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下排「清道夫」陳兵華11年疏通4000公里

重慶:城市下排“清道夫”陳兵華11年疏通4000公里

重慶:城市下排“清道夫”陳兵華11年疏通4000公里

從井下回到地面上歇氣的陳兵華滿頭大汗

他從井下上來時,臉上的汗滴如同斷線的珠子,大顆大顆地滑落。一個盛滿泥漿的小桶慢慢地從井內被拉到地面……

他叫陳兵華,是一名疏浚工,通常也被人們親切地稱呼為“城市血脈的清道夫”。他們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中,星羅棋佈的下水管道間,每天忍著惡臭與汙穢,疏通著城市的“血管”。

8月29日,記者來到重慶華九路,見到了工作中的陳兵華。

為大家乾點實事心裡才踏實

立秋後,重慶的夏季並未結束,不過是上午10點的光景,氣溫輕易便升到35℃以上,空氣悶熱。

剛從井下上來的陳兵華脫去外面防汙水、泥沙的雨衣,汗水溼透了身上每一寸衣物。他笑笑說,在夏天,一天至少得換兩三套工作服。小憩片刻,他又穿上密不透風的雨衣,繫上保險繩,戴上安全帽和空氣呼吸器,帶著小鏟子、小鋤頭、小桶等工具,在兩位同事的幫助下緩緩下井工作。大部分井的直徑不足1米,恰好容納一個體型不太胖的人進去。此時,氣溫已經達到38℃,而井下封閉環境的氣溫則比外面高出10℃。

據工人們介紹,下水道積渣的多少是有規定的,井內進水口的積渣厚度必須低於50毫米,否則就會影響暢通。

如果遇到井口堵塞,或是井底的淤泥太多,就需要人工作業下到井底進行清掏,疏浚工們進到裡面去,惡臭更是翻了幾番。

而不論天氣與管道內的情況如何惡劣,陳兵華都只是擦擦汗,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埋頭苦幹。

他不善言辭,只是用行動默默踐行自己的價值。“這個行業就是要無私奉獻,不能圖名圖利,只有在工作中儘自己的努力為大家乾點事,心裡才會踏實。”陳兵華說。

高溫、蟲鼠、有害氣體……每一關都不好過

陳兵華所在的疏浚工班組共有5名工人,負責中梁山片區包含中梁山以西部分區域的下水道暢通。

由於九龍坡區汙水管道線路環境特殊,下水道縱橫交錯,有時需要人工採用原始作業方式疏浚。而且許多地方都是雨汙合流,疏浚工們不但要和老鼠、蚊蠅、蛆蟲打交道,還要面對大量的汙廢水、糞便、有害氣體,工作集髒、累、苦、險於一身,非常辛苦。

重慶的夏天十分炎熱,地表溫度至少在50℃以上。當人們紛紛蜷縮在空調房或躲進商場、人防工程納涼時,只要哪裡有下排堵塞情況,陳兵華和他的隊友們接指令如戰令,立刻奔赴事發現場。敞氣、清掏、疏通……由於窨井空間狹窄,空氣惡濁,井下每20分鐘就需更換人員操作。

據該班組班長範玉璽介紹,下排管網裡含有高度腐蝕性物質,以及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氣體,全副武裝在管網下操作,只要抬頭往上看,汗水就流進眼睛裡,火辣辣地,連眼睛都睜不開,也不能用戴著手套的手擦汗水,實在是難受。

11年的堅守上萬公里的排查

陳兵華今年已經55歲了。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在這個崗位上奉獻了11年光陰。

不管是管網溝牆是否垮塌,還是下排管道是否錯位,抑或排水管道是否堵塞……他都能迅速作出判斷,並能準確找到堵塞的位置及產生堵塞的原因。

由於業務精通、技術精湛、責任心強、成績突出,他多次被評為“市政系統優秀派遣員工”。

他每天早上8點到崗,之後便開始一天的巡查工作,轄區內的雨水井以及市政排水管網都是巡查的重點對象。

為確保道路暢通,陳兵華與隊友們時常在暴雨中全體出動,緊急排除路面積水。要“排”更要“疏”,暴雨停歇間隙,完成疏通的管網將成為主城區迎戰下一次強降水的重要保障。

11年來,陳兵華和他的隊友們累計巡查城市管道10000餘公里,疏通下排管網4000餘公里,清掏窨井、檢查口、雨水井40餘萬座(次),參加防汛搶險30餘次,參加排水設施施工20餘次,義務為學校、街道社區、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服務50餘次。

這麼辛苦的工作,非常人能忍受。採訪中,陳兵華的話卻很質樸:“不管什麼工作,都得有人幹。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也就等於選擇了髒和累,就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陳兵華的家人也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他的工作。如今,陳兵華的兒子也已步入而立之年,走上了交通執法的崗位。每一日,這對“父子兵”便分別在地上與地下守護著這座城市的脈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