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借調,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單位之間因工作需要而採取借調工作人員的形式。體制內的借調非常普遍,像兩辦、組織部這種工作較忙的單位,經常會以借調的名義抽調下級單位的部分工作人員來協助辦公。在一些人眼裡,借調是個香餑餑,是鍛鍊自己的好機會。但在另一些人眼裡,借調可能算不得什麼好事。一般來說,被借調的人共有以下三種類型。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第一種,免費勞動力,想回回不去。

這類借調人員是最苦逼的一種,工作是自己的,成績是別人的。幹活的時候衝鋒在前,發福利的時候享受在後。借調時間沒有事先約定好,回原單位遙遙無期。

小琴就屬於這一類人。前年小琴被抽調到某上級部門,剛被借調的時候,也曾想過認真工作,以後找機會把自己的編制調過來。畢竟借調單位無論從待遇上還是晉升前景上都比原單位好得多。但借調單位的工作量超出了她的預期。5+2成為家常便飯,科裡領導上了年紀,事情基本上都是小琴在做。早上八點半到單位,打開電腦就是一堆文件、報表等著處理。一干就是一上午,有時候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工作忙點還算不得什麼,讓小琴失望的是,逢年過節發福利,都沒有他們這些借調人員的份,文件規定借調人員的福利只能在原單位領取。借調單位過節發1000,原單位只發500,想想自己和別人幹一樣的活,甚至比別人幹得還要多,發的福利卻比別人少一半,心裡就堵得慌。更鬱悶的是,現在借調單位逢進必考,想要把編制調過來基本沒有可能。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高強度、晉升無望的工作讓小琴產生了回原單位的想法,但現單位領導以工作無人接手為由委婉拒絕了她的請求,原單位也沒有讓她回去的意思,這讓小琴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二種,踏實老黃牛,努力自我提升。

有些被借調的人,一開始就跟借調單位約定好了借調時間,這樣借調的日子相對舒服得多。小黃是去年一上岸就被借調到主管單位幫忙的,不過在借調之前,原單位就跟主管部門約定好,只借一年。小黃到借調單位後一切從零開始,由於工作經驗不足,科裡領導最開始也沒給他安排太重的工作,讓他先從文件整理、接聽電話做起。雖然都是些小事情,小黃還是認真對待,做好記錄和總結。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後來,領導開始安排小黃寫點通知報道、一週總結之類的小公文,最開始小黃寫的通知沒頭沒尾,幸運的是領導非常有耐心,手把手教給小黃應該怎樣開頭,怎樣結尾,並找來許多以前的文件讓他參考。作為中文系的畢業生,小黃上手也很快,不到半月公文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了。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慢慢的,領導開始把一些督查彙報、民主生活會報告等大材料交給小黃來寫。小黃對待這些大公文一絲不苟,有問題及時記錄,抽空一起請示領導。初稿完成後及時呈閱,有不妥的地方反覆修改毫無怨言。一年借調時間很快結束,小黃已經成了科裡一把筆桿子。這時候,原單位也開始向現單位要人,現單位領導不願放人,科裡領導埋怨"人剛培養起來就往回要,這可不行啊"。兩邊僵持著,小黃又在現單位工作了半年,這半年原單位領導多次催著要人,現單位也不好意思一直扣著了,借調一年半後,小黃順利回到原單位。而這時候的小黃,已經不是剛上班的小菜鳥了,公文寫的條理清晰,科室業務也能熟知一二。

第三種,認真幸運兒,領導走我也走。

借調人員雖多,能把編制從原單位調走的可真是少之又少。小馬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幸運兒。三年前小馬被借調到機關辦公室幫忙。辦公室的工作瑣碎複雜,千絲萬縷。起草大型工作彙報、安排部署單位工作、做好上傳下達……一系列工作都是辦公室的活。

小馬本身就是原單位的筆桿子,因為借調單位的筆桿子遴選走了,一時補不上來新人,才把小馬調了過來。剛借調的時候領導就安排好,讓小馬主要負責單位公文。由於工作經驗豐富,小馬很快適應了辦公室的高強度工作。草擬講話稿、撰寫單位年度總結通通不在話下。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雖然公文寫作對小馬來說信手拈來,但要寫的符合領導要求還是要花一番心思。小馬用了三個月專門來研究原來筆桿子的寫作特點,逐漸摸清楚領導的講話風格,寫出來的講話稿引經據典,邏輯清晰,鏗鏘有力,非常對一把手的口味。慢慢的,小馬獲得了一把手的信賴,寫的東西深受好評。

三年後,一把手高升到一個剛成立的單位主持工作,新單位剛剛組建,人員配備不齊,小馬也跟著被正式調過去,成為了新單位在編一員。

借調,你該不該去?看這就明白了。體制內借調人員的三種生存現狀

三種類型,三種發展,借調是把雙刃劍,有的人在借調中遇到了更好的平臺,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技能,有的人在借調中消磨了時光,喪失了鬥志。借調人員的生活,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最能體會。



網絡搜索公眾號《四川教育資訊》加關注,分享教育觀點,傳播教育理念,發佈教育信息,規劃教育人生,免費教你填報高考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