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償援助該國20萬輛「軍車」 讓法美吃盡了苦頭

提起自行車這種交通工具,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但提起自行車部隊,恐怕知道的人並不算多。自行車最早是1791年由法國人西夫拉克發明的,1888年英國工程師斯塔利生產出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該車裝上了車閘,橡膠車輪,因此他被稱為“自行車之父”。


中國無償援助該國20萬輛“軍車” 讓法美吃盡了苦頭


1888年英國迅速組建了世界上首支自行車部隊。“自行車”一詞出現在我國,不過百餘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腳踏車”,而第一個將其稱為“自行車”的是清末人張德彝。自行車到底何時出現在北京?其實並無確切的記載。據傳,北京的第一輛自行車是19世紀70年代由外國人進獻給光緒皇帝的。據說光緒皇帝對自行車倍感新奇,在洋人的“指導”下,試著騎了幾回,覺得很有意思,但卻受到慈禧太后的干涉,稱之“一朝之主當穩定,豈能以‘轉輪’為樂,成何體統?”。而有確切記載中國第一個騎自行車的是末代皇帝溥儀。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溥儀還叫人鋸掉了宮門門檻。


中國無償援助該國20萬輛“軍車” 讓法美吃盡了苦頭


舊中國工業落後,自行車屬於奢侈品,軍隊中少有裝備。上世紀30年代宋哲元的自行車部隊屬於其精華中的精華。抗敵眾中,敵後的八路軍有時也能繳獲或購買自行車組成部隊,機動地打擊日偽軍。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不但成為頭號自行車大國,中國自行車還讓法國人和美國人嚐到了厲害。

越南進行抗法戰爭時,新中國給予了大量援助。當時越南北部到中國邊境交通狀況極差,只有叢林、山地小道,汽車開不過去,人扛肩挑太慢。為此,中國改造了2萬輛自行車,每輛能負載200公斤以上,用這4萬個輪子,把越南士兵、武器彈藥運往前線。依靠2萬輛中國自行車的補給,越軍在1954年取得奠邊府大捷,殲滅法軍1萬多人,最終迫使法國退出越南。


中國無償援助該國20萬輛“軍車” 讓法美吃盡了苦頭


此後,美國又代替法國出兵越南,越美雙方展開了慘烈的搏殺。越共佔據北方,派出大批部隊,源源不斷穿越“胡志明小道”南下,在南部地區展開游擊戰。這時,中國“老大哥”又出手了。上海自行車廠在1965年研製出了第一種軍用自行車——永久26軍用自行車,車架使用堅固錳鋼,每輛車負重200公斤到35公斤,車神輕便、機動性強。這些軍用自行車一投入到越南,頓時把越南軍人的運輸效率提高了二三十倍,使南部的游擊戰獲得了充分的支持。在隨後的近10年中,中國總共無償援助了越南約20萬輛軍用自行車。越南人用這些軍用自行車,將100萬部隊和數百萬噸作戰物資輸送到了南方。1965年8月,為了執行援越抗美運輸任務,解放軍昆 明軍區特別組建了一個“自行車連”,代號昆字366部隊52分隊。如今這個曾經接受中國巨大的援助,卻不思感恩,與曾經的死敵眉來眼去牽制中國,實在是令人寒心。


中國無償援助該國20萬輛“軍車” 讓法美吃盡了苦頭


目前,雖然科技發達,各種戰車應有盡有,但軍用自行車並未完全淘汰。近期,美英工程師正在研製一種“懸浮自行車”。這種車從外觀上看,有點類似電影《星球大戰》中的懸浮飛車,具有類似直升機一樣的功能。根據現有信息,這款“懸浮自行車”內部裝有小型螺旋槳,在螺旋槳快速壯大時可以產生足夠的升力,使得車輛能夠騰空而起,離地飛行。當然,也有可能是通過螺旋槳產生強大的“氣墊”,類似一輛輕型氣墊船。參與設計研發的技術人員說,該車未來不但可以用於作戰,還可以用於急救和援助行動。


中國無償援助該國20萬輛“軍車” 讓法美吃盡了苦頭


據悉,美國國防部看中了“懸浮自行車”的多用途、多功能、能扮演多種角色的特點、“懸浮自行車”接下來的研究和發展將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爾福德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