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

官破晓


新兵怕炮,这首先是心理上的震慑。对于初上战场的新兵,面对敌方火炮铺天盖地的轰炸,肯定要被吓到。其次,主要是没有经验。抗战时期,有时候被招来的新兵往往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被投入战场,他们经验不足,面对火炮轰击这么大的阵势,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躲避。但是很多人没有经验,躲又不会躲,而且由于极度地紧张、害怕、慌乱,都会选择趴在地上。其实这是很要命的,趴在地上的新兵往往会被震死。在猛烈的炮击下,身子匍匐贴地,即使震不死,也会被震得内脏受损,在随后的几天里就有可能死亡。炮击过后,很多趴在地上的士兵,表面看上去没有伤口但是一动不动。这时候如果去扶、去抬他的话,马上就会七窍流血,这很明显就是被震死了。

有经验的老兵,可以根据炮弹飞来的声音判断是何种炮弹,甚至可以辨别炮弹飞来的时间、方位等。这时候老兵会寻找掩体并抱头蹲在地上,这样下肢就可以缓冲地表传来的震动。炮弹的杀伤力非常恐怖,除了直接命中和依靠冲击波近距离杀伤外,炮弹弹片更是战场上杀死士兵的头号杀手。所以面对炮击,最好躲在深深的战壕里头,如果实在没有掩体,那就蹲在弹坑里,因为从概率上讲,两发炮弹落在同一地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真上了战场面对炮击,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听天由命。

在二战时期中,常规的大规模阵地战时火炮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哪一方的炮击能力达到对方的五倍以上,那基本上就是赢家了。在抗战时,豫湘桂大规模溃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炮击能力的差距,有资料显示,当时日军的炮击能力达到了国军的百倍左右。当然在现代信息化作战中,反炮兵雷达大量装备部队,对方的炮兵很可能在第一发炮弹打出去之后很可能就凉了,或者只能打一炮换一个地方。

老兵之所以怕机枪,是因为这玩意儿不好躲。机枪子弹飞得多快,如果被对方的机枪手盯上,只要一听见枪响,那子弹就已经飞过来了,根本就来不及躲避。而且,机枪可以扫射、可以点射,不像火炮那样通常只是进行一个面的整体打击。所以在枪林弹雨中,老兵面对机枪是很头疼的。


兵说


155火炮见过没有,比你们的迫击炮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你们这些新兵啊,还是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实际上,炮兵作为一种概率面覆盖武器,其打击效果主要体现在总体上。当真正要你命的炮弹来的时候,怎么躲都没有用。要是稍微掩护一下,阵亡的概率会小很多。所以有经验的老兵会迅速寻找掩体,如果由堑壕都会快速的躲进防炮坑(《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就有躲进放炮坑的细节)

即使没有掩体,在野外环境下被炸了一轮,还活着的士兵会迅速冲到炸出的坑里,甭管怎么说,有点高度差和掩护,四飞的弹片还是能挡住一点(空爆弹当我没说)。

正因为火炮袭击的概率性和覆盖性,有经验的老兵都不怕了。毕竟该死的跑不掉,不该死的躲起来死不了,所以老兵不怕炮。

新兵不行啊,还以为自己的腿能跑过炮弹,还认为自己能够躲得过去。这种兵挨两轮炮,没死的就成老兵了。

但是机枪不一样了,机枪火力压制那是实打实的,没有掩体就是个死,跑不掉的。而且被火力压制摁死在地上无法机动,对面的枪榴弹,摸上来士兵的手榴弹,精确的迫击炮弹都可以轻松的把掩体后被钉死的老兵干掉。这个不是概率的问题了,这就是战术和技术的考验了。

