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這一部分的重點是執,使,轉,用的技術問題。找了於鍾華的講課筆記大家參照。

一、何為使轉

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那麼“使轉”是什麼?為何如此重要?有人說,“使”是用筆,“轉”是辦法。還有人說,是轉彎的用筆辦法,那為什麼叫做“使轉”而不直接叫“轉彎”呢?有人說,因為有人的因素,所以應稱之為“使之轉”。又有人說“轉即是折”,那“轉折”是什麼意思?還有人說要“順其自然”,另外有人說使轉是“鋒面的轉換”。這些說的都是怎麼使轉。而我的問題是“什麼是使轉”,由此可以看到,我們在解釋一詞語時往往是就詞語字面的本身的意思來解釋它,而沒有觸及到它真正的內涵。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實事本身、原初意、派生意,三者結合構成了“概念”。

“實事本身”就書寫而言,是指書寫的這個事件如何操作,它指向的是我們拿著毛筆在一種狀態下的運行方式。這個如何做的過程也就是實事本身,在對別人進行描述的時候,會給它進行“加密”並構成一個詞語,就像飛機上的黑匣子,信息都在裡面,我們只記住了黑匣子的概念,後來的人對這個概念的解釋都是由此延伸出來的派生意,所以可以說,後來的人是活在概念的派生意裡面,如果由“派生意”回到“原初意”就已經不容易了,如果能夠把這個加密、固化的東西打破,回到實事本身,是哲學研究非常重要的方式,這種方式在哲學裡稱之為“還原”,“還原”的意思就是回到原來的樣子。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在篆書中,原字去掉上面的部分,下面是個泉字,泉的意思是自然,即自成,水前面是泉,泉是水的源頭,水是從泉眼裡冒出來的,我們也可稱之為“實事本身”。我們研究使轉的概念的時候,不是要找到派生意或者原初意,而是希望通過派生意,象河流一樣,通過“清淤”,找到原初意,把原初意進行“懸置”並不斷地進行深挖、探究,從而回到實事本身,才能明白如何操作,而不是進行簡單的概念解析。就如“書法是關於漢字的一門書寫藝術”、“用筆就是用筆的方法,包括執筆和運筆”,這其實就是“原初意”之後派生出來的意思,對我們寫字有什麼用途呢?所以我們要求做到“清淤”,然後“懸置”周圍一切干擾,找到泉眼並深挖、保護,泉水才會滾滾而不會乾涸。

結合使轉的概念,“使”就是“使”,“轉”就是“轉”,使和轉都有各自的內涵,他們之間有個關聯度,涵蓋了具體的操作。《書譜》裡的解釋為:“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環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由此可以看出,在唐代,“執使轉用”有四意。執,是指如何執筆,一方面指執筆的深淺,指向的是風格,是指毛筆入手的深淺,淺則靈活,深則拙厚。另一方面指執筆的長短,指向的是書體,是指手執筆的這個點距離筆頭的遠近,衛夫人曾說:“真一,行二,草三。” “真一”,書寫的真書比較穩健,到了寫行書的時候需要靈活,就要“行二”,到了草書就要“草三”了,越靠上越靈活。就如開車先要發動汽車,剎車油門安放好,鑰匙一擰車子發動了,這是“執”。然後開始如何往前走,就像“使”,也就是“縱”、“橫”、“牽”、“掣”,指的是方向,“縱“是指從上往下的線,“橫”是指從左到右的線,“牽”是指從右往左的線,“掣”是指從左往右的線。然後開始拐彎,就是“轉”,即“鉤”、“環”、“盤”、“紆”四種方式——“鉤”大家都熟悉;“環”,唐司空圖《詩品》說:“超以象外,得其寰(環)中”,“以圓環內空體無際”引自《莊子》;“盤”即一環套一環,如“圖1”;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紆”通“迂”,迂迴。點畫向背,向背,指相向和相背。相向是指“圖2”,相背是指“圖3”。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字是“縱橫牽掣”拼接的結果,而漢字是活體,只有“轉”才能將“使”的四個方式活起來。於是“縱”加“掣”的方式出現了“鉤”,“橫”加“縱”的方式出現了“環”,“橫”加“牽”加“掣”的方式出現“盤”,有人喜歡含蓄,將“橫”“縱”提上往內就出現了“紆”。“鉤”、“紆”屬於“內擫”的連貫方式,“環”、“盤”屬於“外拓”的連貫方式。所以 “超以象外,得其寰(環)中”講的是“雄渾大氣”的外拓。總體來說“轉”是讓“使”靈活起來,連貫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的一種辦法,這就叫使轉。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二、“使轉”的運用

