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俘虜的美軍

1951年,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描述的就是我所在的9兵團把美國陸戰第1師消滅了的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匯聚形成,最後注入鴨綠江。1950年11月,中、美兩支王牌軍在這裡展開了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戰役。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剛剛結束,“聯合國軍”雖遭志願軍迎頭阻擊,但仍然認為中國是“象徵性出兵”,“並不是不可侮的勢力”。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在朝部隊兵力,發動一次能“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企圖將志願軍趕到鴨綠江,佔領全朝鮮,並要在12月25日前結束朝鮮戰爭。

隱蔽在長津湖地區,準備攻擊這支強大的“聯合國軍”的是志願軍9兵團。兵團由20、26和27軍組成(原為準備攻打臺灣的主力),共計有近15萬人。由於長期在南方作戰,部隊沒有任何寒區作戰經驗和思想準備,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雪。美國形容這支部隊“行動非常詭秘”。在美軍24小時不間斷的偵察中,也能將10多萬人的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到長津湖周圍。志願軍雖然人數佔優勢,但其給養和裝備卻極其匱乏,特別是防寒裝備更是空白。

沿長津湖行進的美軍部隊主力是海軍陸戰隊第1師,這支部隊是美國的驕傲。陸戰1師參加過太平洋戰爭中瓜島和沖繩最艱苦的戰鬥。儘管嚴寒也出乎美軍意料,但他們利用空投補充防寒裝備,一路大踏步地向北推進。11月27日,長津湖一帶開始普降大雪,氣溫到了零下40多攝氏度,氣候嚴寒給作戰和彈藥補給都帶來了極大困難。但是為了抓住美軍兵力拉得分散、尚未發現志願軍集結的有利時機,9兵團果斷決定發動進攻。黃昏,在冰天雪地裡已經隱蔽守候了6天、又凍又餓的志願軍9兵團向強大的“聯合國軍”發起了猛烈突襲,兩支王牌軍就此展開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慘烈交鋒。

當時,我和愛人王恩卿都在9兵團十九醫院工作。我們9兵團20軍從上海開到瀋陽,是第一批入朝的先頭部隊。十九醫院組織了一個精幹的戰場救護隊,我和王恩卿都參加了這個救護隊。我們於1950年10月上旬從吉林省集安市渡過鴨綠江。過江的第一個城市是滿蒲,第二個城市是江界,兩座城市被敵機炸成了一片廢墟。我們每天吃兩頓飯,白天在山上隱蔽,晚上行軍。我們往前走,朝鮮人民軍往後撤。朝鮮公路狹窄,部隊一直在交叉中前行。

長津湖平均海拔1300米,溫度零下30多度,大雪近1米深。我們棉帽、棉鞋都沒發。在上海發的棉衣也很單薄,各種物資都供應不上。沒有糧食,只能吃當地產的土豆,連食鹽都沒有。重武器由於雪大也上不了山。20軍的傷亡很大,特別是58師,凍傷的戰士比戰傷的戰士還要多。我們醫院救護隊把輕傷員組織起來自己往後方走;重傷員就地救治,治療後再運到後方。在戰場上,我們目睹了許多同志雙腿都凍黑了,耳朵也凍壞了——一碰就掉。有的同志襪子脫不下來,有的脫下時把腳趾頭脫掉了,還有的同志手裡握著手榴彈,凍死在深雪裡。然而在榮譽、尊嚴和頑強意志的驅使下,部隊一直保持著強勁的進攻勢頭,硬是戰勝了美軍王牌陸戰第1師。

美國空軍的文件也記載道:“中國軍隊是亞洲的一支游擊隊,來自農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點口糧就能長途行軍。他們的士兵在中國的多年內戰中已經習慣於夜間行軍、作戰和晝間隱蔽了。他們冒著嚴寒和陸戰隊的炮火源源而來,其視死如歸的精神令陸戰隊員們肅然起敬!中華民族寬容善良和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在這些軍人身上體現得很完美。”長津湖之戰對於整個朝鮮戰爭來說,影響非常深遠。志願軍9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將美國人徹底趕出了朝鮮東部,在戰略態勢上得了分,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

(臨朐縣政協文史委供稿 王克瑞/文 王寧/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