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這麼努力,是爲了我們還能做朋友!

剛上大學的時候,經常和高中同學聊天,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每次聊天都酣暢淋漓。有一天,和高中的閨蜜小蘭聊天,我抱怨道,最近好無聊,追的劇都大結局了,無事可做。小蘭突然問了我一句:“你們不用學習的嗎?我剛從圖書館回來,發現一個室友還在奮戰寫論文,一個室友在準備省級競賽,另外一個室友在外面實習還沒回,我現在也要開始為保研做準備了”。

我之所以這麼努力,是為了我們還能做朋友!

那個週六,我像是被現實潑了一盆涼水,終於醒了過來,原來當我還在為用什麼劇打發時間的時候,別人已經開始規劃未來並付諸行動。之後,我不敢再頻繁地聯繫小蘭了,我也開始制定計劃,每天規律作息,想要奮起追上她的步伐。我知道,如果不努力,我和小蘭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共同話題越來越少,再也不能平等對話,終將分道揚鑣,而我最後只能羨慕她過上更好的生活。

年幼時喜歡許諾,好朋友一輩子。但這終究只是一種情懷,一個人奔跑,一個人停在原地,這種情懷終將隨著年少的遠去而被封印在記憶中,而非在現實中扎不下根,更談不上長成參天大樹。

《簡愛》裡說:“愛是一場博弈, 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

在友情中更是如此,好的友情就是雙方“勢均力敵”,共同成長。

2

我有兩個大我五歲的表哥,阿輝和阿明,他們是從小到大的玩伴,但初中畢業後,阿輝讀了高中,上了大學,而阿明高中輟學南下打工。十多年光景過去後,兩人再見面,不勝唏噓。

阿輝畢業後在上海的某家培訓機構教英語,有車有房,妻子賢惠,孩子聰明。而阿明在老家的縣城裡做著小生意,終日為生計忙碌,妻子經常為小事和他吵架,孩子在髒兮兮的環境裡玩耍。阿明感嘆,自己終究成了小時候最不願意做的市井小民。阿輝雖然小有成就,但也依舊在努力為生活打拼。

我時常跟他開玩笑說:“哥,你生活這麼好,怎麼還老熬夜拼命呢?對身體不好哇!”阿輝感慨:“整個家庭把生活的希望都寄託在我身上,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有更多的選擇,有更高的起點,而不是被迫謀生。”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遇到與自己相同水平的人,距離的拉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得從一步趕不上,到步步趕不上。最開始可能只是學習成績,後來是不同的大學,再往後看,就是大相徑庭的職業選擇,婚姻生活……不同階段選擇不同,努力程度不同,終歸落到了不同人生。

我們總安慰自己,一片土壤,一起長大,大家都差不多的。然而事實上,差距卻越來越大,學歷、工作、眼界、圈子……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財富的差別,量變引起質變。曾經一起無話不說的朋友,後來越走越遠,就像阿輝和阿明,從前形影不離的夥伴,終究只能背行而去。

其實並不是我們變了,只是當我們選擇安逸的時候,總有些人在選擇奔跑。

3

總有人說,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最純潔的,沒有三六九等,沒有攀附巴結。也是這樣,我們年少時也常許下一輩子的諾言。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有的同學已找到了令人豔羨的工作,每天與社會頂層的精英打交道,而有的同學可能在還沒有認清自己的時候就輟學進入社會,當你每天想著認知升級、不斷充電的時候,他想的是孩子的奶粉和尿布,這真的與任何歧視無關,只是沒有了那麼多支撐我們談天論地的話題了。

原來朋友之間親密無間,無話不說,現在變成了無話可說,不是我們忘記了共同的記憶,而是處境不一樣了。情懷可以支撐一時,但並不能維持一世。只有彼此勢均力敵,才有可能持久一輩子。

我之所以那麼努力,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能和一直在奔跑的你繼續做朋友。

轉自後保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