毛筆在說話,毛筆怎麼說話?就是在書寫筆畫時要把毛筆自身的性能發揮出來,和一般意義上的書寫有所不同的。

一般意義上的書寫是拿著毛筆頤指氣使地寫了一個筆畫,只考慮到人的動作而忽略了毛筆性能發揮的書寫方式,真正的書寫,在書寫筆畫時,毛筆不只是工具,而是和書者搭檔的同事,是整個書寫事件的參與者,人和毛筆相互協調,毛筆要理解人的意思,人要領會毛筆的性能。毛筆的性能是什麼呢?毛筆有“四德”即尖、圓、齊、鍵,把毛筆的“四德”領於心而會於手,心手無礙地去運作書寫,就能夠在你的線條裡看到或感受到毛筆筆尖的存在,即毛筆的出入運行,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出入操縱之技”,才能感受到線條的彈性和線條的表情。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說“提筆需有力,在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主宰”是信手,但不能信筆。我們說 “心忘於手,手忘於筆”這種狀態叫信手,所以懷素說“醉來信手兩三行,醒來確書書不得。”,蘇軾又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信筆是毛筆在走,而人沒有進入,這樣毛筆就沒有了“主宰”。

在運用使轉的時候,橫畫有幾種常見的寫法,一種是把毛筆打開呈現齊的狀態,側稜入筆捲鋒運行的橫畫;一種是毛筆在齊的狀態下,斜切入筆運行,形狀像平行四邊形的橫畫;另外一種是藏鋒起筆的橫畫,起筆處往往有折線。豎畫有幾種常見寫法,一種是在毛筆齊筆狀態下斜切運行的豎,呈平行四邊形;一種是齊筆斜切,收筆處帶有迂筆的垂露豎,在寫垂露豎的時候忌在迂筆處頓筆;還有一種是來源於前面的橫向筆畫,由一個面轉向線,刀切一樣切下的懸針豎。折筆,往往出現在直畫與曲線進行銜接轉換的時候。轉折的概念是從結果推導出來的,所以在唐以前的技法裡沒有這個詞,在書法的技法裡一般是不講的,因為只要你用筆正確,筆鋒是鋪開的,那麼在運行中就會自然呈現,在直畫向曲線轉換的折筆中往往有迂筆存在。這裡的迂筆是為了轉筆更好地運行。鉤,都是為了貫穿下面的筆畫,是為了盤活前後的縱、橫、牽、掣筆畫的,鉤彈射出去後正好與下一筆的起筆對牢,在鉤的時候往往有個輕壓的動作。在篆、隸書中沒有鉤,鉤是在書法發展中快寫的結果,在寫的時候要注意和環轉相區別。環的時候,為了表明兩個筆畫,中斷要有個停的動作,使筆鋒自然轉換。盤,是連續的環筆,包括兩種,一種是套在一起的,如圖,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另一種是並在一起的環,如圖。

學習《書譜》中的筆法“使轉”

盤在寫的時候,要注意筆鋒的轉換,要能停得住,不能寫得粗細都一樣,中間要有停筆,讓筆鋒的痕跡顯示出來,當一個字要出現連續轉筆之前一般會出現折筆和直線,以避免油滑,如圖1。迂,最容易寫的迂腐,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不是自然肯定的迂筆,一種是把迂的部分省略掉。

