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租威海劉公島時期的球類運動

英租威海劉公島時期的球類運動

1928年《威海午報》刊登的中外足球對抗賽的廣告

從1898年起,山東威海衛成為英國的租借地,它和劉公島分別開啟了長達32年和42年之久的屈辱歷史。因英國人將威海衛作為“避暑養痾”之地,隨著外僑及英國軍隊的大量湧入,大批西方體育項目也開始進入威海人的生活。這些體育項目大致可分為球類運動、健身娛樂活動、田徑運動和遊戲類體育4種類型。其中尤以球類運動最為興盛,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療養避暑的劉公島就建有幾十處各種球類運動場所,其中最有特色且活動頻率最高的是板球、高爾夫球、足球和網球。

板球運動捷足先登

板球又名木球,起源於英國,號稱“英國國球”。1898年普魯士亨利親王訪問劉公島時,曾對陪同他的英國皇家海軍中國艦隊司令西摩爾中將評論道:“跨過海峽,俄國人正在急速地修建碉堡和炮臺,可我發現你們正在大力興建一個板球場。”這是現有史料中,西方球類運動傳入威海的最早記錄。據考證,該球場由原北洋海軍閱兵場改建而成。由於板球運動賽時較長且充滿激烈的對抗性,多數西方人來威時間又集中在暑期,導致板球運動在威海起步雖早,卻未得到普及。

進入1930年代,來威避暑療養的英軍官兵日漸增多,原有的板球場地不敷使用,英國海軍當局遂於1934年同威海衛管理公署交涉,在劉公島東部闢建新的板球場。在其擬定的協議中,場地由中方劃撥,租期10年,可以續租,建設費及建成後的維修管理費由英國海軍承擔;未經威海衛管理公署和英國駐威海軍當局同意,該場地只能作為板球場使用。然而該球場雖名為“國際娛樂場”,向各國公眾開放,但其日常管理、使用申請以及場地的使用分配等,卻都要由英國駐威海軍當局掌控,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英國海軍還享有優先使用權,且英軍可以按自己的需求直接改變球場用途,而無須徵得中方同意。此條規定無異於將該球場變成英軍專屬控制區,事涉國家利權。雖管理專員徐東藩提出球場管理權歸屬地方政府的管理方案,但最終仍是不了了之。

英租威海劉公島時期的球類運動

1910年,劉公島上的高爾夫球運動

高爾夫領風氣之先

高爾夫運動起源於英格蘭,並隨英國殖民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1902年英國駐威軍政當局在劉公島成立了威海衛高爾夫俱樂部,在劉公島東端的東泓修建的九洞草坪高爾夫球場也於同年投入使用。該俱樂部後來改稱“皇家海軍聯合服務高爾夫俱樂部”。

劉公島高爾夫俱樂部實行會員制,有正式會員、榮譽會員之分,除海陸軍軍官可以在交納會費後直接成為會員外,其他人員必須經現任會員提議和附議,並通過投票選舉才能成為會員。會員的會費最初設有年費、3個月會費、月費及士官會費,其數額最高為年費20元,最低為士官會費1元。1908年俱樂部規則作修訂,並增加了“會員的妻子及未滿十八歲的家人可以免費打球”的規定。

由英國人一手發展起來的高爾夫運動,自然有著濃重的蘇格蘭味道,比如比賽規則和禮儀均採用蘇格蘭安德魯皇家高爾夫俱樂部的規則,所使用的全部器械、耗材,均從英國進口。球場選址也仿照蘇格蘭傳統模式,建在綠草叢生的海濱地帶,且多與周邊區域發展及基礎設施通體考慮,既帶動了高端體育消費的興起,也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而堪稱中國第一海島高爾夫球場的劉公島球場,更是蒼松翠波、依山傍海,遠離塵囂,形成了一道幽靜而秀美的風景。

劉公島上的英軍高爾夫球場管理嚴格且封閉。因為海軍在歐洲歷來屬於貴族軍種,不僅講究生活的排場,更看重身份的高低,所以該球場基本上只允許相當級別的軍官或具有類似地位的僑民及來賓使用。1930年收回威海後,中國海軍時常駐泊,英國海軍為聯絡感情,加強溝通,才於1930年11月30日修改章程,允許接納中國官員和駐威外國戰艦海軍軍官為榮譽會員。東北海軍司令沈鴻烈、威海衛管理公署首任專員徐祖善成為首批外籍特別榮譽會員。此前有機會進入高爾夫球場的威海人,除了剪草工,就只有球童了。

