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简为要,SmartX开启超融合逐鹿之争


稳简为要,SmartX开启超融合逐鹿之争

「安稳简单,放心之选。」——胖头陀

正如同对自己的标示那样——“让IT更简单”,以一种极度简约而明快的风格,中国超大规模超融合领导厂商SmartX(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在北京朝阳区诸多使馆错落分布于四周的一家艺术中心,发布了最新的SMTX OS 3.5版本。

这是一款涵盖了双活集群和备份容灾两大增强的数据保护支持,以及块存储服务、虚拟化管理、运维管理等关键功能的产品。

SMTX OS 3.5的问世,意味着超融合架构支撑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成为可能,同时标志着SMTX OS在相关业务场景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或许这也正是SmartX选择当天会址的原因之一吧?

颠覆传统IT架构

“几年前开始建立概念、讨论践行到如今,从我们看到的情况来说,整个超融合架构对传统IT架构乃至IT市场格局的颠覆,已经变成了很确定的趋势。”SmartX市场总监库依楠表示。

稳简为要,SmartX开启超融合逐鹿之争

Gartner在去年发表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中,就明确将超融合系统置于最“热”的顶点位置。Gartner预计,全球超融合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8%,而中国市场则有很大的可能超越这个数字。

显然,与其他传统领域略微上行的增长趋势相比,超融合领域高高扬起的增长曲线令人心动。当然,这主要取决于用户,在经历了过去庞大系统繁杂的“烤”验后,CIO们对快速部署与管理简便的超融合系统真的是毫无抵抗力。

在报告中,Gartner还对CIO进行了一次调研。数据显示,34%的CIO已经将超融合应用于生产系统,23%的客户目前正在测试或是试用,25%的客户计划在12个月之内采购或评估。

也就是说,只有18%的企业在未来的一年里对超融合完全不加以考虑。恕我直言,商业世界已经构筑于信息系统之上,这里根本不存在理想化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拖在后面往往意味着出局。

当然,目前中国客户对超融合的接受比例远远还没有那么高,但是从库依楠的切身感受来看,SmartX接到的用户咨询需求是急剧暴增,远远超出了预期。

“超融合对传统IT架构的颠覆已成为必然趋势。”库依楠表示。

截至目前,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采用超融合的应用案例,其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涉入企业的核心关键应用,大量原先采用EMC、VMware、Dell等传统IT厂商产品的客户,开始转而使用SmartX的超融合系统。

诸如此类的示范效应和参考价值,也正在影响更多的潜在客户,他们开始乐于评估超融合系统,打消对于这一全新架构的顾虑。与此同时,资本层面对超融合领域也是兴趣日笃。

用户的采购一定来自两个原因,库依楠表示。其一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价值,其二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此前曾经有人认为金融行业是不可颠覆的,哪怕超融合产品的价格如何低廉。事实上,最近几年SmartX已经拥有大批的金融客户,包括国泰君安、招商证券、泰康人寿、渤海人寿、人保再保险等。

在金融行业之外,SmartX“收获”的顶级客户还包括金拱门、碧生源、万家乐、海尔、京东方等企业。这充分表明,SmartX在国内超融合领域扮演的不是跟随者的角色,而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从这些大型客户那里,SmartX“收获”的还包括它们对于超融合下一步发展的真实需求,因为这种需求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可以说,SmartX当初选择金融等“难啃”的行业绝对是一步妙招。

至稳致简,秒级响应

颠覆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它的背后从来都是各种交织在一起的强大力量在博弈。超融合对传统IT的替代也是一样,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某些困境和难题。

SmartX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张凯表示,这主要集中在核心应用场景,比如核心的数据库和生产系统能否满足业务的RPO(复原点目标)和RTO(恢复时间目标)要求,对应的容灾能力如何,是否有更智能、更高级的管理系统……等等。

