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的样子很美

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班时,我亲眼经历了一场公司高层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那段日子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短,短的几乎让我忘掉了在那里工作的所有一切,然而,在那个公司里不断发生的两件事却永远不会在我的记忆中抹灭。

第一件事就是上面说的公司高层像走马灯似的变换不停,还有一件事是在这个公司里面,到处都充满着总监、总经理的头衔,这让我一度感到非常的茫然,难怪当时的一个同事笑言,这个公司已经患上了各种职位膨胀的不治之症。

来这家公司前,我就职于一家日本公司,而且一干就是7年,7年的日子里,我从一个对食品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俨然修炼成一个食品专家,像什么鸡精高汤类的调味料,配方里有哪些关键原料,至今我还能背诵出来,可见,在这个公司里,我一定是用了心去工作的,所以,在后来一次面试的机会里,一位资深的面试官和我交谈后总结性地说,在我的身上他看到最多的经历大都是来自于日本企业的经验。

没有对比,就没伤害。把之前的日本快消品公司与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一对比,我的心里就不平静了,一家日企,按说也是传说中比较抠门的企业,另一家是大型的民营企业,据传言是要做到宇宙第一的打算,可是,把工作上方方面面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一一对比,差距就显现出来了,所以,那次跳槽,我显然是被猎头忽悠了。

好好说话的样子很美

但工作的最终选择还是自己的综合判断说了算,没有理由去埋怨哪个人的,即便是后来的工作上我也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但天无绝人之路,在那里,尽管几乎每天公司的OA系统都在公告着某某总监离职了,某某总经理被干掉了,这些大都年近40来岁的公司高管,每天的来来往往,把公司的OA 系统几乎营造成了一个网络空间血雨腥风的菜市口,让我等所谓的中层敢怒而不敢言,几乎每天都怀揣着一丝恐惧,噤若寒蝉的捱着时光流转。

尽管那时公司的文化大抵如此,但与我而言,一是职位上还没有达到被大老板密切关注的程度,二是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他是公司里面的老人,也是公司老板的自家人,所以,在那家公司里,他的话语权还是比较有份量的,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好几次在最紧要的关头,是他为我说了好话,才导致我最终几乎成了当时那个建设部门里走到最后的人。

在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由于公司高层的离职率比较高,所以,中午碰巧遇上吃离别饭的机会特别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离别饭相对于入职欢迎饭,那吃起来的热火劲儿,一定是大相径庭的。

就有这么一次,是送别一位比较受尊重的长者,老人家已近退休的年龄,来这家公司,本来是打算做到退休的,谁曾想,在职场浸润几十年的他,作为一位老工程师,来到这家公司竟然不适应起来,尽管过程中他也想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是无一而终的结果,没法,只好选择出局。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饭局上的气氛很是低沉,大家都默默作声,整个房间除了吃饭的声音,就是碗筷撞击的叮咚。

那天吃完饭,我和同事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选择了公司边上的一个羊肠小道,顺着田埂,我们一路走了起来。

那时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午后的太阳虽也直勾勾地挂在天空,但照射下来的光线,很显然已经柔合了许多,抚慰着肩膀,不但没有了火辣辣的灼热感,伴随着一阵阵微风吹来,那一丝丝的煦暖,让人很是舒服。

好好说话的样子很美

我们边走边聊,望着满天空的白云,同事不仅感慨道:“老许啊!我们马上也要老了,就像这天空的太阳,很快就要开始往落山的方向奔忙了!”他看我眼神迷离,就接着说:“在今后的日子里,像他,像我这样的年龄段,就要逐渐学会习惯于被年轻人管的事实。”听到这里,我的内心不免一颤,感觉这个话题,非常的沉重,好像是受到了吃饭时老工程师那沉重思想的影响一样。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的人生字典里还真的是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总感觉到自己还很年轻,还是那样的任性,喜欢直来直去,更习惯于被老大哥上级管束的现状,而且,对于公司老板为什么总是喜欢对自己招来的那些中高层进行洗礼式的换血,到底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还是为了塑造他想得到的那种威风?这样的念头不止一次的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以让我释怀的答案。

