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微單市場戰國時代?三足鼎立?遠沒到那時候呢!

我記得我剛剛接觸到攝影的時候,我還在大學裡。那時候已經是膠片時代的尾聲,佳能EOS-1V誕生沒幾年,尼康F6剛剛絕唱。而數碼相機則成為了眾多相機廠商廝殺的戰場。雖然也有聲音說數碼不如膠片,但是好在廠商們都門清,一門心思研發數碼相機。

銳意進取,方不掉隊。

那時候數碼單反價格還高高在上。高端機身鏡頭一體機(高端DC)則是大家的主戰場。

當年佳能有Powershot G5,尼康COOLPIX 5400和5700,美能達擁有A1,那時候還有科達、卡西歐、三星、奧林巴斯、松下……以及我最終的選擇——索尼F717,那真的是一代經典。

那個時候高端DC的市場還是很熱鬧的。沒多久各家又開始新一輪競爭。佳能甚至放上了紅圈,尼康做出了24mm廣角,而索尼也發佈了怪獸F828。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這才是戰國時代。

後來兜兜轉轉,我進入了影像媒體,那時候是2011年,索尼也在一年前發佈了微單。單反市場佳能和尼康兩雄爭霸,索尼希望能用單電劍走偏鋒。松下和奧林巴斯的微單已經做了3年。賓得不斷推出半幅機,大家都很著急。三星也是野心勃勃的。理光甚至還出了連傳感器和鏡頭都能換的產品(GXR)。

所有廠商都變著法在努力做產品。因為只有

銳意進取,方不掉隊。

那時候任何一個品牌推出產品都能在一段時間內引起到大部分的目光。那時候才是戰國時代。


7年後,到了這個秋天,尼康先發布了Z6/Z7,緊接著佳能發佈了EOS R,據說本月25號松下也會發布自己的全畫幅微單。

很多人說,這微單要進入戰國時代了。真的嗎?

從全球相機市場來看,佳能、索尼、尼康佔了絕大部分市場。除非有很顛覆的技術,否則戰國時代難以見到了。

那麼既然三大品牌佔據優勢,會不會在全畫幅微單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呢?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未來微單市場將會如何。

從我的一個微博說起吧。


全畫幅微單市場戰國時代?三足鼎立?遠沒到那時候呢!

目前來說全畫幅微單大概有4家。索尼A7系列和A9,尼康的Z6和Z7,佳能有了EOS R,以及之前的徠卡SL。其中三大品牌算是都有了全畫幅微單,那麼真的就可以立刻三足鼎立嗎?

其實這條微博是我站在尼康立場說的,整個相機市場佳能佔有優勢,用戶基礎大,所以未來開拓新市場總要更容易一些。而索尼因為早年就開始做微單,就算是全畫幅微單也做了3代,而且深受好評,甚至被稱為索大法,是信仰。如此口碑,也是無法與之爭鋒的。

那麼尼康現在真的很尷尬,因為即使是隆中對,也是鼎立之前說的。現在說起來,尼康連自己的“荊州”、“益州”都不知道在哪。比當年三顧茅廬的劉備還慘。也許地盤大一些,但是怕你守不住啊。

為什麼這麼講?其實這事兒還要從七八年前說起。

當時索尼的NEX系列剛剛打市場,很多“行家”都說微單並不專業,只是玩具小打小鬧。而消費市場卻對這個小巧的相機反應很熱烈。松下和奧巴的M43其實已經深耕市場一段時間了,但是索尼的優勢卻是同樣的機身大小,傳感器面積卻大很多。

那個時候我曾經寫過一些文章,文中指出微單就是未來的相機發展方向,而全畫幅微單必然是專業領域必爭之地。

這麼說的原因很簡單。單反的反光板並非相機固有的結構,真正單反發展無非是因為可以在取景上所見即所得。而電子傳感器因為可以直接用於取景,所以完全不需要這個結構。而且不但取景範圍所見即所得,曝光也可以所見即所得。這是單反的光學結構萬萬達不到的。

但是當時微單也有一些問題。首先就是費電,因為電子取景需要用電,而且還挺費。所以當年一塊電池也就拍個兩三百張。而單反相機基本都是1000張左右,尼康單反甚至可以到2000多張。其次就是電子取景有時滯。我們看到一隻鳥飛過去,通過單反的光學取景窗你看的就是實際的鳥。不過微單的電子取景看過去,當你看到畫面中有鳥的時候,鳥早飛過去了。最後就是對焦方面,當年的微單隻有反差偵測對焦,沒有相位偵測。結果就是對焦慢,而且猶猶豫豫。

