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甘肅,定西市。

十年九旱,水資源嚴重短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一直被列為頭等的民生大事。

特別是邊遠山區,群眾吃水得從40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用水成本每噸高達50元左右,一些年紀大的農民一生都飽受“飲水難、水質差”的困擾。

吃水難、吃水不安全不僅危害著群眾身體健康,還嚴重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

這一切,隨著引洮工程的建成使用而成為歷史。

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供水工程建成通水那一天,隴西縣福星鎮種和村就像過年一樣熱鬧。路上到處都是放過鞭炮禮花的痕跡,在這個小村子,除了婚嫁節慶,這樣的大喜還是頭一回。

做服裝生意的包玉琴沒顧上用洮河水做一頓中午飯,她把家中最好的幾盆花端到屋外,挨個用洮河水澆了個遍。“以前用水吃力得很,要到十幾裡外往來拉,沒有清水澆花,洮河水來了,也讓屋裡的花草清爽一下”。

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洮河水來了,後鳳山也就能住下鳳凰了。”剛喝上洮河水的馮永貴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隨口開起了玩笑。他說,自己第一次聽引洮工程要建設通水是三年前,當時覺得希望不大。用馮永貴自己的話說:“老百姓覺得吃力著引不來,引來也引不到家門口。”

馮永貴說,都說我們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這裡人薄情,而是我們日子太苦,欠水的日子太難過。除了下雨集的窖水,就是十幾裡外擔的水,沒喝過清亮的水。有時溝裡擔的水羊糞蛋蛋還漂在上面,只等泡化了,沉澱了,還得照樣喝。

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我一個親戚在肖掌社,人家社裡先通地水,他還特意裝了一塑料瓶洮河水讓我嘗呢。現在我們社也通水了”,馮永貴呵呵地笑起來。

他指出院子裡堆積的藥材告訴記者,過段時間就要把院子硬化了,然後再給這兩年收的藥材美美地洗個澡。“藥材沖洗加工了,價錢也會高一些”,看得出馮永貴心中已然有了一本好賬。

車輛輾轉,盤山而行,一路看著坐落在溝溝壑壑中的村莊,這裡老百姓對水的那份渴盼、那份欣喜、那份感念,逐漸有了更深地感同身受。

在宏偉鄉景平村,李奎為90歲的老父親剛剛辦完喪事。“我父親也參加1958年過引洮,走的那年我才10歲,還不懂事。他一去就幹了三年,回來落了一身病。給他說引洮通水的事,一直都不相信。”

李奎說,通水是在去年臘月二十六,第一壺洮河水泡的茶就端給了老父親。“他年輕時引洮下了大苦,九十歲還能等住喝上一口洮河水實在不容易!”。年近七旬的老人說起自己的父親紅了眼眶。

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七十歲了,能在家門口喝上洮河水,心裡舒坦。以前一天要擔三趟水,現在就把大問題解決了”。

李奎的老伴一邊倒水,一邊唸叨:“我公公快去世的那幾天,突然說還想再喝口洮河水,那兩天正趕上維修,我就把水龍頭擰開,滴滴答答攢了半壺水,專門煮開讓喝了一碗。水在咱這裡恓惶得很,越是苦過的人,越知道這水來得不容易啊!”

缺水的黃土地,尋水盼水。如今,清甜的洮水浸潤著五十年的記憶。

這裡人“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不是人薄情而是以前日子過的太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