因此有新兵怕炮,老兵怕枪之说。


军事观察员东旭


那第一个就来说说新兵为啥怕炮啊,因为刚上战场的新兵没有看过铺天盖地的炮火,也没有被炮弹吓过,固然对声音大还有覆盖面积大的炮火产生恐惧,还有一点刚刚上战场的新兵炮弹的至伤致残率很高。那我现在说一个关于国军新兵的故事吧:那一次战斗火炮轰鸣,到处都是炮坑,在那一次伤亡似乎很高,最后活着回来的士兵表情呆滞,反应很慢还吃不下饭和任何食物,过几天之后就死了很多人,那个时候很多老兵都认为那些新兵都是被吓死的,甚至还去笑话他们,但是过了几天之后医生把尸体拿去解剖后发现那些新兵的五脏六腑都被震碎,那种情况下应该当场死亡啊,最后被确认为他们一听到炮弹的声音就趴在地上,但是由于炮弹炸在地上后和内脏共振,所以震碎。后得出一结论,当炮弹来临时最好的做法是就地抱头蹲下,而不是趴下。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老兵为什么怕机枪嘞:老兵怕机枪不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老兵见多识广经常听那炮火的轰鸣声,已经可以做到冷静的规避跑火了,但是机枪规避不了啊,机枪的扫射范围广,且火力持续性强,堪称收割机的怪物。这玩意凭借老兵的机智和身手也很难躲开,在机枪面前众生平等,除了有重装甲的部队。而且火炮往往不会致命,但子弹却不同了,只要一颗小小的子弹打到人体重要的地方就可以直接要命,而且机枪密度十分的大,在冲锋的时候机枪效果更加显著,如果没有重装甲掩护两挺机枪压在阵地上没有个几百个人还真冲不过来。

还有就是现在由于全自动武器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不惧机枪了,两三个持自动武器的步兵已经可以压制住机枪了。


贞观防务


这个问题当年在部队中就专门询问了一下老班长是什么根据?这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军营生活时间长短及实战经验来决定的。

没当过兵的普通民众,对于武器的概念更多是从电视或影片中来了解,比如一场战斗万炮齐发,场面宏大壮观,然后对方就败了。一般军事题材电影都是这样的套路不是~~可实际上在战场上,火炮确实威力大,但是在知道有炮击的情况下,基本部队都是要躲避的,如在进攻作战中,对方的火炮有时可能拦截的不那么及时,反而要相对安全一些。因为一旦突入到敌方阵地,对方的火炮会因为怕误伤己方部队,而停止炮击。

另外在部队中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很少有两发炮弹会同时命中一个弹坑。所以你躲在一个被前一发炮弹炸开的弹坑里,被第二发炮弹炸的可能性会低一些。因为火炮这种超视距的火力支援,只要瞄准时偏差一点,到达目标时偏差的距离就会成数十上百米,尤其是对付单兵目标,火炮更是有些力不从心,只能是依靠饱和轰炸来提高伤害率。但炮弹不是天上刮来的打个没完没了,总会有火力间歇。对于新兵来说,初到战场必定腿软,再被炮火一通炸,肯定吓得要死。不尿裤子已经是条汉子了。但对于老兵来说,明白其中的套路自然心中有数,不会那么害怕,真被炸到也实属点太背~~天上收你~~

但是对于机枪来说,这种视距内的支援武器,尤其是在进攻作战中,作用明显。有经验的射手,可以根据精确的点射压制一大片。所以一般班排连或更高级的进攻作战中,要优先对付像机枪手,火箭筒手,迫击炮手这类的高威胁目标。如果不及时消灭,会给己方的进攻作战带来严重的伤害。二战盟军登陆时,一名德军机枪手一人一枪射杀了3000多盟军士兵,其杀伤力远比火炮在多。我军班组进攻中,老兵或班干部要带头冲锋的,在面对方有经验的机枪手威胁下,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是设在碉堡内的机枪威胁更大。所以才有了老兵怕机枪,新兵怕炮的说法,这本身并不是官方说法,只是一代一代当兵的口头传下来,但具体怕什么?这种说法对不对,还要分不同的情况来看待。


另外,部队中还有一种说法是“新兵怕哨,老兵怕号”。新兵怕哨是因为刚入军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训练,班长一吹哨就代表有训练,或是半夜的紧急集合。而连里的老兵听到这样的哨,都无所谓知道没有大事,就是训练。反之,如果部队吹起警报号,那则代表有任务,很可能还是实战任务。这意味着要上前线~~ 所以时间一长,老兵都知道连里吹哨那基本没大事。但是一旦部队有号,那么情况就可能比较紧急。当然,这个号主要是指警报之类的有实际任务的号声。因为平时部队的起床就寝开饭集合也都是用号来体现。只不过声调不同代表的意义不一样~~具体什么号声干什么事?在部队待几天就会有了解的。


鼎盛军事


因为老兵深谙概率论。别看概率是初中高中学的知识,但是掌握好了正确运用到恰当的时机,就能知道士兵的人生三观,乃至战争观。


很少有老兵喜欢研究克劳塞维茨、马汉啥玩应的,有那时间不如打打够极呢!但是,战争观又无时不刻不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谁让他们穿上了军装。


