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極簡的古詩詞,不超過20個字,但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7首極簡的古詩詞,不超過20個字,但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1.

《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賞析:首二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豔,香氣遠布,讚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

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2.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賞析: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的辯證法。


7首極簡的古詩詞,不超過20個字,但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3.

《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詩中,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裡,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4.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7首極簡的古詩詞,不超過20個字,但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5.

《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賞析: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6.

《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賞析:全詩通俗易懂,前兩句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後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迴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7首極簡的古詩詞,不超過20個字,但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7.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了: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