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儿童节


民国时期的儿童节

1935年8月1日,儿童年开幕典礼在南京新都大戏院举行

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利迪策惨案的死难者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我国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的。而在此之前的民国时期,还有一个儿童节,即“四四”儿童节。

孔祥熙与“四四”儿童节

“四四”儿童节与孔祥熙有关,他当时任中华慈幼协会理事长。中华慈幼协会是一个从事儿童福利事业的民间团体,由孔祥熙、邝富灼、高凤池、郭秉文等人发起,于1928年4月4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宗旨是维护、保障全国儿童的福祉,藉培国本。

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向上海市社会局提出申请,请求设立儿童节。申请书强调了儿童的重要性:“民族强衰,视乎儿童”“儿童为国家未来之主人翁”。又说明了世界有关国家设立儿童节的情况,提出:“考之我国,王制有慈幼之条,先哲有少让之调,并非不注重于儿童事业,惟国家设有教育专官,各地方亦有小学校幼稚园之建设,而民智未开,多视为无足轻重之举。当兹国民教育未能普及之时,强迫教育不能实施之际,若无重要之表示,不足以唤醒人民。谨拟选择令日,规定为儿童节。”建议把节日设在4月4日,并陈述了理由。

上海市社会局接到申请后,立即批复同意,并及时转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又马上批给行政院妥善办理。行政院要求教育部处理。教育部经研究,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并制订了相关纪念办法,下文命令各级教育部门照此执行。于是,我国第一个儿童节诞生了。

自1932年开始,每年的4月4日,全国各地都要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庆祝儿童节。1933年4月4日下午1时,南京第一公园彩旗飘飘,到处悬挂着五颜六色的横幅标语,内容有“儿童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儿童是建设新中国的础石”“儿童是中华民族的继承者”“儿童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等。南京市教育局还在公园内竖起简易的展板,陈列1000多幅小学生的画作。南京各小学儿童节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南京50多所小学和社会各界人士1万余人参加了大会。小学生代表和社会局代表在会上先后发言。大家发言也都是围绕抗日救亡展开,勉励儿童们奋发图强、洗雪国耻。发言结束后,还举行了文艺演出,表演了《打倒日本》《抵抗》和《热血男儿》等20多个抗战节目,持续3个多小时。

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从当年的4月4日起至1936年4月3日止,开展一场以谋求儿童幸福、保障儿童权利为宗旨的“全国儿童年”运动。后因筹备不及,将活动往后推迟,于1935年8月1日在南京新都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发表“儿童年实施儿童幸福”命令:“儿童为民族之始基,值兹儿童年开始,有关儿童幸福事项自应依照法令尽力实施……合行令仰全国上下一体知照,努力遵行,是所至要。”政府成立了全国儿童年实施委员会,下设4个工作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他们通过文字宣传、口头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儿童年,呼吁保护、救济儿童,提倡儿童幸福事业,并且举办各种儿童展览会等活动,以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儿童的各项幸福事业。

蔡元培创作《儿童节歌》

“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这是1939年4月4日,蔡元培创作的《儿童节歌》,并由其夫人周峻谱曲。

作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非常重视儿童教育,经常参加儿童节的活动。1934年4月4日上午10时,上海市政府举行儿童节庆祝仪式,蔡元培前往参加,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这次演说发表在次日的《申报》上,题目为《在上海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会的演说》。在演说中,他将儿童节命名为“双四节”,并作了独到而精彩的解释。他要求小朋友要牢记“两种事、四件事、八个字”。“第一个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们的基本生活。现在仰给于家庭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的供给,或父母不注意,即发生危险。故各位要记着此时此刻父母供给,将来成人后即要努力工作,以抵偿今日之债”;第二个四字,即“智、体、德、美”。他解释说:“大人们锻炼你们的身体,培植你们读书,告诉你们做人的道理,陶养你们的性情,就是智体德美四种教育。”

蔡元培情系儿童节,更体现在他对儿童家国情怀的教育与熏陶。1935年1月26日,他在中华慈幼协会6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说“幼年是预备担当将来事业的,可代表将来”,“将来的世界,完全靠儿童们长大后的活动”。在家中,蔡元培时刻不忘对孩子们品德气节的养成教育。有一次,他在孩子们的画作上题字勉励孩子们,其中给蔡睟盎题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给蔡怀新的题词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给蔡英多的题词是:“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蔡睟盎10岁生日时,蔡元培手书七律一首赠给她:“生男生女无悲喜,不要轻分瓦与璋。学级高低同及格,公民选举共登场。望儿再历十年后,应世能名一技长。今日书痴非必要,练身第一要康强。”蔡元培一生清廉简朴,孩子们的穿着也与一般平民子弟无异。父亲的人格力量,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甚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1938年4月4日,移居香港的蔡元培与儿辈一起欢度儿童节。几位好友也携子女前来参加。蔡元培郑重其事地致开会词、闭会词,来宾也分别演说。孩子们载歌载舞,画画写字,相互赠送礼物。蔡元培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给小儿子蔡怀新赋七律一首:“九龄自视已斐然,初度回看已巳年。栗里良苗高士句,兰亭秀竹暮春天。即今书画随慈母,他日行能企大贤。得似儿童佳节否,嘉宾多许赠名言。”

民国时期的儿童节

1945年儿童节,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和学生们在一起

陶行知的民主儿童节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的《小孩不小歌》。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儿童寄予的殷殷之情。

1917年8月,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国,从事教育工作。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始终怀着一颗悲悯的心,牵系着那些受苦受难的广大儿童。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为适应抗战形势,他写了一组新的《儿童节歌》,贺绿汀为其谱曲。其中第一首写道:“站起来,抗日的小孩!长起来,抗日的小孩!联起来,抗日的小孩!我们要帮助大人,把东洋的妖怪赶开,赶出东四省,赶出黄海外,叫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第三首唱道:“小孩们!拿出我们的力量,纪念四四。四四,四四,别说我们年纪小,也能做些事……”除了在学校演出外,他还经常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在社会上演出,宣传抗战。

1944年4月,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民主的儿童节》一文。他说:“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四月四日不过是加强的儿童节罢了。不幸的儿童,就连四月四日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儿童节仍旧是擦皮鞋、钯狗屎、做苦工,挨饿、挨冻、挨打。饿、冻、打,便是他们所受的礼物。听戏、看电影、吃糖果、参加游艺会,没有他们的份。”他认为全国所有的儿童都享受到了幸福,才算是民主的儿童节。他用“福禄寿喜”4个字来说明儿童的幸福:“一、福,有母爱,有书读,有东西玩,有六大解放,有学当其材之培养,有小小创作的机会,有广大的爱护后代的同情;二、禄,吃得饱,穿得暖;三、寿,不受恐怖,不被剥削,不受伤,不害病,不夭折;四、喜,过年过节,皆大欢喜。”

他指出:“民主的儿童节之先决条件,是政治经济的民主。倘使政治经济不民主,小孩子的幸福是必然限于很少数的少爷小姐。”因此,他大声疾呼:“让我们促成民主的政治经济,以实现民主的儿童节吧。”(郑学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