现如今,我已离开那家公司多年,可每每想起这两件抹不去记忆的往事,心中却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在此,我不想对那家公司的老板做过多的评价,但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对我说,生活就是平凡而又繁琐的,人生短暂,大家都不容易,任何事,只要你为之奋斗了,结果再不如意,有了结果,便是了结的归期。若遇到胡缠乱打的那些争端,与其争个你高我低,还不如主动放弃,也许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现在,社会在发展,我们在老去,年轻的一代不断的在成长,如今他们马上就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力军了,这样想来,同事所言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就说那个生物科技公司吧,在当时,公司里招聘来的很多高管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青年才俊,他们的年龄,他们的待遇,他们的职位,这些衡量职场成功与否的标准参数,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靠吃技术饭的理工男,不得不说又是吃了一惊的焦虑。

但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规律,谁也违背不了,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谁也避免不了要见马克思的最后结局,至于生活过程中,什么样的人生观,才能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如今看来,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看一个人他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摆放的位置。

于我而言,实话实说,从本质上讲,我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即便是哪天遇到很郁闷的事儿,比如说白天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晚上回到酒店又遇上空调故障,这对于一个本来就心情不好的时间点,心里面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磕磕绊绊,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40来岁的男人,学会自我调节,不为生活的磨难所困,这个时候,你就摇身一变,成就了主宰你意识形态的主流世界。

所以心态好,心情才会好,生活中只要你有能力把控情绪,随便一个很小的奖赏,就能让分分钟乐上天,比如说,酒店里为了弥补空调故障给你带来的不便,他们为你送上一个果盘,一声道歉,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情况下,就能把你紧绷的神经拨乱。

早上上班时,遇到门岗的一位大姐和外来的客人发生争吵,在他们的吵闹声中,我清晰的听到那个门卫大姐很激动的一句话:“看门的怎么啦?看门的吃你的饭啦?”

听的出来,导致大姐激动的主要原因一定是客人说了不中听的话,至少是对门岗人员不够尊重或者轻视的评价,这才导致大姐的大声申辩。我由于最近这些天一直从这个门岗办理进场手续,所以,对大姐的为人处世还是比较了解,曾有那么一次,因为我没有把身份证信息填写正确,就被她大声的奚落一番,说实话,当时的那个场面,我真有点不爽,但考虑到她是一个女人,而且我来这里是以上班为目的的,所以,当时的那个情况,我就任由大姐的胡说八道,没有太过计较。但在后来的那些天里,我总会尽量避免着和大姐有直接的沟通,即便是遇到躲不开的时候,我一般也会保持着尽量少说话或不说话的节奏,主动的递上身份证,等待她的手续。

我不知道,我这样做的方式是否已经让她明白我不愿意和她交流的主要原因,也不知道她是否了解我不感冒与她对接的理由,但我这样做至少可以对她办卡时那种极不积极的姿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所以,今天看来,对于他们之间的争吵,虽然存在客人说了一两句的难听话的问题,但至少,在我的潜意识里,他们的争吵,一定也与这个大姐的待人接物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还好,当时门岗来拜访的人很多,大家也都比较忙,为了尽快办理进场手续,大家伙都上前劝说,很快,一场争吵就被繁忙的工作节奏所制止,那位客人看大姐也不甘示弱,赶紧见好就收,办好卡他也匆匆远去,办他的正经事去了。

轮到我办卡,碰巧是旁边一位保安大哥接待的我,接到我的身份证后,他一边帮我办理进场的卡片,一边和大姐聊天,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位大姐虽也年纪不大,但已经患上了高血压的毛病,听到这里,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我竟主动的搭腔和大姐聊了两句,说到她的高血压,我显出了比较关心的样子说:“你以后可不能给人家吵架了,那高血压的毛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这么简单的建议,当我在下班走到门岗时,竟受到了大姐非常客气的一声招呼,这在以往是从没有过的待遇,看来,我的关心与建议一定是深入到了大姐的心里!

如此想来,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时候,善意的交流,才是生活中最可以保持,最值的留恋的永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