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盖头下有头“猪”才叫“家”?

为什么宝盖头下有头“猪”才叫“家”?

“家”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字眼,很多人一生漂泊在外,但到了最后都还是要“叶落归根”,回到故土。“家乡”、“家国”这些词语曾经牵动着多少游子和古今仁人志士的心。据《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可见“家”至少由夫妇二人构成。我们常说的“成家”其实就是指结婚,一男一女相互结合的过程。

远古时代,人们慢慢懂得了养殖动物。最初被圈养的动物就包括“猪”。“家”一词可能来自那个时代。人们把猪养在屋里,有了一定的生活来源,就成为一个“家”了。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别的收入,猪就是财富的象征。也就是说,仅仅结婚是不够的,夫妻还有一定的财富和收入来源,这才是一个和美幸福之“家”。

如《尚书·皋陶谟》:“夙夜浚明有家。”《诗经·桃夭》注:“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这里很好地区别了我们现在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家室”,“室”比“家”的概念外延小,仅指夫妻所居之处。现代问人有没有“家室”,本义是“你家里有没有室?”(意为夫妻起居之所,其实是委婉地问你有没有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