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当我们赞美魏璎珞时,我们在赞美什么?

早上起来,睡眼惺忪之际,看到朋友圈里一篇文章的标题《延禧攻略:要么狠,要么滚》。没来得及点看文章,已经被吓得一机灵。

低头看看自己,看来只有找一个圆润的方式“滚”了。

《延禧攻略》|当我们赞美魏璎珞时,我们在赞美什么?

关于《延禧攻略》,网上有不同声音的评价,但总体以叫好的居多。

值得赞扬的有两个地方:一是精致的场景、服饰还原。第二就是被更多人激赏的:女主终于露出了獠牙,不再是传统宫斗剧中的白莲花了。

我在欣赏了15集精致的画面和构图之后,还是放弃了,原因是觉得太不真实。

《延禧攻略》|当我们赞美魏璎珞时,我们在赞美什么?

这实在不像是一个发生在皇宫中的故事,甚至在职场中,像魏璎珞这样的“狠”能活多久也让我很疑惑。(或许,是我图样图森破)。适合魏璎珞的,大概只有丛林法则。

《延禧攻略》的皇宫,奉行的就是丛林法则,即使主子娘娘们将多少非遗穿在身上。

《延禧攻略》|当我们赞美魏璎珞时,我们在赞美什么?

(《延禧攻略》的服装真的是精致的,但它似乎更像是一部披着剧情片外衣的非遗纪录片)

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的野兽世界。即使它在历史长河中持久而富有生命力的存在, 但标榜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过去并不太愿意承认,更不用说为之鼓掌叫好了。

丛林法则的盛行,往往是在底层社会。《红楼梦》中的司棋大闹小厨房,大概可以看做丛林法则的一次具体行动:

二小姐迎春是大观园中失势的主子,连奴才都敢暗地里叫她“二木头”。但是迎春的丫头司棋却是个心高气傲的。她不愿放弃“属于自己的权利”,要求小厨房的柳嫂为她炖一碗鸡蛋,被关于捧高踩低的柳嫂拒绝后,带着小丫头莲花等大闹厨房,打得一片狼藉。

曹雪芹虽然对女儿家抱有普遍的同情,但对于司棋的行为也颇有微词。至于赵姨娘撒泼打滚,与小戏子们厮打在一处,他就更不屑了。

中国人不是不好斗,但在输赢之外,具有贵族精神的中国人似乎更看重的是——姿势好看。

丛林法则另一个盛行的空间就是——乱世。

而这些年,丛林法则似乎又开始抬头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的人可能还是默默地做,却羞于启齿。而如今的我们,简直是要将这一法则奉为圭臬了。

我记忆中,这种法则的抬头是从一本叫做《狼图腾》的小说流行开始的。从那时候起,“狼性”便成了一个绝对的褒义词,尤其是在团队建设中。

大概两三年前,公司一个团队的带头人作为成功案例在与我们分享成功经验的时候,大谈如何“打造狼性团队”。回来后我很郁郁,从小受过的教育让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进化了几千万年,我们好不容易成为了人。今天却如此主动地放弃了“人性”,反而鼓吹“狼性”。不出意外地,我被同事们们好一顿嘲笑。

不过,丛林法则也有危险,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唯一的强者”当你撕咬别人的时候,或许背后正有人把你视作它的晚餐。

《延禧攻略》|当我们赞美魏璎珞时,我们在赞美什么?

我对于《延禧攻略》剧本身没有任何意见。但是人们对于“黑莲花”的赞美却是让我觉得有些恐怖的。

《延禧攻略》|当我们赞美魏璎珞时,我们在赞美什么?

《论语》记载,鲁国大夫季氏举办宴会,叫了64个舞女当堂献舞。孔夫子悲愤不已,痛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我小时候一直很不理解——不就是叫了64个舞女吗?又不花你的钱,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孔子的惊恐不在于舞女的多少,而是人们对于规则如此漫不经心地破坏,以及周围人的熟视无睹。

有“八佾舞于庭”,就会有“三家分晋”,就会有“田氏代齐”,有“战国纷争”。孔子的不可忍,是因为这歌舞升平之后恐怖的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