老兵不怕炮,是因为炮弹的密度相比机枪弹的密度,那就是一粟之于沧海。而且,不会有两枚炮弹落在同一个弹坑。在防御战斗中,只要老兵跳入一个弹坑,他就是想被敌军的炮火准备炸死,也死不了。

新兵就不一样了,他们以为每枚炮弹都能命中他们的左心房呢,所以害怕,慢慢就好了,就像他们当了老兵继续收拾新来的一样。


军林天下


这个说法确实为,也有一定的道理。新兵与老兵都是兵,只不过经验多少的问题,由于经验不同,面对不同的危险所做的判断有所不同吧。从表面上看,大炮比机枪的威力更大,一发炮弹下来,少说几百平方米的杀伤面积,其爆炸的声音也大,给人的视感与听感冲击相当大。

这让缺少经验的新兵,尤其是第一次遇上时,自然要紧张,这就是所谓的新兵怕炮。可是它的许多细节没有考虑。炮兵威力是大,但是要比机枪好防。炮弹从空中下落时,与空气摩擦时。会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本身就可以提醒炮弹来了,给大家反应时间,而且不同的弹种,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也有所不同,老兵借此可以判定,这炮弹的落点距离自已有多远,从而明白威胁的大小。即然有预警的时间,那怕只有一秒,又知道威胁大小,那么足以让人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

炮弹的散布很大,而且威力在不同情况下,也有所不同。以122毫米杀伤爆破弹为例,其单发杀伤面积800平方米,这是对立姿状态下的人员,如果为卧姿的人员则只有310平方米,下降达6成以上,对于堑壕内的人员则只有24平方米。所以老兵对炮的反应没有新兵那敏感,只要会听,会躲,安全性高。

机枪的威力看上比炮要弱多了,不直接命中不杀人,射程也近,至多1000米,给人的视感与听感冲击也不强。可是在实际上,威胁更大。机枪个头小,它不射击,你根本不知道它在那里,子弹以超音速的速度飞来,听到声音时,子弹也到了,看到枪口焰再反应也不算早了。几乎就没有预警时间,也难有反应的机会,被机枪压制,比受到炮击的威胁更大。这时的反应等等,要比对付炮要高许多,难度更大,故有老兵怕机枪之说。


讲武堂


为什么说“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 其实这是过去我国的特殊情况,在过去我国炮兵数量非常少,而且主要都是小炮,实际威力一般。

在战场上炮火密度非常小,而且也不持续,有经验的老兵都不会怕这些。为什么在20-30年代,驳壳枪突击队在我国非常盛行?就是因为炮火稀疏,几百个不怕死的老兵拿着驳壳枪就可以突破师级部队的防线。

到了抗战这种战术就不行了,原因就是日军的炮火相对太密集,大规模手枪冲锋已经行不通。因此在过去,我国老兵最怕机枪,因为机枪点射都是瞄着打的。

而且从1911年以来,我国战场上的火力骨干一直都是重机枪,新兵害怕大炮主要是爆炸威力和炮弹的呼啸声,确实很恐怖。真正的欧洲战场、抗战战场等,火炮还是主要的杀伤手段,50-70%的人员损失都是损失于炮击。

苏军那种几千门大炮的密集速射炮击,很快就能轰开德军1个集团军的防御纵深,给苏军坦克集团军打开通道。那种杀伤力和摧毁能力可不是机枪可以比拟的,说到底火炮才是真正的战场之王。


深度军事


“新兵怕炮,老兵怕枪”这一说法,是针对传统步兵而言。中国20世纪初的步兵,主战武器装备是步枪,新兵训练也多以步枪的操作使用为主,比如瞄准击发、分解结合、步枪拼刺等等,平时很少进行炮兵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使是学习过炮兵的作战原理,当时也没有现代的声光电条件,给士兵以直观的感受。

因此,这样的新兵初一上战场,无论是遂行步兵进攻战斗还是阵地防御战斗,都免不了遭受对方的炮火打击。试想,在战壕里准备了几天时间,端着步枪准备向前方射击,这时对方的炮弹铺天盖地砸了下来,不仅新兵承受不了,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未必不害怕。