在判斷使轉質量的時候,首先要看線條本身的質量,其次要看轉和折的和諧度如何;第三要看具體“鉤”“環”“盤”“紆”的質量;“鉤”要鉤的有微妙變化,“環”要圈的空白飽滿,有張力,“盤”的空間切割要有大小主次之分,形狀要富於變化,“紆”要在迂迴過程中線條兩次書寫之後能夠明確肯定。第四要看連續轉筆時,線質是否有分段,有長短變化。線在運行過程中要有微妙的粗細變化、方向的變化,要做到三破,破平行,主要針對同類線,破對稱,主要針對以軸為中心的兩邊對稱的字,破均勻,主要針對空間、空白。

且六文之作,肇自軒轅;八體之興,始於嬴政。其來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質懸隔,既非所習,又亦略諸。復有龍蛇雲露之流,龜鶴花英之類,乍圖真於率爾,或寫瑞於當年,巧涉丹青,工虧翰墨,異夫楷式,非所詳焉。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且右軍位重才高,調清詞雅,聲塵未泯,翰牘仍存。觀夫致一書,陳一事,造次之際,稽古斯在;豈有貽謀令嗣,道葉義方,章則頓虧,一至於此!又云與張伯英同學,斯乃更彰虛誕。若指漢末伯英,時代全不相接;必有晉人同號,史傳何其寂寥!非訓非經,宜從棄擇。

今譯:關於“六書”的始作、可以上溯到軒轅時代;“八體”的興起,自然源於秦代嬴政。由來已很久遠,歷史上運用廣泛,已起過重大作用。因為古今時代不同,質樸的古文和妍美的今體相差懸殊,且已不再沿用,也就略去不說。還有依據龍、蛇、雲、露和龜、鶴、花、草等類物狀創出來的字體,只是簡單描摹物象形態,或寫當時的“祥瑞”,雖然筆畫巧妙,但缺作書技能、又非書法規範,也就不詳細論述了。社會流傳的王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辭鄙陋,論理粗疏;立意乖戾,語言拙劣,詳察它的旨趣,絕非王羲之的作品。且羲之德高望重,才氣橫溢,文章格調清新,詞藻優雅,聲譽依然高尚,翰牘仍存於世。看他寫一封信,談一件事,即使倉促之時,還是注重古訓。豈會在傳授家教於子孫時,在指導書法規範的文章中,竟然頓失章法,一至如此地步!又說,他與張芝是同學,這就更加荒誕無稽了。若指的是東漢末期的張芝,時代完全不符;那必定另有同名的東晉人,可史傳上為何毫無記載。此書既非書法規範,又非經典著作,應當予以拋棄。

夫心之所達,不易盡於名言;言之所通,尚難形於紙墨。粗可彷彿其狀,綱紀其辭。冀酌希夷,取會佳境。闕而末逮,請俟將來。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環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方復會其數法,歸於一途;編列眾工,錯綜群妙,舉前人之未及,啟後學於成規;窺其根源,析其枝派。貴使文約理贍,跡顯心通;披卷可明,下筆無滯。詭辭異說,非所詳焉。

今譯:關於心裡所理解的,難於用語言表達出來;能夠用語言敘說的,又不易用筆墨寫到紙上。只能粗略地書其形狀,陳述大致紀要。希能斟酌其中的微妙,求得領悟佳美的境界。至於未能詳盡之處,只好有待將來補充了。現在敘說執、使、轉、用的道理與作用,可讓不瞭解書法的人能夠領悟:執,是說指腕執筆有深淺長短一類的不同;使,是講使鋒運筆有縱橫展縮一類的區別;轉,是指把握使轉有曲折迴環一類的筆勢;用,就是點畫有揖讓向背一類的規則。將以上各法融會貫通,複合一途;編排羅列眾家特長;交錯綜合諸派精妙,指出前列名家不足之處,啟發後學掌握正確法規;深刻探索根源,分析所屬流派。盡求做到文辭簡練,論理恰當,條例分明,淺顯易懂;閱後即可明瞭把握,下筆順暢無所淤滯。至於那些奇談怪論,詭詞異說,就不是本篇所要說的了。然而現在要承述的,力求對後學者有所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