升職皇后,“情敵”都很有名

這兩件事,漢宣帝的處置並無明顯失當,畢竟臣子有錯,處罰的分寸在皇帝手上,罷官也不算過分。但是劉奭對父親的做法不以為然,一天他陪父親用餐時,委婉的說:“陛下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漢宣帝的臉色頓時變了,厲聲說:“大漢自有大漢的制度,本來就是王道、霸道兼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樣單純地使用所謂的 德政 呢?更何況那些迂腐的儒生不能洞察世事變化,就喜歡厚古薄今,連 的區別都分不清,怎能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他們?”

這是史書上一段著名的對漢家制度的論述。經過這件事情後,漢宣帝已經明白:“亂我家者,太子也!”但是,劉奭是與他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所生,他不忍心廢掉,還是將江山社稷交到了自己不滿意的太子手中。

王政君:升職皇后,“情敵”都很有名

這是劉奭的一大幸運,也是王政君命運決定性一步。在當太子妃3年後,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王政君理所當然的被冊封為皇后,兒子劉驁被立為太子。

王政君當皇后時,後宮辦了一件盛大的喜事:昭君出塞。

昭君也是以良家子的身份選進後宮的。然而運氣遠沒有王政君好,後宮佳人眾多,昭君埋沒其間。此時,宮外的世界發生一件大事——風雨飄搖的匈奴起了內訌,其中一支的呼韓邪單于決定歸宿漢朝,跑到長按說要給漢朝當女婿。這種親事,漢朝當然很歡迎。想當年,開國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受到的是匈奴單于的何等調戲,寫信來要讓她嫁過去。現在可好了,變成匈奴單于低聲下氣的求著做女婿。漢元帝心中的舒暢可想而知。

王政君:升職皇后,“情敵”都很有名

漢元帝挑了昭君,將她賜給了呼韓邪單于。另一種記載是,昭君因為得不到寵幸,心生悲怨,主動請求出塞。“賜”也好,“請”也好,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王政君、王昭君,名字一字之差,命運天壤之別。在漢宮,她們是皇后和宮女;如果漢元帝臨幸了昭君,那麼她們是情敵;而歷史最終讓他們成了漢朝皇后和匈奴閼氏,在長按和草原,各自擁有女人最高名號,也各自承受這個名號下一生的悲歡。

昭君出塞是王政君主理後宮的一件大事,而她正真的情敵是另一個女人傅昭儀。如果說當太子妃的時候劉奭對她冷淡,那也罷了,因為劉奭那是對後宮的妻妾都很冷淡。然而現在,這種冷淡因為傅昭儀的專寵變得不堪忍受。

王政君:升職皇后,“情敵”都很有名

傅昭儀是個在宮裡長大的女子,早年在上官皇后身邊當女官,算起來,她年紀輕輕就見過三朝後宮變化了,所以她有個突出優點:會說話、或做人。在漢元帝的後宮裡面,上上下下里裡外外的關係她都處理的很好,沒一個不誇她漂亮、善良、溫柔的。這麼一比,王政君就顯得太木訥了,在輿論上也被動了。

當然,關鍵是傅昭儀也生下了兒子,名叫劉康。漢元帝對這個兒子真是百般的寵愛,“座則側席,行則同輦”。他嫌棄大兒子劉驁喜好飲酒和宴樂——其實他自己不就是這樣的人嗎?——甚至動了改立劉康為太子的念頭。於是,王政君面臨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機。

下篇:多虧了一個大臣,才守住後位

內容來自:後宮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