但我當年說微單是未來方向的原因也很簡單——所有電子的問題都是暫時的。因為電子的進步會非常快,解決問題的手段也非常多。相較之下,光學和機械基本就這樣了,早就被大家玩明白了,進步空間太小了。

事實也是如此,沒幾年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電池現在被索尼解決得很好。取景時滯這事兒幾乎沒人提了。而對焦方面,微單的反差+相位混合對焦簡直不要太快。對焦點覆蓋幾乎整個取景區域,已經秒殺了單反。

並且,這些方面還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那麼微單的電子取景的固有優勢,比如真正的所見即所得,比如取景器可以顯示海量信息,卻是單反的光學取景永遠無法做到的。

簡單說,微單的天花板更高。這就是我當年看好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當年提到了全畫幅。其實原因很簡單,APS-C這樣的產品的推出只有一個原因——傳感器太貴。所以當今傳感器價格已經不再是攔路虎的時候。大家自然會去追求體積、,畫質與價格的平衡點——135全畫幅產品。

所以我提出的兩點:微單是未來方向,全畫幅微單是專業必爭之地。一個就是向膠片時代無奈加入反光板這件事說不。一個就是向數碼化初期傳感器貴只能小底說不。

這個方向僅僅是不妥協而已。

大概在2012年,我基本上幾天就寫一篇文章,說大家趕緊出全畫幅微單吧。絕對是未來的大頭,自己不革自己產品的命,未來就被別人革命。當然,我就是一個普通媒體人,應該也沒啥人把我的話當回事兒。所以只能眼看市場變化。

那時候我其實挺支持富士的。因為當年一片APS-C稱王的時代,富士還多做了一個復古的外觀。這一點確實打中很多人,包括我的要害。所以那時候我自己買了富士。

還是2012年,索尼推出了一款攝像機NEX-VG900。因為是攝像機所以引發關注小一點。但是那時候業界卻很興奮,因為這證明了一件事兒——索尼E卡口是可以容納全畫幅傳感器的。

後來正好有一個機會,我和富士東京來的人一起吃飯。飯桌上我就說一定要有全畫幅。但是得到了一個噩耗。富士卡口不支持全畫幅。有的焦距可以,有的焦距不行。

那次心裡很是涼涼。隨後2013年索尼發佈了A7和A7R。也就是在這時候,我第一時間加入了索尼A7全畫幅微單陣營。

畢竟自己心裡明確的方向,自己肯定支持。

與此同時,我也有很多和尼康以及佳能高層見面的機會。當時我傳達的一個信息就是,快做全畫幅微單,雖然搶了自己的單反市場,但是總比被別人(索尼)搶了要好。

結果是佳能表示一切看市場。尼康則堅持自己的1英寸小底相機。事後證明1英寸小底相機完全失敗。

其實一開始我挺看好這個1英寸小底的。原因很簡單。當時這個機器有每秒鐘25張連拍——這就跟攝像似的了。1000萬像素正好變長3840,這是4K啊。加上還有10-100mm的變焦鏡頭(等效焦距27-270mm)拍視頻很合適。尼康這是做小巧的便宜的4K攝像相機的節奏。而且對於攝像機來說,1英寸確實挺合適。

但是結果證明我想多了。尼康完全沒這麼想。就是覺得對於微單市場,1英寸足夠了。反正做個玩具而已。

事實就是抽了尼康一個很大的嘴巴。

你如果覺得微單不專業,只能說自己目光太短淺。

當年我建議佳能和尼康做全畫幅微單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當時索尼的微單鏡頭少得可憐。鏡頭少和用戶基數小,是索尼全畫幅微單遇到的最大困難。儘管給出了5年計劃,但是眼下的推廣確實難上加難。

所以索尼當年在市場推廣上做了索尼可以轉接一切的推廣方式。

真的挺LOW的。

轉接老鏡頭,好不好玩?好玩。但是那就跟玩老爺車似的。好玩但是小眾。你不能指望大家都開老爺車生活和工作。

所以原生鏡頭必須要有,必須要快。

如果轉接索尼單反鏡頭呢?因為都是原廠,這麼一來的話,轉接的效果可能會更接近原生鏡頭。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這同時也是佳能和尼康的機會,因為如果這時候佳能和尼康也能用最快速度拿出全畫幅微單。也能轉接自己的單反鏡頭。佳能和尼康的單反用戶有一個算一個,買全畫幅微單,只會買自己的品牌。因為手機的鏡頭都可以通過一個轉接環被激活。

