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这届年轻人是我见过的最勤俭节约的一代。

当代年轻人一天的快乐是从外卖开始的。

年轻人点外卖,没有半个小时是解决不了的。

临近饭点,掏出手机打开美团,首先决定的不是吃什么,而是点进今日特价,要是能花9.9解决,好心情就会从这顿饭开始。

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不过能花9.9就解决的几率,大概比中彩票高那么一点点。追求精致生活的年轻人从来看不上这些,9块9换回的大排,谁知道是哪朝哪代生产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点进美团的第一件事是看满减力度,那些满30减2、满60减5的,决不在考虑范围内。至于没有满减的,不好意思,根本不会就出现我的推荐列表里。

除开满减这个大招,没对比一下美团、饿了么、淘宝……总觉得自己亏了。

点份外卖,就跟去后宫走了一趟。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图样。

昨天和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被他拖进一个群。

群里五百多人,每天交流靠红包维持。

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不你误会了,不是你理解的那样,是各种外卖app的分享红包

群里每天最活跃的时候是上午10点半,从“有红包吗?”开始,大家纷纷发挥起乐于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虽然全程无交流,但大家十分有默契地抢完了所有份额

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这种红包一般都是满35减0.5、满35减1、满35减2,要是不小心抢到了满35减5,我建议你去买彩票。

总之,这个群打开了我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以前点完外卖的我从来不屑分享这些红包,现实让我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能省一块是一块,都是没钱害的我。

满减虽然带来很多快乐,但一般的智商根本配不上满减。

每年10月份,大家对购物的热情仿佛进入休眠期,逛淘宝很有默契的都只逛不买。

大家都在等双11。

从光棍节到购物狂欢节,马云爸爸成功地抢走了男生们的主角光环。

每年双十一的零点,能产生多少熬夜欢呼,就能传出多少捶胸顿足。

前两年还好,我的智商能够让我能在这一天节约三杯奶茶的钱。这两年,什么秒杀、天猫红包、购物津贴、大额满减优惠券……让我在这些商品中迷失了自我。

我所有的快乐,都是满25减10带来的

除了对与第二件半价、一分钱秒杀这些商品有着失之交臂的遗憾,更能产生一种“我十几年的数学都白学了”的疑惑。

这样的勤俭节约的后果是身边多了很多没用的东西。

首先是我的肥肉。抱着这种“不凑满满减都觉得自己亏”的心理,每顿外卖我都仿佛吃进去三斤食物。

本来午饭只想点份饭的,发现没够满减额度,那就再点份菜吧,诶,加瓶可乐好像也没差嘛。

本来只想点个中杯奶茶,发现没到起送额度,那就加点珍珠加点红豆椰果西米露吧。

再多5块钱就能买份红烧肉

再多3块钱就能买份鸡排

再多2块钱就能买瓶可乐

四舍五入,相当于白吃白喝。

淘宝购物亦如是。尽管这两年我都尽量克制着自己的购物欲望,但每次看到躺在账号里的满199减100的优惠券,满300减50的购物津贴,都觉得自己损失了一大笔。

为了省这50块钱,我多花了250。

在满199减100、满300减50这些眼花缭乱的购物券中,我们都忘了逛淘宝的初衷是为了省钱

目前为止,我家里很多多余的东西,都是靠满减得来的。

去年领券买的50块半身裙,为凑运费买的9块9香薰,还有满199减100的尚未拆封的书……

这些物品填满了我的空间,却形同鸡肋。它们发挥的最大作用是在我满减下单那一刻的心满意足,但之后,放之无用,弃之可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束缚人的淤泥。

日本杂物管理专家山下英子曾提出一个理念——“断舍离”。她认为,不管东西有多贵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而断舍离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扔东西,而是身边只保留最有质感的东西,多余的东西坚决不买。

便宜的东西带来的快乐是有限的,如同这些满减而来的东西,你为买下它的那一刻而开心,却在之后用的每一天而懊恼。

越是活在这种充斥着买买买的煽动性气氛里,越是要理智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存在那些需要。

不要让自己成为消化食物的机器,也别让家里成为仓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