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調:進步的捷徑,還是無謂的折騰?

借調:進步的捷徑,還是無謂的折騰?

借調:進步的捷徑,還是無謂的折騰?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信很多體制內的小夥伴都有過臨時借調或者長期借調的經歷,即便是自己沒有經歷過,想必也曾與單位借調人員一同共事過,那麼借調到底是怎麼回事,從基層借調到上級單位到底好不好,今天包子跟你念叨唸叨。

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借調”這個詞在百度百科裡的釋義。

借調,是指用人單位之間因工作需要而採取借調工作人員的形式。通常由借調單位和被借調單位之間簽訂借調合同。合同中一般應明確規定被借調者的人數,借調事由,借調期限,借調期間的工資待遇、勞動保險和生活福利待遇。一般來說,被借調者在有關工資、保險、福利等待遇方面享有與借調單位職工的同等待遇,但仍屬被借調單位編制,如遇調資、提職、職稱評定則享受被借調單位人員同等待遇。借調合同期滿,被借調者仍回原單位工作。借調期間工齡連續計算。

借調的目的

通常有以下三種:

1.借調單位欠缺具有某種才能的人員,而恰巧被借調人員卻擁有相關才能,經上級機構安排後,借調人員暫時離開原任單任,併到借調單位任職。在這種情況下借調的人員通常都是專業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2.借調單位屬臨時性質,在完成某事工後即行解散。為免整個計劃皆交由臨時員工進行,部份人員會由不同部“借”到借調單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調員工會返回原單位工作。比如:北京奧運會組委會2001年成立時從各單位借調了部分人員,2009年8月22日奧組委宣佈解散後各自返回原單位。

3.借調屬員工才能發展計劃的一部份,讓員工接觸不同單位的工作,增廣見聞。員工會在指定時間派駐往借調單位,並在借調期後返回原任單位工作。

借調:進步的捷徑,還是無謂的折騰?

(圖片來自於網絡)

借調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第一種。看著很複雜,其實很簡單,就是某單位缺人,需要有人來幹別人不願意或者不會幹的工作。除非被借調的單位幹部管理工作十分規範,否則,借調過程註定是不平等的身份和工作位置。在新公務員法頒佈以後,幹部交流規定的方式是四種:調任、轉任、輪崗和掛職鍛鍊。沒有借調一說,注意這點。這也就意味著:在一些地方,借調的隨意性和結果不確定性,相對很大。曾有朋友與包子交流時談到,某同事(事業編制)借調到某部委辦公廳信訪部門工作,任勞任怨,在長達二十幾年的借調生涯中未曾犯錯,最後以副科級身份光榮退休。也本想為自己呼籲奔走一番,奈何趕上機構改革大潮,最後不了了之。這種現象並不是極端個例,在很多借調崗位上都曾發生。

借調之後,被借調者常常會出現很多困惑,首先就是身份認同問題。借調單位認為你不是本單位本部門人員,不會幫你做長遠職業生涯規劃。原單位不認你在外做事結果,認為你並沒有為本單位發展貢獻力量,自然評優和提職與你無關(有能量有背景的小夥伴可以自動無視這一條)。

其次同工不同待遇的不平等。不同編制不同身份,能夠享受的福利和薪酬也不一樣。甚至小到工會發個福利,如果借調人員不是同等編制內身份,都無法獲得。可是在分配工作任務時,借調人員就得任勞任怨,衝在前面硬抗。(有能力有背景的小夥伴繼續忽視這一條)。

很多小夥伴被借調的時候是被動的,無選擇權的,只能接受;有一些是主動尋求的結果(例如為了解決夫妻異地問題,或是有明確目的)。但是隨著公務員管理越來越嚴格,“逢進必考”就像一把鎖,隔斷了很多人努力奮鬥的青春歲月,破滅了一些小夥伴想憑藉借調過程中的出色表現直接解決編制的夢想。那麼處於借調尷尬地位的小夥伴們應該怎麼辦呢?我有幾個不成熟的小建議跟大家分享一下。

1.把借調當成是歷練過程的,不要超過1年。有想法的,不要超過2-3年;

2.借調期限一到,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結果,請放下你所謂的面子和身段,誠懇、果斷、勇敢地要求回原單位,那樣損失最小;

3.借調過程中,努力調試心態,勤做事,觀大局,會識人:別輕許承諾,也不輕信承諾,尤其是借調的時間和結果。

4.別不知不覺陷入“坑”,尤其是所謂感情或感動,那樣會被借調單位牽著鼻子走,失去自己的思考,痛苦不堪。

5.照顧好自己,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休假的時候休假。做最壞的打算,但拿得出最好的準備。

借調:進步的捷徑,還是無謂的折騰?

(圖片來自於網絡)

高曉松說,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和田野。

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以上,送給可能會,或正在借調中歷練的朋友。希望你不再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