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媒体人的“整体编辑”思维?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大众精神需求的提高,人们对新闻作品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新闻节目已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中的“整体编辑”思维,显得至关重要。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是对新闻信息内容、页面编排等操作层面的提升。

「探讨」如何提升媒体人的“整体编辑”思维?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类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新闻工作中的“整体编辑”思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从宏观层面来看,整体编辑是指新闻工作者要综合考虑每条新闻每个版面之间的和谐,促使整本刊物和外部环境能相得益彰。从微观层面看,是指新闻工作者为让新闻真正做到有品质有影响力,对新闻事实的深层分析、角度评述和问题探讨,从不同媒介传播的角度去综合理性判断,对新闻事件融入更多的编辑思想,能够围绕一条新闻实现配置相应内容、新闻优化增值的整体效果编辑。

一、将复杂的信息传播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

将这种“整体”思维引入到新闻编辑中,亦同样适用。在新闻事件发生时,不管媒体如何融合,内容建设依然是根本。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摒弃之前的各个部门或不同机构之间的资讯争夺战,而是首先思考新闻事件应该让谁知晓?知晓多少?如何知晓?以及大众知晓新闻事件之后的反应会如何反作用于新闻媒体?新闻媒体获得大众的反馈之后应如何应对?继而促进新闻事件的解决。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它们各有优劣,能否互补共赢?通过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成为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传统媒体的价值是其产出的优质内容能力,这正是以渠道制胜的新兴媒体最为看中也相对缺失的核心资源;新媒体的让内容变成“产品”、读者和观众如何成为自己随时了解的用户,这正是传统媒体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融媒体最重要的是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边界,实现优势互补,带来“四新”(即新内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营销),最终达成共赢。

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模糊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存格局。新旧媒体在现有媒介格局中各占一席之地,并不断细分媒介市场。这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的关系,已再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任何媒体都可以成为对方的竞争对手。在保持原有介质优势的同时,媒介之间开始互相借鉴传播方式,从而实现媒介功能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媒介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媒介终端的高度融合。

二、整体编辑的整体原理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虽然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但在目前的新闻理论和实践中,一般而言,对新闻编辑工作的理解都是彼此孤立和分割的。

那么,身处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面对热门突发新闻事件,首先应该拥有的就是“整体编辑”的思维意识,各个不同媒介机构的从业者应弱化“自身媒介特质”的属性,无需过多考虑是通过“纸质、广电、网络、手机”等何种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将具象的局部的媒介思维转到整体的全局的编辑的思维道路上来,真正从新闻事件本身出发,去进行整体编辑加工,不同平台、渠道和媒介之间的协同合作应该是自然的联动效果。融媒体时代需要的是一个媒体机构的多介质运作。

三、增强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显性及隐性互动

“互动”是新闻传播的一种形式,是新闻编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一个信息流动的回路,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交流沟通,而且是一种即时的反馈。传统意义上的互动基本上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初级群体的互动,而融媒体时代的互动已日益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以大规模的现代化传输手段为媒介的间接互动。在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字面上理解仅仅只是传者单方面的传播活动,而实际上广泛的网民作为新闻传播的另一个主体,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新闻传播其实可以理解成为一个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

「探讨」如何提升媒体人的“整体编辑”思维?

融媒体时代不仅会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间的融合,且会实现专业媒体与自媒体间的融合,同时促进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整体编辑”能够使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信息传递时,减少单纯粗暴的对受众的感官和心理刺激,而增加不同的互动模式,使受众真正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此时,新闻工作者不是主要传播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受众平和畅快的表达,监测受众对新闻事件主要关注点的趋势,并根据实战经验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对新闻事件的走向给予充分的预后。

全媒体背景下,各类媒介间高度融合,媒介产品的多样化以及Web2.0应用的不断普及,这一切都为受众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参与传播和进行交流的可能性,使受众由单纯的受者角色转向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角色,由单纯的“读”“听”“看”向“写”“制作”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地创造信息发展。这一转变不仅赋予了普通公民新闻报道者的崭新角色,也直接导致了“公民新闻”的出现。尤其在新闻事件现场,他们可以用手机、微博等在第一时间发出信息,表达观点,扮演着“公民记者”的角色。“公民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对信息的垄断,这在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显得尤为突出。以2010年11月上海胶州路大火为例,在发生火灾后的第1个小时里,原创性的信息超过百条,图片达到数十张,远远超过了传统上认为的报道速度最快的通讯社的报道。

因此,整体编辑思维带来的传受互动并不仅仅给予了受众对于所阅读信息的一种评价与反馈的权利,它还使受众在新闻事件的进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互动的思维意识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大众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参与社会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改变了大众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心理关系和互动性质。

「探讨」如何提升媒体人的“整体编辑”思维?

四、如何提升媒体人的“整体编辑”思维?

首先,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而言,整体编辑思维从总体上强调的是整体的策划性、内容的思辨性、议程的设置性和制作的多媒体性,对融媒体时代媒体的新闻生产的内容选择、形式呈现、传播渠道进行综合考量,强调透过有目的的编辑、整合来传递出新闻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它不是要对所有内容源、相关数据进行集纳,不是要运用所有报道手段,而是从问题着眼,从新闻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从页面编排考虑,对新闻源进行一定的筛选,对入选的内容进行恰当的摘编。

其次,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全媒体背景下,媒体人不再是为一个单一的媒体服务,而是为媒体集团内的多个媒体平台服务。记者采集回的信息,要既能为报纸供稿,又能为广播电视制作节目,还能为网站、手机媒体提供稿件和图片等。因此,与强调传播者的调查研究能力、新闻敏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传统能力相比较,职业传播者能力结构的现代版本,更加强调多媒体传播能力,即掌握多媒体技术,能够熟练而快捷地搜集、发送、处理各式文本、照片、图表、动画、视音频等材料,其中也包括由这种多媒体能力内定的多语言符号的编码解码能力,即熟练运用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当然,要成为“全媒体型新闻人”,还要注意培养多媒体报道的思维和理念,懂得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才能将信息资源转化成不同的媒介产品,进而提高多媒体传播的能力。全媒体时代,专业记者的核心价值已不再是采集一般信息,而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筛选、探寻、鉴别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有序整合和立体呈现,帮助受众更加真实、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当今社会,谁拥有更强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谁就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全媒体时代要求新闻人具备宽口径、多复合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基础知识,掌握跨媒体的技术技能,又要努力从心理上走近受众,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并及时将他们所需要的内容送到“家门口”。

要培养多种敏感力,在媒介融合、创新、变革日新月异的全媒体时代,优秀的新闻人除了要对新闻的喉舌功能敏感,对新闻的社会使命敏感外;还需要其他一系列的敏感力,其中包括:对未来媒介形态及发展趋势敏感;对新媒介产品生命周期敏感;对其服务对象敏感;对人们的基本需求敏感;对新媒介技术带来的生活形态的改变敏感;等等。这一系列的敏感意识加上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媒介技术使用能力,是当今时代所呼唤的优秀新闻人的媒介素养。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传统与新技术、新模式共存的时代,在新旧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媒体人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媒体人只有适应环境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培养多媒体传播能力、信息选择与整合能力,并以批判性思维坚守事实叙述和新闻职业道德,才能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闻人。提升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不仅是个人实现自己职业理想、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是媒体加强队伍建设、壮大自身实力的需要。对整个社会来说,新闻人媒介素养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因此,提升媒体人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