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孫過庭《書譜》善筆力者多骨

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亦猶枝幹扶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雲日而相暉。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雲闕,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託。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慾,便以為姿:質直者則徑侹不遒;剛佷者又倔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蹇鈍;輕瑣者淬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

今譯:假若能使眾妙之筆歸納具備,一定要致力於追求骨氣,骨氣樹立,還須融合遒勁圓潤的素質。這就好比枝幹繁衍的樹木,經過霜雪浸凌就會顯得愈加堅挺;鮮豔芳茂的花葉,間與白雪紅日相映,自然更加嬌輝。如果字的骨力偏多,遒麗氣質即少,就像枯本架設在險要處,巨石橫擋在路當中;雖然缺乏妞媚,體質卻還存在。如果婉麗佔居優勢,那麼骨氣就會薄弱,類同百花叢中折落的英蕊,空顯芬美而毫無依託;又如湛藍池塘飄蕩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沒有根基。由此可知,偏工一專較易做到,而完美盡善就難求得了。雖是宗師學習同一家書法,卻會演變成多種的體貌,莫不隨著本人個性與愛好,顯示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來:性情耿直的人,書勢勁挺平直而缺遒麗;性格剛強的人,筆鋒倔強峻拔而乏圓潤;矜持自斂的人,用筆過於拘束;浮滑放蕩的人,常常背離規矩;個性溫柔的人,毛病在於綿軟;脾氣急躁的人,下筆則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則沉涵於凝滯生澀;遲緩拙重的人,最終困惑於遲鈍;輕煩瑣碎的人,多受文牘俗吏的影響。這些都是偏持獨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離規範所致。

解析孫過庭《書譜》善筆力者多骨

這一段有兩點,一曰:骨與肉的關係;二曰:字如其人。

米芾老年一路書風被稱為肉豐骨老,這已經是非常高的評價了。古人對骨力有很多精彩的論述,不妨一起來回顧一下: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東晉 衛夫人《筆陣圖》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又不可瘦,瘦當形枯;復不可肥,肥即質濁。

————唐 歐陽詢《傳授訣》

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 徐浩《論書》

骨豐肉潤,入妙通靈。

————南朝 齊 王僧虔《筆意贊》

筋骨之說處於柳,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焉。

————北宋 米芾《海岳名言》

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為尚也。瘦而腴者,謂之清妙,不清則不妙也,肥而秀者,謂之豐豔,不豐則不豔也。

————明 項穆《書法雅言》

明代的湯臨處則認為,字本不分骨肉,自《筆陣圖》傳世,後世的人們才不厭其煩的討論書法中骨與肉的問題。這就是佛說的分別心,原本是一物,何必二分法。

解析孫過庭《書譜》善筆力者多骨

看看前人所論,會對書友有所啟發。

從小編的學習體會來講,骨與肉都是線質要解決的問題。線質的彈挺厚重有了,骨力就解決了,線質的圓潤解決了,肉就有了。還是關於筆法的問題,是非常實際的若干技術組成的,行筆速度,著力點發力點,毛筆提地起按地下,捻管,鋪毫展毫等等,並不是那麼玄虛的問題。

所以,古人的話是明鏡,不是聖旨,不能盲從的。

解析孫過庭《書譜》善筆力者多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