巨大的單反用戶基數,是佳能和尼康對於索尼最大的優勢。

再加上在相機領域佳能和尼康的品牌優勢。其實可以瞬間血洗索尼。單反什麼樣的碾壓,依然可以在微單市場呈現。

可惜,佳能對於全畫幅微單市場一直觀望。而尼康卻在斜路上越走越遠。

索尼在全畫幅微單的發展如同在溫室中的植物一樣,或者就像一個富二代一般,無憂無慮。

但溫室中一樣可以成長出好的莊稼,富二代努力起來簡直如虎添翼。索尼全畫幅微單並沒有因為沒有競爭對手而擠牙膏。每一代產品都在狠抽自己上一代產品,而且在瞄著單反狠狠出拳。

“索尼黑科技,索尼大法好。”這些可都是用戶給出的實實在在的評價。再加上這幾年索尼真真在玩命出鏡頭。現在提起全畫幅微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索尼。這如同太陽每天升起,下雨要打傘一樣了。

看看現在,誰敢說剛進入全畫幅市場馬上就可以和索尼微單分庭抗禮,馬上就可以三分天下?都是挑戰者而已。

目前全畫幅微單市場來說,索尼還是絕對霸主。因為三代產品同時在市場,價格從5000多到20000多都有,每一代口碑都不錯。各種先進黑科技沒有被超越,再加上別家沒有的鏡頭群。對,機身價格還低。

如果你要全畫幅微單的話,而索尼還滿足不了你的話,那麼你的需求可能就是忠於某個品牌,或者外觀不同的需要了。

而索尼的優勢,對於其它品牌來說都是致命一擊。

此外這兩年因為索尼全畫幅微單的強勢崛起。已經有不少佳能尼康單反用戶跳槽到了索尼全畫幅微單。而且只要你買了一支稍微貴點的鏡頭,基本上就被一個系統拴住了。因為清器材換門的花費都著實不小。

佳能尼康就完全不能挑戰嗎?其實也不是。

畢竟這兩家還有很多忠實擁躉。用戶對於品牌的忠誠度是一個品牌的寶貴財富。

所以其實佳能和尼康只要做好以下幾點,還是可以一戰的。

1、推出真正的有誠意的好產品。不要擠牙膏。

2、在產品發佈上銳意進取,不要讓用戶等待太久才升級。

3、轉接環對於自己的單反鏡頭儘量做到能實現所有功能,如同原生。

4、儘快推出鏡頭,越快越好。少出怪異的,多出實用的。

5、價格上要有足夠的誠意。

記住!

銳意進取,方不掉隊。

這段時間尼康Z6/Z7的風評並不好。所以看看上面的5點,尼康到底做到了什麼?被大家吐槽也不奇怪了。

微博上說三足鼎立,我卻不這麼看,也就是這個原因。我認為至少尼康在起跑線上已經掉隊了。這個還是在索尼已經套了尼康一圈的前提下。

還有一個細節。我和索尼的研發人員聊過,非官方場合的,所以我不評價真假。據說A7S是索尼看到了A7和A7R市場反響強烈之後才研發的。到推出都不到一年時間。而我去尼康總部拜訪的時候,尼康的研發人員告訴我,一臺旗艦單反他們研發了5年。沒什麼可驕傲的,我覺得是市場反應力太慢。這也是造成尼康處處被動的原因之一吧。

加快產品更新速度,不僅僅表現在市場的活躍度上,也讓用戶對於這個品牌有更大的信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這個品牌銳意進取的一面。

別再以做膠片相機的思路去考慮問題了,相機無非也是一個數碼產品。看看手機行業是怎麼做的。

所以戰國時代來了?我覺得沒戲了。這是寡頭時代。

所以三足鼎立時代來了?我覺得也沒戲。畢竟才剛加入戰局。

現在的全畫幅微單市場依然是索尼一家獨大。而新加入戰局的廠商,不管是佳能尼康還是即將發佈全畫幅微單的松下,都將是挑戰者的姿態。

作為挑戰者,看著遠處奔跑的索尼,只有跑的更快,步幅更大,充分利用自己在之前積累的優勢,才能趕上,才能談超越。

如果還是老傳統的跑步方式,被淘汰就是時間問題。

最可怕的是,索尼依然沒停下腳步,大步幅前進。

我想這篇文章會讓很多人不舒服,卻是肺腑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