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在中國浩繁的成語典故里,

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鎮江當有一席之地。

人們常用的、嚴格意義上的成語

約在3000條左右,

出自鎮江或者與鎮江有關的可考證的

成語典故,

據不完全統計,竟有290餘條之多。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又到了展現文旅君才華的時候!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水漫金山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神話故事《白蛇傳》

典故:傳說古代白蛇娘子與許仙一見鍾情後,就結為夫妻。法海和尚見到許仙面帶妖氣,就把他帶到金山寺藏到法座後,白蛇娘子帶領小青蛇來尋夫,法海不許。白蛇娘子無奈只好與法海鬥法,於是水漫金山,法海搬來天兵天將來對付白蛇,將白蛇壓在雷峰塔下。

賠了夫人又折兵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典故:東漢末年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玄,喬玄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秋風過耳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典故:“秋風過耳”說的是季札“三讓王位”的故事,在第三次堅辭王位的時候,他對吳王餘昧說:榮華富貴,不過像過耳的秋風一樣。

不拘一格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典故: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菸,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材小用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宋朝陸游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典故:1204年春,宋寧宗降下聖旨,要辛棄疾到京城,徵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辛棄疾把這件事告訴好友陸游,陸游覺得這是辛棄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機會,為他感到高興。為了鼓勵辛棄疾發揮自己的才能,陸游特地寫了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贈給他。詩中寫道,“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鼓勵他為恢復中原而努力,千萬不要因為受到排擠不得志而介意。

目光如炬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

典故:南朝宋國大將檀道濟(出生在京口)智勇雙全,曾跟隨宋武帝劉裕北伐,屢立戰功,北魏軍隊對他懼怕三分。宋文帝手下的近臣擔心檀道濟的權力太大,就讒言他謀反。檀道濟在被捕時憤恨得目光如炬。魏軍聽說檀道濟已死就加緊進攻,很快滅了宋國。

聞雞起舞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晉書·祖逖傳》

典故: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同時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後來,八王之亂,中原領土盡失,祖逖被舉家遷徙至丹徒京口,徵集兵士,北伐中原,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巾幗不讓鬚眉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源出《三國志·魏志·明帝睿傳》

典故:鎮江人都知道韓世忠曾率宋軍8000兵,與金兀朮的10萬兵激戰黃天蕩,還有他的妻子梁紅玉金山擊鼓退金兵。黃天蕩之役,梁紅玉“親執桴鼓”,激勵士卒,大戰金兵,取得抗金戰爭的階段性勝利,不但在歷史畫卷上留下巾幗英雄的身影,也為韓世忠的英雄業績塗上一抹俏麗的玫瑰紅。

唱籌量沙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南史•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

典故: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宋朝將軍檀道濟北伐北魏,一路孤軍深入,糧草難繼,北魏援軍接到投降士兵的報告說守兵無糧,深夜潛入宋兵營探聽虛實。檀道濟命令士兵用沙充當大米稱量並大聲唱籌來迷惑北魏間諜,終於平安撤軍回宋。

山中宰相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陶弘景傳》:“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典故: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

釜底抽薪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典故:北朝東魏大將侯景起兵反叛朝廷被打敗,就跑到南朝梁武帝蕭衍那裡求救,蕭衍發兵給他,他進攻東魏失敗。東魏魏收給蕭衍寫了《為侯景判移梁朝文》,勸蕭衍對侯景這種人只能“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蕭衍不聽,侯景後來又背叛梁朝。

恍然若失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殷悵然自失。”

典故:晉代文人殷仲湛自認為很有文才,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給王恭看,滿以為王恭會讚不絕口,誇獎自己一番。王恭看完後沒有發表任何評論,只是用玉器壓著。殷仲湛看到這種狀況,像被潑了一盆涼水,心裡很不是滋味。王恭鎮守京口時,曾在月華山上建了一座萬歲樓,與千秋橋一起命名為萬歲千秋。

神武掛冠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出處:《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意思是指辭官隱居。

典故:南朝時期,梁國的陶弘景,自幼家貧,經過苦讀而入仕,他沒有當上大官,在一次求一個縣官失敗後,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十分厭倦,就於永明十年,他就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上表辭官。辭官後歸隱茅山(今鎮江市句容縣)徘徊於山水之間,以聽松濤、吟詠為樂,自號華陽陶隱居。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鎮江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

已經無法在回到過去的鎮江

但在鎮江,

有一個地方能讓你感受宋代的歷史風情,

那就是——大江風雲

老鎮江人都不知道,這些竟然都出自鎮江!

攝影/MGG

去一座城,等一個人,

厭倦江湖的血雨腥風。

劍尤在,人已去,

彈指生死,幾輪朝暮,三塗黃昏處。

大江東去浪淘盡,

多少英雄好漢消逝於滾滾江水中,

而在鎮江焦山之畔,

一座體現唐宋繁華生活的

古城展現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