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鐵霸座理直氣壯:「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

“按號入座”,是幼兒園小朋友就懂得的基本規則,但是偏偏有人非要表現出自己“特立獨行”的一面——

昨天上午,有網友發帖爆料稱,在21日早上開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車上,一男子不肯“對號入座”,而是霸佔了一名女乘客靠窗的座位,還各種耍無賴,對該女乘客說“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要麼你自己站著,要麼去坐我那個座位,要麼自己去餐車坐”

男子高鐵霸座理直氣壯:“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

根據網友提供的現場視頻顯示,乘務員正在核對一名男子的身份證和車票。對於男子的行為,乘務員來了都直說:“這種情況我也是第一次見”。

視頻中,乘務員詢問該男子是否喝酒了,男子慢慢悠悠地說“沒喝酒”,乘務員追問“那為什麼站不起來”,男子拒絕給出原因,並“有氣無力”地表示到北京南站也站不起來,需要乘務員幫助,“你弄個輪椅唄”

該男子表示知道自己這個座位是別人的,但是堅稱“我座位在那裡她可以去坐啊,誰規定要按號入座?”乘務員說這要經過被換座乘客的同意,男子稱“商量過了,她剛剛同意了”。

視頻的最後,

男子還露出了一抹蜜汁微笑……

男子高鐵霸座理直氣壯:“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

據報道,被霸佔座位的女乘客介紹,她從濟南西站上車時,發現自己的座位被該男乘客佔著,他要求跟女乘客換座位,被拒絕後一直佔著座位不願起來。

溝通無果後,女乘客找來乘務員反映,於是就有了視頻中的一幕。最後她被安排到商務車廂的位置,後來“列車長和乘警過去勸他無果,我就在商務車廂坐到了終點”。

事件被傳到網上後,網友紛紛譴責該男子的行為。

網友評論

@包包YOYO:這種事情以後能不能有個後續,說一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也讓大眾知道遇到這種耍無賴的要怎麼處理

@假裝禿頭:這種人請直接列入出行黑名單吧

@lulu:好期待看看結果呢

@地底星空:恭喜這位“半身不遂”的小夥子,你成功地已經火了

@弘之靜:有身份證號碼為什麼不建立黑名單制度?可以約定這種行為幾個月不可以乘坐交通工具!

“高鐵佔座哥”不止這一個

近些年,媒體頻頻曝光“高鐵佔座”事件。

2015年5月3日,一則名為“高鐵無理佔座哥”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一名乘客買了一等座的票,卻強行坐在商務座上,理由是“我腿放不下!”

男子高鐵霸座理直氣壯:“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

乘務員再三解釋說,一等座和商務座的票價不同,座位自然不同。但該乘客仍多次強調,一等座的空間狹窄:“我不要價格,我只要回到上海就行了,我哪兒都不去。”

幾經勸阻,佔座乘客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仍不滿乘務員的態度,甚至對乘務員大聲道:“我們黑社會在上海18年,還會怕你?”

“高鐵扒門”:我這樣有錯嗎?

男子高鐵霸座理直氣壯:“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

1月5日,由蚌埠南開往廣州南站的G1747次列車在合肥站停站辦客時,一名帶著孩子的婦女羅某以等老公為名,用身體強行阻擋車門關閉。鐵路工作人員和乘客多次勸解,該女子仍強行扒阻車門,造成該列車晚點。

面對記者的採訪,羅女士不斷反問:“我這樣做有錯嗎?”

遇上“佔座”的怎麼辦?

隨後,記者就“佔座”一事諮詢了12306熱線,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在高鐵上遇見佔座現象,可以及時找列車長、乘務員反映,將佔座乘客勸離;不過,倘若佔座乘客不配合,也無法對其採取強制措施。

記者瞭解到,今年3月,中國民航局發佈的《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中,將“強佔座位、行李架”等擾亂客艙秩序的行為列入“失信黑名單”,公安機關將視情節嚴重程度,對其實施行政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12306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尚無具體針對“佔座”行為進行處罰的規定。

記者查詢中國鐵路總公司2017年制定的《鐵路旅客信用記錄管理辦法(試行)》得知,目前有7種行為在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後,當事人個人身份信息將被鐵路部門記錄,納入鐵路旅客信用信息記錄管理,主要包括:

  • 擾亂鐵路站車運輸秩序且危及鐵路安全、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
  • 在動車組列車上吸菸或者在其他列車的禁菸區域吸菸;
  • 倒賣車票、制販假票;
  • 冒用優惠(待)身份證件、使用偽造和無效優惠(待)身份證件購票乘車;
  • 持偽造、過期等無效車票或冒用掛失補車票乘車;
  • 無票乘車、越站(席)乘車且拒不補票;
  •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應予以行政處罰的行為。

“假如只是佔座,沒有發生嚴重危害性行為,比如人身傷害,我們也無法採取強制措施。” 該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昨天下午,濟南鐵路局濟南客運段黨委宣傳部回應稱,稍後將對男子佔座一事發布統一聲明。

男子高鐵霸座理直氣壯:“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

人民日報:文明需要積累 很多不文明與無知相伴生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擁有了豐裕的物質生活後,人們對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心氣高了,容忍度低了,把個別當成主流了。也有人感嘆“世風日下”,認為破壞正常秩序的不文明行為,看似小事影響很壞,一粒鼠屎壞了一鍋粥。

雖然角度不同認知有差異,但擁有一個良好社會環境的願望是共同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文明密切相關,對待“文明問題”不能視而不見、不能簡單化處理,尋找有效途徑切實改善才是硬道理。

“文明”一詞,由來已久,在《易經》中就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的語句。概括地說,文明是指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體現為社會的進步狀態,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關照著人們的知識水平和生活方式。

具體到每個人,文明則與學識修養、道德水準、品格素質、精神氣質相聯繫。善良、誠信、知禮、守法……都是其題中應有之義。“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文明鼓勵人們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也維護著公眾利益與公共秩序。所以它既讓人感到親切,也讓人充滿敬畏。

就整體而言,實現文明並不容易,因為文明需要積累,要依靠個體的行為表現,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但對於個人來說,“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它不僅僅是精神上的自省與渴望,更需要學習與實踐。

事實上,很多不文明與無知相伴生。試想,在乘坐飛機高鐵時,如果瞭解了相關安全知識,知道了“為什麼”,也許就會多一份剋制少一份肆意妄為。“知道”有助於抵消頭腦中固有的“想當然”,這不難理解。

而身體力行的踐行,才能把心中的善意和令人震撼的道德感化作真實的力量。一句溫暖的感謝,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次信手拈來的舉手之勞……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本身就是一種善行。

也許每一個“我們”,都像小水珠那樣微不足道,但文明的長河卻正是由一個個“我們”彙集而成。其實,只要你願意,做到“文明”,也沒有那麼難。

規則就是底線

向不文明行為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