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按下快门,就能进SVA、LCF!

“一个好的摄影师一定是艺术家,

但一个好的艺术家不一定是摄影师。”


这是我在SVA读研时,系主任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文字游戏,但其实也很好的说出了摄影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也是给我长久以来“我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找到了一条思考出路。

我为什么学艺术,基本是每一个艺术生都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也不例外。最开始的答案是轻松有意思,到大四赶毕设突然找到了另外一个答案:摄影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形式,有时候比言语好用的多。而到了研究生,在老师话语及学习加成下,我的答案发生了些改变:学习艺术是让我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让我的生活和芸芸众生有了区别。

如今,成了一名老师,我开始接收到学生的这一迷茫,国内缺乏系统性教育的摄影专业,使得很多同学已经到了大三大四,却对摄影有着诸多误解,技术和思维都有着许多。技术问题多数老师都能提供帮助,而且网络从来不缺资源,只要你肯学都可以做到。但让学生拥有思维和认知,却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

老师选对了,你才能有更大改变:

01

当你学摄影时

“你究竟是在学什么”


于我而言,学习摄影就是学习当代艺术,学习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事实上,国内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其实并不多,加上风格与国外“流行”有着诸多不同,很多零基础的同学对于摄影的认识也停在比较浅的一层:或炫耀或赚钱,亦或表达,摄影更多是一种“技能”。面对这些同学,我会布置一个自己都觉得有些“惨绝人寰”的作业:

每天拍摄五百张照片。

一周下来,大约是3500张,下一节课我和学生一起看这些照片。这个作业很是简单粗暴,但是道理其实也一点就懂:这是培养你的一种习惯,一种观察身边生活的习惯,一种不放过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细节的习惯。


我的学生按下快门,就能进SVA、LCF!


如果你还没有这种习惯,你首先要有这个思想警觉:当你在抱怨没有灵感时,那些注意观察生活的同学已经发现隔壁的王奶奶竟然是虔诚的佛教徒,虽然没有去过西藏,但对八字箴言的解读远超你每月花九块九买的“玄奘大师教你来念经”的电台节目了。

而这个习惯养成后,别人在每天端着相机到处找素材时,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你会不懂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有趣的东西都可以用,大家还在忙碌寻找,这就是这个习惯的价值——让生活成为你的灵感库。不是每一个成名的摄影师都去过偏远山区和战争现场,和平年代平淡生活一样是你伟大素材的集中地。套用一句烂俗的鸡汤,每一个摄影师都会“在平凡中寻找伟大,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这个习惯不仅适用于摄影专业,对于所有艺术设计生来说,都是一个必须养成,这一点从我的同事Coco—预本硕都在CSM的珠宝设计高材生那儿也得到了验证:

Five A Day是我们MA阶段一个很特别的作业:每天要找5个东西,可以拍照,可以是实物,可以是文字,将其收集起来,加以文字辅助,做成自己灵感库。这其实是一个很熬人的过程,毕竟以作业的形式存在,总有些强制的意味。有时候忘记,便要在家里找,看电影、买花、刷鞋我都试过,而且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因为tutorial的时候,老师真的会随手选择一页,问你为什么放这张图,你想要达成什么效果等等。一段时间后,真的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个变化:开始学会观察生活,并将其用于创作之中。


02

当你学习摄影时

“拍照≠摄影艺术”


当你已经学会观察生活的时候,恭喜你已经习得了我给你上的第一课。但这距离你的理想院校还远远不够。前段时间心血来潮翻打开了知乎摄影话题,精华下占据首要位置的是下面三个问题和回答:


我的学生按下快门,就能进SVA、LCF!


一定程度上,我更愿意称这类照片为拍照,而不是艺术类摄影,他们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点滴,但是这类作品必然无法做到院校申请。而如果你做过自己理想院校的调研,你会惊恐发现为什么一个学摄影的学生要上哲学课社会学课心理学课乃至时政批评课。

这也是国内外摄影教学中一个极大的差异,我这个在国内恐惧历史课的人,到了国外却学的乐此不疲,原因也很简单,这些课是真的必须且有趣。所谓必须,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艺术经过了四千多年的沉淀和发展,早已经从重现一个场景到了表达一个深度的思考阶段。顶级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像是一个可以用图像表达出观点的心理学家或者社会学家,而不是只知道分析构图和按快门。

关于有趣,我推荐你看下我之前的两篇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国外的同学们所做所学:

国外的学霸牲口,为什么那么突出!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国外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对于国外的教育教学方法了如指掌,所以带学生时自然能够找到最为契合的方向去引导,比如我会让学生在第二三个项目中挖掘图像背后的更大的观念,并且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项目可以是自己拍的图像,可以是网上的图像,还可以是基于图像创作的装置,你做开心了最重要,关于院校风格哪些我来帮你把控。

当然作为我的学生,必须要做好啃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卢梭《社会契约论》等书籍的心理预设,毕竟你的本科欠了你太多,但是天道好轮回对吧,我帮你找补回来。


我的学生按下快门,就能进SVA、LCF!


03

当你学习摄影时

“我希望能够帮你看到未来”


如果你已成功理解了前两节课,那你已经可以出师了,但在临走之前,我还要送你一颗定心丸。

关于摄影专业就业问题,在之前的文章和公开课中我已然说过很多,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可以之后扫描二维码单独提问,在此不再赘述。但关于未来方向,仍然会有人有着诸多迷茫,人活一世想要尝试的东西太多,很多同学即使学了本科4年+研究生2年的摄影套餐,也会面临着行业选择的问题。那么之前学习的摄影,是要就此忍痛抛弃了吗?

我希望你能坚定的告诉自己不是,然后分析利弊,自己做出选择。


我的学生按下快门,就能进SVA、LCF!


对于当下,图像爆炸时代已经确定无疑,人人都会拍几张照片,但最起码你这几年的专业学习必然会让你从众多低质图像中脱颖而出。谁不想有一个把工作会议拍的美美哒的同事,谁不想有一个把自己拍的美美哒的女朋友,谁不想有一个把食物拍的美美哒的食客。新时代的弄潮儿们,学会摄影的灯光技巧,你的快手直播都能多收两艘大游艇。

而学习摄影,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会发生很大的不同,18岁与22岁的心境是不一样的,作品集创作的开始和结束时,你的成长是巨大的,而在国内学习到25岁,和在国外读研到25岁,你的心境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候的你成了一个逻辑严谨,满腹诗书、见多识广、更为理性,且知道如何从平凡世界找不同的人,这样的人,从来不用担忧就业,因为你拥有着做好一件事情的所有资本。

所以我总会跟学生讲,并不是只有在背上单反的时候你才是摄影师,日常的任何一次记录你都要告诫自己,你的照片要比绝大多数人的好。这样的教学方式成果,微信不断出现的SVA、Calarts、SAIC、LCF、LCC等院校offer回传和同学们抑制不住开心的语音便是最好的证明。

但更让我开心的是,看到学生们在朋友圈中晒出一张无与伦比的垃圾袋的照片,与我坐而论道谈为什么亚瑟丹拖说的后现代主义不准确。

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才是我教学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