由英軍控制的劉公島高爾夫球場一直熱鬧非凡。每至暑期,前來打球的英國海軍軍官及其家屬絡繹不絕,僅1933年夏季,其會員就達345人之多。1940年11月15日,英國海軍撤出劉公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旅威英僑均被日軍投進集中營,威海風行一時的高爾夫運動就此走向沒落。

足球運動聲名遠播

現代足球在英國租佔威海衛後不久就傳入當地,威海由此成為中國開展足球運動最早的城市之一。

據檔案記載,1900年12月26日,英國巡洋艦“奧蘭多”號水兵與威海衛劉公島海軍基地英軍警備隊在島上的聯合服務娛樂場舉行了一場對抗賽,這是現存最早的在威海舉辦足球比賽的記錄,也是足球運動傳入威海的標誌。1901年2月19日至20日,海陸軍聯合服務俱樂部軍官球隊與芝罘足球俱樂部球隊在劉公島舉行了兩場對抗賽,這是威海最早的埠際賽事記錄。隨後,英國駐威軍政當局和英僑學校先後在威海衛建起了5處草坪足球場,其中僅劉公島就擁有3處。威海的外國僑民、政府機關、學校和軍隊紛紛組織球隊開展比賽,足球逐漸成為賽事最頻繁、普及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運動項目。據現存檔案記載,有中國威海人參與的最早的一場足球賽是1901年2月11日,由英國僱傭軍威海衛軍團官兵隊對陣劉公島皇家工兵分遣隊。在當日出版的報紙中,關於這場比賽留下了“踢球很漂亮,令人愛慕不已”“攔截水平出色”等生動描述。

隨著時間的推移,足球這項運動越來越被威海衛普通百姓所接受,當地多數學校都組建了業餘球隊,社會上也出現了眾多足球愛好者和球隊。隨著球技水平的日益精進,這些威海本土球隊經常與外僑或英國海陸軍球隊進行比賽並多次奪魁。1928年3月17日,威海足球聯合隊在與後營英國陸軍對陣前,還別出心裁地在《威海午報》上打出了賽訊廣告。

當時,威海衛幾乎每天都有球賽,足球堪稱第一人氣運動,球迷更是人數眾多。樂於為此慷慨解囊的也大有人在,如在20世紀30年代赫赫有名的“震威足球隊”的組織者之一——德昌盛商號的少東家劉省三。據說劉省三雖從不上場踢球,但每賽必到,為球隊吶喊助威,賽後還時常請球隊隊員到咖啡館邊喝邊聊,所有費用全由他支付。這時在威海球隊踢球的,多是學生、商行職員或外國機構僱員,從中也湧現出很多足球高手。譬如,從小在威海練就一身球技的楊昌、苗祺昌在遷往青島後,被青島人戲稱為足球界的“兩杆槍”。1936年青島組隊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足球賽,上場的11名球員中,有9名是威海人。1947年,青島市在匯泉體育場舉辦足球聯賽時,客居青島的威海籍球員技癢難耐,遂臨時拼湊起“建威隊”上場參賽,不意竟連戰連捷,在決賽中還以一比零戰勝了青島當時實力最強的“振青隊”,一時名聲大噪。

網球場地“數不清”

現代網球1873年起源於英格蘭,有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之稱。1899年3月15日,駐威海軍少校哈里森在劉公島建起一個草坪網球場,網球由此進入威海。

當時,網球是威海擁有運動場地最多的球類項目。西方人的辦公和住所等處,幾乎全都建有網球場,僅劉公島英國海軍醫官長一家就擁有3個網球場。英國規模最大的保險組織——勞合社在1908年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通商口岸觀感》一書中,就感嘆劉公島的網球場“數不清”。另據《威海衛指南》記載:“……足球、籃球、網球等場所,在在皆是。凡本埠之大小各學校、機關均各具二三,其中又以劉公島之網球場為數最多,約計將近數十場。”足見網球運動在威海之興盛。

當時除機關、商號、學校、軍隊及私人網球場外,劉公島還設有3處女子專用網球場,打球時間一般在下午。當然,最初能到這些場所打球的,大都是西方人或華人富紳,本地普通民眾很少光顧。後來,隨著外僑及洋學堂的域內和埠際間網球賽的頻繁舉行,加之僑辦網球場所逐漸開放,網球運動在威海青年學生中逐漸普及起來。到1920年代末,網球成為華人體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彭均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