这场景在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里就有所体现,片中苏团长在闽西新招收的客家新兵,没有经过培训就开始了长征之路,还要担负艰巨的断后任务。第一次阻击战中,敌方炮火强烈,很多新兵都在阵地里乱跑,所以造成了更大的伤亡。于是,师长陈树湘在此后的战斗中,都会给各团长打电话,让他们把阵地后撤50米,这样一来,就可以迷惑敌人,减少在敌炮火准备时的伤亡,遗憾的是,很少有团长听他的,团长们大多以作战勇敢为名,善意地回绝了陈树湘。

老兵怕枪就更好理解了。重机枪其实比大炮更可怕,因为它的火力打击更有针对性。当士兵趴地上匍匐前进或在战壕里射击时,一阵猛烈的机枪朝你射来,那是什么后果。所以直到现在班用机枪仍然被装备。比如把机枪用到炉火纯青的牛人美国陆军巴斯隆两挺机枪掀翻3000日军,德军奥马哈之兽海恩·塞弗罗,一个普通的德国国防军下士干掉一个团,可见老兵为什么怕机枪了,因为他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枪,射速最高的机枪。“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


利刃军事


新兵怕跑老兵怕机枪这其实是战场的一个真实写照,是被实战所证实的。

首先说火炮,火炮被誉为是战争之神,很多武器系统上都安装有各种各样的火炮系统,最常见的加农炮榴弹炮、舰炮,再比如高射炮、机关炮等,都是火炮的发展分支,而火炮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强大的威力,首先是强大的声响能震撼很多初次登上战场的新兵。其次,其本身威力也很强,爆炸产生的碎片而冲击波,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刺激,甚至活活把人震死,所以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而言,首先就会被这种武器所震撼。

不过火炮的攻击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难以对付,除非是高强度的饱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工事防御体系很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不过一般情况下炮击落点不会重复,而且防护措施(比如战术动作)到位的话,是能生存下来的。

而机枪,首先机枪不同于火炮那样,机枪是直瞄武器,要比火炮方便得多。而且机枪的射速较快,容错率高,火炮在一定距离上很难精确命中敌人(尤其是榴弹炮等曲射火炮),只能通过猛烈的火力进行覆盖来杀伤,而且装弹较慢,需要构成一定的火炮集群才有效果。而一挺机枪则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封锁住敌人,而正是由于机枪的重要地位,很多机枪手实际上还是由老兵担任的,这样一来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机枪的火力,取得更大战果。

而如果被一个机枪手注意到,那就很难在其手上生还,影视作品中的通过跑动躲避机枪攻击是很难实现的,事实上在开阔地上一旦被机枪锁定,生还的几率很低。士兵跑动几米的距离,而对于机枪手来说,仅仅是稍微移动一下枪身而已。所以实战中老兵们都是比较注意敌人机枪的,而且实战中像机枪这样的目标也是优先给予打击摧毁的。


战争之王


哈哈,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这句话不才回答一个关于战壕的问题的时候所讨论过,经多位条友指正,此话并不符合实际。原话是新兵怕炮,老兵怕号。大炮一响,新兵大多就蒙了,不知躲避,也不会躲避。而冲锋号一响,新兵老兵都要冲,各凭天命,老兵的所有经验都无从施展。冲锋的时候,新兵老兵都怕机枪,机枪又叫战场大扫帚,一扫一片,躲都没处躲。西方国家冲锋一般是吹哨,就是体育老师吹的那种,老毛子政委的哨一响,就代表着地狱的大门已经打开,不论是对敌人还是自己人。

需要指出的是,机枪能够造成大量伤亡的时代是一战时期。那时候各国陆军还保留着十九世纪大兵团队列冲锋的习惯,但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这种冲锋成了屠杀。一战时期的现役动辄伤亡几十万人,可见机枪的可怕。

二战时期主要的杀伤手段是炮,美军进攻前的火炮覆盖基本上可以让对手失去大部分防御工事,对作战人员的消耗也很可观,随后的进攻就剩下扫清余敌了。但这催生了钢筋水泥铸造的永久式工事,一般的炮火不起作用,诺曼底工事里的机枪对登陆的美军也造成很大杀伤。

现代军人也有这个顺口溜,叫什么新兵怕号,老兵怕哨。新兵训练都睡不饱,起床号一响,心里就咯噔一下。老兵习惯了听号起床,最怕三更半夜的刚睡着,一声哨响,又要紧急集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