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之前给大家介绍了《周六夜现场》中「情景剧」这一形式,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什么是「Bumper」。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流量慎服)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什么是Bumper?

看到上面的一堆照片,那到底什么才是 Bumper 呢,Bumper 其实就是专属《周六夜现场》的一系列海报、照片和视频短片,它的作用其实有两个。

第一是 Bumper 的节目作用,Bumper 会在节目插播广告的过程中放入,以缓冲节目和广告之间的转换,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觉得转场「不那么硬」。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第二个是 Bumper 的现场作用。

看过《周六夜现场》的朋友知道,在节目中是有很多小品剧的,在节目的录制现场,每个小品之间的场景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何让录制现场的观众始终「保持不掉线」的状态参与到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呢?这时候 Bumper 的作用就出来了:我们在两个小品之间放入嘉宾的 Bumper 供观众欣赏,让观众和节目始终处于连贯的状态里。

说来可能很简单,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每一张 Bumper 的背后都包含着一段故事。

美版 Bumper 风格转变野史

从 1975 年开始,《周六夜现场》的第一集就有了Bumper 问世,如果你去翻一翻节目,你能看到脱口秀圈儿老炮儿乔治卡林的第一张 Bumper。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拍摄乔治卡林的摄影师叫巴斯金,是美国版《周六夜现场》的第一位御用摄影师,如果你看过七八十年代美国版的《周六夜现场》,开头部分的纽约夜景就是出自他手。

但不得不说,当年的 Bumper 和现在比起来朴实的多,一个 LOGO 、一个简单的背景、一个造型,就是一张 Bumper。事实上,从 1975 年到 1999 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Bumper 的风格都是这样写实。

1985 年的麦当娜还是这样的。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哈里安德森还是这样的。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然而,情况在 1999 年以后,Bumper 的风格就大不一样了,每一张嘉宾照片都开始走向活泼,走向更加专业化和时尚的方向,Bumper 的拍摄方向分成了两类,创新类和经典类。

这一张就是经典类型 Bumper,这种 Bumper 的背景是单色块的,带着浓浓的波普风格。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这一张也是路易大叔的经典类 Bumper。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而这则是汤姆汉克斯的一张创新类 Bumper,在拍摄中对于拍摄背景色块没有要求,体现出了浓浓的活力。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这种风格转变的原因,简单来说是因为——换了个摄影师。

美版《周六夜现场》

背后的女人

她就是玛丽·艾伦·马修斯。

1999 年后,玛丽艾伦马修斯接过师傅巴斯金的旗帜,开始主导美国版《周六夜现场》的 Bumper 拍摄,在这之前,她已经在巴斯金那里当了7年的助理。担负起这个工作后,玛丽做了很多拍摄上的创新。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图注:玛丽艾伦马修斯,1999 年开始主导 Bumper 的拍摄)

当一个拍摄嘉宾 Bumper 的摄影师很不容易,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嘉宾只有很少的时间去参与 Bumper 拍摄。因此,如何和嘉宾沟通争取时间、如何拍出好效果、如何做到创新,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效果,是一个 Bumper 摄影师的基本修养,在这一点上,玛丽牢记使命,力争上游。

一个专业的摄影师,总能找到嘉宾最深层的性格,并把这种性格表现在照片里。在玛丽的拍摄生涯中,爱德华诺顿和她的合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在这一张 Bumper 中,爱德华诺顿扮演了四个角色,包括男扮女装的玛丽莲梦露。这张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爱德华诺顿精湛表现人格分裂的演技,而这张图的原型,则是一个事关这几个著名演员死亡、自杀、精神问题的作品。

这张作品叫破碎的梦想大道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周二拍主持人,周四拍嘉宾,为了一个拍摄想法绞尽脑汁,这就是玛丽的生活,

一张好的 Bumper 是会说话的,它背后包含着摄影师的无数心血、灵感和汗水。

中国版 SNL 纪实

在中国也是这样。

拍摄 Bumper 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高专业性也意味着高摄影门槛,一张小小的 Bumper 不是谁都能玩儿的转的。

为了完成Bumper,中国版 SNL 节目组专门从纽约请来了专业摄影师负责拍摄。为了让摄影师了解《周六夜现场》的调性,节目组还搞到了美版《周六夜现场》的现场录制票,而这张票千金难求,很多在纽约本地住了几十年的市民都没有去过一次现场录制;每周摄影师会做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专程来中国拍几张照片,然后飞回去;

这种付出也是为了一张 Bumper 的品质。

拍摄 Bumper 很苦,但是也会有一些甜事儿。

大家一定记得郭德纲老师的这张 Bumper,在这张 Bumper 背后,有着一个甜秘密。

我们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后的故事

那天的录制已经到了深夜两点钟,录制现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疲惫的很,摄影师与郭老师一起拍摄Bumper。

在 Bumper 拍摄中,嘉宾只需要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好姿势拍摄就好,但郭德纲老师却没有。他感受到了氛围的疲惫,所以当指挥棒被递到手里后,他开始边拍摄边讲笑话,密集的现卦和段子,把工作人员逗得前仰后合,那个时候的郭德纲像一个节奏大师,它挥舞着手里的指挥棒,凭借着幽默和舞台经验让全场工作人员的疲惫一扫而光。

一张好的 Bumper,是会说话的。

无论是中国版还是美版,一张小小的 Bumper 背后总会有着你所不知道的故事。一期 SNL 是一个宇宙,而一张张 Bumper 是这个宇宙里的一颗颗星,可能很渺小,却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