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最近動漫《鎮魂街》塑造的人物形象"于禁"很火,一句"罪將於禁,願為曹家赴湯蹈火"

為他吸粉無數,大家很認可、讚賞他,為什麼呢?因為他到最後力戰身死,真正做到了為曹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到做到,是一條好漢。

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鎮魂街于禁

可是歷史上真正的于禁卻是在被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投降了的,這也是他自稱 "罪將"的原因,而且,他因為這次投降晚節不保,本來是曹操集團"外姓第一將"的他從此遺臭萬年,背上了不忠不義的罵名。

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于禁投降

勇敢戰死者流芳百世,懦弱怕死者遺臭萬年,這看似很合理。可三國降將不在少數,張遼徐晃張頜都是降將,為什麼他們都被給予正面評價,列為曹魏功臣,獨獨于禁例外呢?

于禁不被原諒的原因有三。第一條:貪生怕死。且看三國演義原文:禁拜伏於地,乞哀請命。關公曰:"汝怎敢抗吾?"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憐憫,誓以死報。"公綽髯笑曰:"吾殺汝,猶殺狗彘耳,空汙刀斧!見了關羽,于禁嚇得"拜伏於地",然後關羽問他為什麼敢抵抗,他又把責任推卸給曹操的命令,還厚著臉皮請求關羽放了他,發誓以死相報,這裝孫子也是沒誰了,當了幾十年的將軍關鍵時候說出這種話,為了條小命真是什麼都敢做,也難怪關羽怕殺他髒了自己的刀,我要是在現場也要踹他幾腳,別問為什麼,看不慣那慫樣。

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推卸責任

第二條:忘恩負義。曹操將中原最精銳的七軍交付于禁,對他委以重託,信任有加。可他呢?不僅瞬間敗光了家底,而且還以七軍主帥之身,乞降於關羽,不僅把曹老闆的臉面丟盡了,還完全冷卻了曹魏士兵的士氣,更要命的是他還知道很多重要軍事機密,這人為了活命像條狗一樣搖尾乞憐,誰能保證他不會洩密?於是,剛強了一生的曹老闆竟然被逼的都要遷都了,幸虧司馬懿攔了下來。可之後:操依允,遂不遷都;因嘆謂諸將曰:"于禁從孤三十年,何期臨危反不如龐德也!曹操的話字裡行間透露出沉重的失望和滄桑感,想想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被三十多年來悉心培養,親如兄弟的老部下背叛,多麼令人心寒啊,英雄遲暮本來就悽慘悲涼,現在又來這麼個打擊,曹操不久就去世了。

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晚年曹操

最重要的一條:虛偽無情。且看三國志對於禁的記載:昌豨復叛,遣禁徵之。禁急近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而斬之。大意是于禁攻昌豨,昌豨和于禁以前是好朋友,於是向他投降,諸將都認為應該把他交給曹操處理,但于禁卻按照"圍困後投降者殺"的法令直接殺掉了昌豨。這件事情上于禁自以為堅持法度,貼面無私,也獲得曹操"毅重"的表揚。可天道有輪迴,于禁怎會想到有朝一日他也面臨投降的處境,關鍵是無恥的他竟然選擇了搖尾乞憐,一個三十年來治軍嚴謹,鐵面無私,最號毅重的人竟然選擇了搖尾乞憐!那麼他之前的表現完全是為了打造自己貼面無私的形象啊,他自己本身就怕死,還殺投降的老友,整天裝嚴肅,搞法度,搞個錘子呀搞。想想看,一個好朋友找你幫忙,大家都認為可以幫他,要把他交給上司處理(曹操曾說:"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說明他不會殺昌豨。),你倒好,直接為了裝逼把他砍了,簡直無情無義。最噁心的是他三十年來以

毅重馳名,最後卻貪生怕死投降了。這就好比社會上某些人,表面正人君子,滿口仁義道德,背地裡卻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當然最形象的例子就是嶽不群了,這種人不遭千古罵名,難道還要寫首詩讚頌一下他三十年如一日天衣無縫的偽裝嗎?

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虛偽于禁

因此,對於于禁來說,投降這件事引發出他一系列卑劣的人品的曝光,這些背後令人鄙夷的人性才是他遭受千古罵名的真正原因。當然,這是個人粗淺見解,諸君若有高見,還望不吝賜教,在此拋磚引玉了。

于禁投降遺臭萬年,原因可不止怕死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