稳简为要,SmartX开启超融合逐鹿之争

SMTX OS 3.5正是SmartX在历经了长期的自主研发和潜心打磨,在多个版本的迭代基础之上,对以上各种问题以及用户层面对超融合应用尚存质疑的正式回应。

通过大幅提升 “可靠性” 和 “易用性“ ,SMTX OS 3.5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在带来最高级别数据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同时,实现极简的部署及运维,这也是此前版本和当前市场上其他国内厂商产品难以企及的。

譬如在双活集群方面,SMTX OS 3.5可以在底层数据上做到实时同步,能够满足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核心应用场景的需求,在同城多个数据中心实现RPO=0、秒级RTO级别的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SMTX OS 3.5实现的双活并不仅仅指存储层面的双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一个超融合的软件架构里面,对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以及监控部署等在内的整个IT基础设施,提供站点级别的容灾和保护功能。

张凯表示,SMTX OS 3.5提供了所有的一站式功能,客户只需要在界面里做简单的双活配置,就可以实现IT基础设施容灾的保护,在提升核心系统的超融合使用体验之外,大大降低了IT管理员日常的运维负荷。

此外,通过支持独立的块存储服务,SMTX OS 3.5实现了从虚拟机到物理机的业务,从敏捷性的云应用到稳态的数据库应用的完整支撑,企业整体IT基础架构由此被进一步简化。

与此同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SMTX OS 3.5提供的跨城市数据保护和容灾功能,现在也只有极少的厂商具备。SMTX OS 3.5与别家具备此类功能厂商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SmartX完全不同于那些存储厂商的传统角度,而是从整个IT基础设施的高度进行数据保护。

对于客户来说,SMTX OS 3.5意味着他们可以不断降低基础架构层面的压力,并且通过更加简化和高效的一站式功能,实现自身的业务升级与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拓展生态,开启未来

毋庸讳言,SmartX虽是国内最早开始专注于超融合领域的厂商,但随着超融合在近几年持续升温,SmartX面对的是国内超融合领域群雄环伺的激烈竞争,SmartX 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足够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引领行业发展的自信。

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市场统计中,SmartX在超融合纯软件市场的份额达到了5%。虽然看似不多,但SmartX已经是市场的领导者之一,这也表明当前的超融合市场具备足够的活性,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完全可以“吹皱一池春水”。

在此前多个版本的演进中,SmartX已经收获了大量价值客户和关键行业的深厚积累,通过最新的SMTX OS 3.5,SmartX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拓展,将既有的经验复制到更多行业中。

库依楠表示,SmartX之所以得到众多客户的选用,主要是由于产品特性表现突出,譬如在金融行业的交易性能测试中,SmartX很多情况下都超出了国外一线的竞争对手,而且由于拥有出色的技术能力,SmartX的计算资源和内存资源占用又是业内最低的。

此外,SmartX的可扩展性一直为业内广为称道,超大的部署规模在整个超融合领域都是领先的。这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联通沃云,这个案例从2016年就开始部署,至今已运行了两年多,整体规模超过3000个节点和40PB的容量。

凭借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和架构,SmartX从2018年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SmartX已经在北美、欧洲和日韩注册SMTX OS的商标,这是SmartX超融合架构的核心软件,也将是超融合企业云的核心操作系统。

SmartX会始终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在最核心、最稳定的基础架构方面坚持自主开发的策略,同时也会借鉴亚马逊AWS的做法,在客户需求的外围服务等方面,联手第三方生态,共同构建整个的企业云方案。

据张凯介绍,为了让客户的核心应用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体验和业务效果,目前SmartX的研发团队已经开始对4.0以及之后的版本去做更进一步的新功能开发和设计。

针对数据库之类的核心应用场景,现在的全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SmartX会进一步提供全闪场景下的SLA保证。同时根据企业云的发展思路,SmartX会提供包括多租户、自服务等高级功能,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运维和管理。

张凯最后表示,SmartX还会进一步拓展生态,包括对K8S容器的支持、提供应用中心等举措,支持第三方厂家将其应用嵌入进来。通过相互的合作,为用户带来最完美的超融合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